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泉


“要提高免疫力”已成了人人皆知的醫學保健常識,因為人體有了免疫力才能抵御疾病、保障健康。孰不知,免疫力對人體也是一把“雙刃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種類日益增多,新藥應用增加,化妝品染發劑廣泛使用,寵物飼養增多,再加上環境染污、大氣霧霾……導致過敏性疾病患者數量近年明顯增加。目前全球有22%的人群患有過敏性疾病,故有人將其稱為“21世紀的流行病”。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希望以此讓人們懂得過敏性疾病的原理,關注過敏性病人的苦痛。
過敏的由來:
肥大細胞與過敏反應
肥大細胞是又大又胖的雞蛋形的細胞,它體積大,守衛在人體與外界易于接觸的地方,如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淺層組織之中。正常人皮膚內每立方毫米之中有7 000~12 000個肥大細胞,它們出沒在微血管的周圍,守衛在免疫第一線。
人體內的蛋白質既是人體營養之必需,又是與人體在免疫上不相容的異物(抗原)。好在人體強大的消化道能將其消化成小分子的多肽及氨基酸,這不僅易于吸收,而且在免疫上也就安全了。如果有個別蛋白質大分子是漏網之魚而混進了人體,人體的免疫球蛋白A(IgA)可將異性蛋白質黏住,而后清除。但是有些人,特別是嬰幼兒時期,這個抵御外界蛋白質大分子于體外的能力尚不健全,于是較多異性蛋白質就侵入了人體,這就成了引發過敏反應的導火索——抗原(又稱超敏原、變應原)。
過敏原通過呼吸、消化道進入機體,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免疫球蛋白E(IgE),有趣的是肥大細胞與嗜堿性粒細胞表面都有IgE受體,于是IgE與肥大細胞緊緊相結合,機體也就處于致敏狀態。
已致敏的機體如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抗原就會與致敏的肥大細胞表面的IgE受體相結合。一瞬間,肥大細胞會立即裂開口子傾囊排出大量顆粒,釋放大量生物活性介質,如組胺、前列腺素等多種細胞因子,立即引起過敏反應。臨床上表現為蕁麻疹、哮喘、腹痛和腹瀉等多種癥狀,嚴重的可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無處不在的過敏原
過敏原分哪幾種類型
世界上能引起過敏性疾病的物質數以萬計,常見的有2 600~3 000種,它普遍存在于空氣、食物、飲料、藥物中。這些過敏原可分為以下幾類:
1.吸入性過敏原:散播于空氣中的過敏原有柳絮、花粉、霉菌、粉塵、螨蟲、動物皮屑、油煙、油漆、汽車尾氣、煤氣、二氧化硫、氨氣和香煙等。因而空氣霧霾中存在大量過敏原,空氣污染嚴重,過敏性疾病發病率便會直線上升。
2.食入性過敏原:如魚、蝦、蟹類海產品、蛋類、牛奶、乙醇、香油、香精、蔥、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毒品、抗生素、阿司匹林等均可能引起過敏癥。
3.接觸式過敏原:如冷熱空氣、紫外線、輻射、化妝品、洗發劑、洗潔精、香皂、化纖用品、塑料、金屬飾品(項鏈、戒指、耳環)、橡膠、病毒、寄生蟲、細菌和蟑螂等。
4.注入性過敏原:除了某些注射藥物(如青霉素、鏈毒素、異種血清等)外,還包括昆蟲叮咬、大黃蜂的刺蟄等。
5.自身組織抗原:由于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受微生物感染、電離輻射、燒傷等生物、理化因素影響而使結構或組成發生改變產生的自身組織抗原。由于外傷或感染所釋放的自身隱蔽性抗原,也可成為過敏原。
你吃進去的過敏原
如今,高蛋白食物和水果新品種越來越多,還有大量從國外進口的食品,許多你從未吃過的過敏性食物也隨之增加。如各種海鮮、奶制品、肉制品、豆制品、堅果、菌類、蔬菜、熱帶水果、可食昆蟲、食品添加劑和防腐劑等。美國每年有50~100人因花生過敏而猝死,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只是不小心吃了1~2粒花生米。
目前我國常見的過敏食物主要包括以下幾大類:
1.海產品及水產品:如魚、蝦、蟹、貝類、鮑魚和海參等。魚肉顏色偏紅的金槍魚和鮭魚,以及蝦蟹等甲殼類海產品均含有較高的過敏原成分,而且這些過敏原通常耐熱,烹飪加工后依然會誘發過敏。
2.乳制品:是常見的過敏食物,尤其是在嬰幼兒時期。許多嬰幼兒喝了牛奶或奶粉后誘發了濕疹或哮喘,也有些表現為消化道過敏,如嘔吐、腹痛。
3.油料作物:花生、黃豆、芝麻等油料作物常會導致過敏,主要與其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和糖蛋白有關。
4.禽蛋類:蛋類制品可以導致各個年齡段的過敏,蛋清中的卵蛋白是誘發過敏的主要成分。由于卵蛋白中的過敏原耐熱性較差,所以經過高溫處理后,禽蛋的過敏概率可明顯降低。
5.糧食類:如小麥、玉米等糧食。要強調的是,玉米中的過敏原比較耐熱,所以爆米花也可能誘發過敏。
6.堅果類:核桃、開心果、杏仁、松子等果仁經常引起過敏。堅果類的過敏性較強,所以經常誘發較重癥狀。堅果類可擁有共同的過敏原成分,所以對一種堅果過敏也要警惕可能對另一種堅果也會過敏。
7.水果類:水果也是引起過敏的主要食物,如鮮桃,雖然味美多汁,但可能會引發包括口唇水腫、全身癢痛等過敏癥狀。柿子、芒果、杏、菠蘿等也常常誘發一些人群過敏,特別是水果的籽和皮。大多數水果的過敏原是不耐熱的,所以在制成罐頭或水果干后就較少誘發過敏。
8.某些肉類及其制品:各種牛肉、羊肉、豬肉和家禽類(特別是鵝和鵪鶉等)及其制品均可能誘發過敏,腐敗的肉類更易誘發過敏癥狀。
9.某些蔬菜:蔬菜種類繁多,過敏原成分也各異。可以誘發過敏的常見蔬菜包括青豆、蕓豆、扁豆、土豆、胡蘿卜、蘑菇、番茄、茼蒿、韭菜和芹菜等。蔬菜類的過敏原通常是不耐熱的,加熱烹調之后較少誘發過敏,因此蔬菜過敏者應避免生吃蔬菜。
10.具有特殊氣味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圓蔥、生姜、胡椒粉、芥末油、五香粉、咖喱粉和孜然粉等。因而過敏者飲食應當以清淡為主,少加辛辣調味料為佳。
11.其他食物:咖啡、巧克力、酒類、蜂蜜和某些可食昆蟲(如蠶蛹、螞蚱和蝸牛等)均可誘發不同程度的過敏癥狀,曾經有過因為食用螞蚱誘發喉頭水腫而致死的病例。
12.食品添加劑: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經常添加調味劑(味精、甜味劑等)、防腐劑(苯甲酸鈉等)、抗氧化劑(亞硫酸鹽、硫酸鈉、硫酸鉀、丁基羥基茴香醚等)等化學物質和一些食用色素,這些物質均可誘發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