劉領濤 司良群 周同英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中國 重慶402260)
隨著技術的發展,當今機電維修與管理綜合實訓一般包括機電設備維護、故障診斷、維修、改造、再制造、機電設備管理六大模塊。 其根本目的是培養一批 “具備機電及自動化專業知識”、“掌握機電設備維護、診斷、維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綜合能力”的現代化創新綜合型人才,同時這也是企業對該高職專業的需求。
針對機電設備診斷與維修等相關課程, 學院一般進行金工實習、機電設備拆裝等基礎實訓, 機電設備管理課程只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但在培養掌握機電設備維護、診斷、維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綜合能力的現代化創新綜合型人才方面,這樣的實訓構建及實施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進一步改革創新。
基于“教育部的《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中的按照企業實際工作任務開發工作工程系統化的教學項目教學模式”的要求,結合重慶能源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校企合作的企業綜合能力要求及實訓中心特點,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工作過程系統化”機電維修與管理綜合實訓中心的建設理念。 該理念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中心,基于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通過總結歸納形成專業的行動領域,形成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經過對企業實所需相關人才的調研,總結出該實訓課程體系應具備如下特點:
1)職業性與技能性:基于《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培養人才的定位,作為該專業最為關鍵的實訓教學環節,必須緊貼崗位實際,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
2)實踐性與應用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性是實訓室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只有通過實踐,學生才能真正的學以致用,使機電診斷與維修等相關知識與技能得到充分的應用。
3)綜合性與創新性: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當今科學技術發展迅猛,要想讓學生走向社會后在機電設備診斷、維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等綜合技能方面能夠與時俱進,該綜合實訓室必須具備培養學生綜合及創新理念和能力的功能。
工作工程系統化的教學項目教學模式是企業對高職人才需求的映射,我們通過對重慶神馳機電有限公司、小康汽車、重慶隆鑫股份有限公司、百事達汽車等多家校企合作單位進行走訪和調研,結合學院專業教學標準、在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畢業生的反饋意見和建議,以工作工程為理念,制定了如表1 所示基于實訓載體與典型工作任務的能力培養表。

表1 基于實訓載體與典型工作任務的能力培養表
機電維修與管理綜合實訓中心以能力為本位、基于工作工程為導向,結合表1 所示典型工作任務、載體選擇,把整個實訓中心分為如下6 個實訓區:拆裝型基礎實訓區、電氣故障診斷實訓區、機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實訓區、機電設備維修實訓區、機電設備改造實踐區、機電設備再制造實踐區, 而機電設備管理實訓全部貫徹到上述6 個實訓環節中,綜合實訓中心的占地面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該綜合實訓中心的總體布局設計如圖1 所示。

圖1 綜合實訓中心總體布局的構建與設計
為了符合時代發展和企業需求,全面培養高職既懂機電設備診斷維修、又懂機電設備管理的全方位技能、創新型人才,重慶能源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機電維修與管理綜合實訓中心本著以能力為本位的理念,構建了機電維修與管理綜合實訓工作過程導向及教學運行圖(第一階段),如圖2 所示。

圖2 機電維修與管理綜合實訓教學運行圖(第一階段)
教學運行實施過程中,共設置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全體學生參加的載體抽簽式分組實踐性實訓并達到預期目標;第二階段:抽取第一階段綜合實訓優秀的部分學生參加的“機電設備改造”或“機電設備再制造”實踐,這個階段作為大學階段《專業實習》課程的一部分,目的是培養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創新型人才及為學校參加專業相關技能比賽選拔人才。
1)多方面培養能力,為技能比賽提供平臺,拓寬學生就業面。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的學生可以通過該綜合實訓中心的全程專業實訓,鍛煉有關機電設備的故障診斷、維修、管理、改造及再制造的能力,為學生在校參加技能比賽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畢業后可以到汽車、摩托車、機床、機械加工、電梯等機電行業工作,真正地拓寬了就業面。
2)可以進一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部分學生畢業后創業打下基礎。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中國想創業的人群越來越多,畢業工作一段時間的高職學生更為如此, 通過該綜合實訓中心的機電設備改造、機電設備再制造實踐平臺,可以培養優秀高職學生的創新、研發能力,為日后有創業設想的學生打下基礎。
3)可以采取“專業教師引領、優秀學生參加”的形式為社會上出故障的機電設備進行維修、改造或再制造,為學校進一步加寬校企合作模式提供途徑。
為培養既“掌握機電及自動化專業知識”又“具備機電設備維護、診斷、維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綜合能力”的現代化創新綜合型人才,滿足企業人才需求,以校區搬遷為契機,對我院現有的機電拆裝實訓室進行了重新構建與設計,以期達到如下目標:
1)學生的基礎理論課程與該綜合實訓中心的實訓緊密結合,培養具備機電設備診斷、維修、改造及再制造的技能創新型人才,拓寬學生就業面、增加市場競爭力。
2)在達到基本培養目標基礎上,以該綜合實訓中心為平臺,進一步拓寬校企合作或使已有的校企合作深度化,為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學生專業實習、崗前實戰提供途徑。
目前,機電維修與管理綜合實訓中心已完成布局構建與設備選型工作,正在進行采購、安裝與配置,配套的實訓教材、課件等教學資源正在與合作廠商進行聯合開發。
[1]于云程. 基于工作過程的《沖壓模具與制造》課程教學設計[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3:25-27.
[2]孫興民,趙蘭庚.高職高專院校實訓室建設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5,24(11):62-65.
[3]歐陽國軍,趙艷玲.職業院校網絡安全實訓室構建與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6(11):71-73.
[4]張翠鳳.機電設備診斷與維修技術.2 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1.
[5]張世義.基于新質量觀的機械基礎實驗教學改革[J].重慶工學院學報, 2007,21(7):161-163.
[6]邢根溪,潘蕾.實訓室綜合效益考評辦法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5):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