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春 周 瑤 何 平 王麗萍 王秀青 李 泉 姜 蘭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湖北黃岡438000
心血管病是目前危害最大、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預防和干預其危險因素可以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1]。為探討心電圖異常相關因素,現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2011年度教職工體檢心電圖及其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2011年度教職工918例。男477例,女441例,男女比為1.08:1,平均年齡43.1歲。
包括身高、體重、吸煙史、心電圖、血壓、血糖、血脂、腹部B超。心電圖受檢者取平臥位,使用日本光電P8018心電圖機描記常規12導聯心電圖。
血脂異常標準根據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建議,TC≥5.18 mmoL/L,LDL-C≥3.37 mmoL/L,HDL-C<1.04 mmoL/L,TG≥1.70 mmol/L。高血糖標準根據《2010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3],FPG≥7.0 mmoL/L為空腹高血糖。高血壓標準根據《2010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4],收縮壓≥140 mmHg,舒張壓≥90 mmHg。 脂肪肝標準[5]:肝實質回聲密集、細密,后方回聲衰減。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各組間比較用χ2檢驗。
918 例中,異常心電圖341例,檢出率為37.15%;男性異常187例,檢出率39.2% ;女性異常154例,檢出率34.92%。男女發病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7969>0.05)。
50歲以下患者心電圖異常檢出率34.49%,50歲以上患者心電圖異常檢出率45.18%,以上兩組比較后者增加10.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38<0.01)。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異常心電圖人數檢出率[n(%)]
體重指數小于24患者心電圖異常檢出率34.17%,體重指數≥24患者心電圖異常檢出率40.94,以上兩組比較后者增加6.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519<0.05)。見表2。

表2 各體重指數區間異常心電圖人數檢出率[n(%)]
在心電圖異常的人群中,吸煙者為22.87%,收縮壓升高者為17.3%,舒張壓升高者為14.66%。心電圖異常人群的以上各項指標均高于心電圖正常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心電圖與血脂、血糖、血壓、脂肪肝等的關系[n(%)]
對異常心電圖診斷分類統計,按發生率排列前7位是:ST-T改變38.42%,電軸偏位16.42%,心律失常9.68%,心室肥大9.09%,右束枝傳導阻滯7.04%,陳舊/新發心梗2.35%,左束枝傳導阻滯1.47%。(注:某些患者同時有幾種異常心電圖改變)
本組體檢人群異常心電圖檢出率為37.15%,男性檢出率39.2%,女性檢出率34.92%,男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7969>0.05)。50歲以上患者異常心電圖檢出率明顯增高,可見,高齡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近年來,隨著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逐漸增多,且發病年齡呈現日益年輕化的趨勢。流行病學分析顯示,全世界每年約1 5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中國每年也有近400萬人死于此病,占死亡人數的3/5以上,心血管疾病正逐漸取代其他病癥成為中國人群乃至全球人口死亡的首要疾病[6]。故加強健康教育,預防危險因素等十分重要。
該組體檢人群的心電圖異常以ST-T異常檢出率最高,說明這些個體有程度不等的心肌缺血,應當引起高度注意。異常心電圖人群與年齡、吸煙、肥胖體重、高血壓等相關。年齡、吸煙、肥胖體重、高血壓等是心血管病的危臉因素[7]。其重點在預防,改善高危因素能使缺血性心臟病發生率明顯減少,因此社區醫療機構要積極開展健康宣教等一級預防,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對吸煙、肥胖體重、高血壓等危險因素進行調控,提供更多的二級預防服務,以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1]。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分會.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J].中國心血管病雜志,2011,39(1):3-22.
[2]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社,2012,19(18):5-15.
[3] 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分會.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
[4]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2010,19(10):1-12.
[5] 林英.彩色超聲檢查對脂肪肝的診斷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33):95,97.
[6] 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0》概要[J].2012,12(1):14-15.
[7] 劉玉玲.體檢中異常心電圖的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6):1095-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