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桃蓮
云南羅平縣中醫醫院,云南曲靖655800
小兒高熱引起的驚厥是兒科中常見的急性疾病,患者年齡越小其發病率就越高,如果患者發病的次數過多或高熱的時間過長則會造成小兒出現腦損傷[1]。引起患兒出現驚厥的原因有很多,患兒的臨床癥狀常表現為強直或陣攣性骨骼肌出現運動性發作。患兒出現驚厥主要是由持續性高熱引起的,針對高熱引起的小兒驚厥,為中西醫聯合治療高熱引起的小兒驚厥臨床效果,該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對高熱引起的小兒驚厥患者采用中西醫進行治療,并對患者進行優質的護理,效果令人滿意,現報告如下。
選擇28例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因小兒高熱引起驚厥的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4例患兒,其中觀察組患兒男性8例,女性6例,患兒年齡為1~6歲,平均年齡為(3.2±1.5)歲,患兒高熱引起驚厥發作的時間為8~20 min,平均時間為(12.5±3.8)min,其中急性肺炎患者 6 例,急性支氣管炎患者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例;對照組患兒男性9例,女性 5例,患兒年齡為 1~5歲,平均年齡為(3.8±1.2)歲,患兒高熱引起驚厥發作的時間為5~18 min,平均時間為(10.5±2.8)min,其中急性肺炎患者4例,急性支氣管炎患者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4例。
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進行治療,采用安定針進行靜脈注射(0.1~0.3 mg/kg·次),苯巴比妥針每次6~8 mg/kg進行肌肉注射用于控制驚厥的發生;對于呼吸困難者可采用鼻導管進行吸氧,流速為(0.5~1 L/min);采用復方氨基比林進行肌肉注射,1歲以內的患兒每次注射0.5~0.8 mL,1歲以上的患兒每次注射0.8~1 mL。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患兒的基礎上每天服用羚羊角滴丸及紫雪丹15 mg,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的變化,并對兩組患者進行優質、全面、科學的護理[2]。
1.3.1 急救護理 患者頭部應進行冷濕敷,控制患者高熱的癥狀,患者兩側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應采用冰袋進行冰敷,或采用酒精、溫水等進行拭檫皮膚,拭檫時間15~20 min為宜,對于胸前區、腹部、后項等對冷較敏感的位置應禁止進行降溫處理,對于物流降溫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配合藥物進行共同降溫,降溫的過程應留意患者體溫的變化[3]。
1.3.2 保持患者呼吸道順暢 患者應采用右側臥位進行躺臥,以防止嘔吐物嗆入氣管,對于分泌物過多的患者應采用吸痰器將污物進行吸附,當患者常出現抽搐癥狀時應在患者的臼齒處放入壓舌板,防止患者咬傷自己的舌頭,保持患者供氧的順暢,以維持患者正常的吸氧量,減少腦細胞缺氧死亡。
1.3.3 密切留意患者體征變化 密切留意患者體溫、脈搏、意識狀態、呼吸、血壓、抽搐的時間間隔及次數,當患者驚厥后神志恢復的情況下,可留意患者皮膚顏色、口腔的特殊氣味,并對患者做好記錄,出現異常狀況時應立刻告訴醫生[4]。
1.3.4 基礎護理 為了讓患者能有一個舒適安逸的環境,病房應保持安靜,護理工作應盡量做得細致、集中,避免不必要的聲音、光刺激對患者的影響[5]。日常飲食應以豐富、易消化、纖維含量高的食物為主,對于出汗較多的患者可適時給予水分補充。
1.3.5 健康教育 根據患者家屬的年齡、職業、文化水平針對性地對患兒家長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多次進行,由淺深對相關驚厥患者的家屬進行相關醫學常識的講解,使其能意識到高熱引起的驚厥對患者造成的危害;給患者家屬提供健康的指導手冊,讓其對疾病的了解更進一步。
1.3.6 生活方式的指導 提倡 對患兒進行母乳喂養,并對患者合理添加輔食食物,對于年齡稍大的患者應采用優質蛋白、高熱量、高纖維及富含各種維生素的食物,保證患者每天都有良好的睡眠質量及休閑時間,年齡較大的患者應對其開展體育鍛煉,其目的在于提高患者機體的抗病能力。
痊愈:患者高熱消退、驚厥癥狀基本消失;好轉:患者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患者高熱癥有效地進行改善,驚厥的次數及驚厥的時間有明顯的改善;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患者驚厥程度及時間間隔沒有得到改善[6]。
本組患者數據全部采用SPSS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比較采用χ2進行檢驗。
對照組患者經過2周的治療后,臨床顯效率為92.85%,對照組患者2周的臨床顯效率為61.9%,兩組患者的臨床顯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對患者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其中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為7.14%,對照組患者的復發率為28.57%,兩組患者的臨床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顯效率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臨床復發率對比[n(%)]
小兒高熱引起的驚厥是兒科中常見的神經系統急癥,相關學者認為患兒高熱驚厥出現的原因主要與患兒感染、高熱、年齡幼小及遺傳因素等有關。其中年齡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患者年齡幼小,對外界的抵御能力較差,患者容易受到感染,從而導致身體出現炎癥,引起患者發熱,持續的高熱導致患者出現驚厥的現象。該研究中對28例高熱驚厥的患者采用中西醫進行治療,并在中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全面、優質的護理,讓患者家屬的自我保護意識及保健功能得到提高,從而對高熱進行有效的控制,避免持續的高熱引起患者出現驚厥的情況發生,降低對腦部的損傷。
采用中西醫對患者進行治療,其臨床治療效果及復發率明顯優于未采用中醫治療組。由此可見,中西醫治療高熱引起的小兒驚厥具有療效好,復發率低的特點,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1] 張洪瑩,郭麗,趙秀芹,等.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及出院指導[J].中國實用醫藥,2007,2(26):110-111.
[2] 孫鳳菊,王秀娟,張慶梅.中西醫結合急救小兒高熱驚厥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2):65.
[3] 黃秀玲,李小新.苯巴比妥預防小兒熱性驚厥復發[J].臨床醫學,2007,27(5):54-55.
[4] 徐靈敏.小兒驚厥的救治和臨床評價[J].中國臨床醫生,2010,38(6):3-6.
[5] 王良紅.178例小兒高熱驚厥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8(2):258.
[6] 李翠霞;黎瑞雪.小兒高熱驚厥的病情觀察與治療[J].中國醫藥指南,2012.6(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