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生
(秦皇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河北秦皇島 066001)
城鎮化是提高縣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始終堅持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城鎮化促進工業化的基本思路,全縣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但是城鎮化總體水平不高,城市建設特色不突出等問題仍然存在。為此,我們進行了此次規劃研究。
縣域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和非農產業不斷向城鎮集中、由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互動的過程,是伴隨著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的一種經濟社會現象。推進縣域城鎮化,充分發揮城鎮連接城市和農村的橋梁作用,有利于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人口就地轉化;有利于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距。因此,加快青龍城鎮化進程,對于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全縣城鄉統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010年年底,青龍縣共有建制鎮11個,鄉14個,行政村396個,行政轄區總面積為3506km2,地域廣闊,約占秦皇島轄區面積的1/2。城鎮密度0.3座/100km2,現狀城鎮人口17.26萬人,城鎮化率31.6%。
青龍縣用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征,山地占總用地總面積的80%多,是典型的山地型縣。受地形地貌的影響,人口較稀少,而青龍縣人口平均密度為154人/km2,為秦皇島市人口密度的0.4倍。
2.2.1 城鎮化水平低
青龍作為傳統的農業縣,2005年以前三次產業結構中第一產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以農為主的產業結構特點及原有經濟發展基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業化進程及第三產業的發展,致使城鎮吸納力不強,城鎮化水平低。2010年,青龍縣城鎮化率31.6%,低于秦皇島市同期平均水平約15個百分點。
2.2.2 “單中心”發展模式過于突出,各級城鎮輻射帶動能力弱目前除縣城區尚已具備一定規模外,其他城鎮大多數都不過是一些規模較大的村莊,設置有一些職能部門的派出機構??h城自身正處于集聚發展階段,對縣域其他鄉鎮并未起到大的經濟輻射作用。此外縣域內各級城鎮均由于規模偏小,使得自身拉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輻射帶動力不強,致使縣域經濟總體處于較落后的發展境況。
各鄉鎮綜合條件分析見表1。
綜上所述,青龍縣各鄉鎮都有較為有利的山區資源(包括環境、林果、礦產等),而共同的劣勢就是經濟基礎薄弱,城鎮建設落后,部分地區交通不便。
縣城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中心,具有較好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人文環境,易于形成農民就業的產業基礎,易于接受主城區的產業轉移和輻射,將成為加快縣域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推手。
集鎮是城鎮化的重要組成,也是城鄉統籌的主要區域。集鎮規劃應該從加大規模效益、促進產業提升等方面入手,為周邊農民進城發展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創造條件。
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機械設備出現小故障是難以避免的,而對于一些小問題很多施工單位不會重視,這就使得小故障變成大故障,嚴重的會因為小故障連帶反應產生機械報廢的問題。故而在設備保養維護過程中,需要對小故障特別重視,不能夠讓設備帶病作業,對機械設備出現的異響等問題需要及時解決[3]。
由于受到多山地形的影響,青龍縣村莊分布較為分散,為使得各類設施在城鄉間達到統籌,本次規劃分項進行了細化。

表1 各鄉鎮發展條件分析表
1)教育設施。
充分利用初中撤并后的資源,加大小學撤并力度。原則上三年級以上實行集中辦學,集中到學區內交通方便、基礎設施完備、有一定后續發展空間的學校,建成完全小學。小學低年級能撤并的要全部撤并,不能撤并的一、二年級和學前教育留在本村,作為調整后學校輻射的教學點。
一個鄉鎮設置初級中學一所,并推行標準化教學,一所標準化初中辦學規模一般應達到8軌,至少不低于4軌,生源不足的地區可以打破鄉鎮界限,聯合辦學,整合資源。
結合教育部門的要求,將所有高中撤并,在青龍縣城集中規劃高中,實現統一教學。
2)醫療衛生設施。
實施縣級醫療中心—中心衛生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的四級醫療保健網絡,特別是村衛生室近期達到村村覆蓋;遠期可根據村莊遷并的需要,適當合并。
3)文化體育設施。
實施縣級—鄉鎮級—中心村級—基層村級的四級體育設施網絡。其中,中心村文化設施包括文化活動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圖書室、影劇場等?;鶎哟逶O文體活動室、圖書室、影劇場等。中心村、基層村一般不單設體育場地,體育活動設施與村民廣場結合布置。
4)市政基礎設施。
給水設施本著節水、開源、保護并重的原則,分區域設置公共水源地及供水設施。實現城鎮區域內集中供水,其中青龍縣城、鎮區和鄉駐地內應建立給水廠,由水廠統一供給。建議中心村采用變頻水泵取水,對本村及相鄰村莊實施集中供水;建議基層村與鄰近村莊有條件的合資建變頻泵取水設施。
排水管網要充分利用現狀管道,既要保證排水的需要,又要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有條件的中心村可以考慮建設小型的污水處理設施。
現狀青龍縣域內的電力設施已經實現了村村通,規劃將進一步完善電網結構,優化網絡布局,增強電網的受電、供電能力。
通訊設施規劃提出了固話戶均占有率達到100%,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75%,寬帶百戶普及率達到3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100%的發展目標。
供熱設施方面結合青龍縣經濟發展現狀和地形條件的限制,本著節約利用的原則,只考慮在城鎮區和鄉駐地內建設集中供熱鍋爐房。
供燃氣設施方面,規劃在青龍縣城建設壓縮天然氣儲配站,縣域其他各鄉鎮遠期依據用氣需求可分別新建壓縮天然氣儲配站作為各鄉鎮的供氣設施,近期可以考慮利用液化石油氣站作為過渡氣源。
5)垃圾環衛設施。
規劃結合青龍縣地域遼闊,山地為主的特點,建議采用就近處理的方式。中心城區規劃垃圾填埋場;各鄉鎮建立小型的垃圾填埋設施;距離鄉鎮較近、交通便利的村莊可以考慮設立垃圾轉運點,集中收集后轉運到鄉鎮處理;距離較偏遠的村莊可以考慮收集后集中填埋,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綜上所述,本次規劃研究緊密圍繞推進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統籌城鄉、集約發展的原則,體現城鄉錯位發展的思想,強化城鄉功能與空間的結合,最終實現城鄉空間的一體化發展。
[1]隗劍秋,李 杰,胡開明.城鄉總體規劃[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2]毛蔣興,鄭雄彬.社會生態平衡:新時期城鄉規劃調整思考[J].規劃師,2012(12):10-14.
[3]王倍菲,陳 蕾.規劃區城鄉統籌規劃與管理的初探[J].山西建筑,2012,38(2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