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紅
(太原生態工程學校,山西太原 030025)
居住區是兒童除了學校以外影響生活和成長以及行為形成的另一重要場所。所以,居住區環境對于兒童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從當前我國居住區環境建設的背景出發,走訪調查了太原市近十年來的幾個典型居住區,發現普遍存在欠缺對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考慮,提出應該轉變觀念,重視兒童,在環境設計中系統性地考慮兒童的需求,創設出特色。
隨著城市的大規模建設與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住區環境的重要性,提高生活質量的必要性。很多開發商也積極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提出塑造“生態、綠色、宜居”的居住環境,為廣大業主提供一個可居、可玩、可賞、可游的高質量住區。但事實是,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往往存在這樣那樣的偏差:提倡生態卻只關注尺度,只重視視覺沖擊;提倡綠色卻不注重植物配置,只重視嘩眾取寵……大家滿嘴的“以人為本”,卻往往忽略了人的需求,尤其是兒童的需求。
不同的領域對兒童的界定不同。“兒童系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對其適用之法律規定成年年齡低于18歲。”這是依據國際《兒童權利公約》界定的,由聯合國1989年11月20日大會通過,是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認可的國際公約。從中不難看出,該年齡段的人群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該年齡段也是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住區環境成為了開發商口中的噱頭,樓盤的名片。開發商只為追求一時之效果,根本談不上為弱勢的兒童進行綜合全面的考慮。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會城市,其居住區環境建設的趨勢代表了山西省比較發達城市的居住區的環境建設方向。在太原市各居住區中,根據修建時間的先后次序選擇幾個在當時具有較好群眾口碑的居住區作為研究對象,對它們逐一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

表1 調研對象明細表
從表1可以看出,無論是21世紀早期還是近幾年,在居住區環境建設上,兒童獨立活動場地都很少,更談不上整體環境中為兒童所做的考慮。即使是到了現在,開發商也只是關注整體環境的效果,而極少為兒童做綜合的、全面的考量。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再到社會教育,都在強調這一點,我們也深信不疑。家長們忙于為孩子報特長班、輔導班;學校老師忙里偷閑輔導特殊學生,開設培訓班……我們確實很“重視兒童”,擔心他們成績不好,沒有專長,卻忽視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我們應該在住區環境建設中,提高認識,重視為廣大兒童提供適宜的活動環境,緩解兒童的壓力,盡量保障兒童身心健康快樂發展。
居住區環境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工程,應在居住區建設之初與居住建筑統一考慮,不能割裂建筑與環境之間的聯系。對于環境中對兒童的考慮,也應體現在環境的方方面面:光環境、通風環境、聲環境、溫濕度環境、視嗅覺環境、人文環境、建筑環境等方面都要兼顧兒童的需求。
居住區環境設計的理念決定了整個住區環境的走向與質量,應提倡順應自然、健康和現代的理念。另外,在城市建設高速發展的今天,有一些原則也是必須把握的:系統性原則、生態設計原則、節約型原則、無障礙設計原則、安全原則、趣味性原則等。其次,不同的居住區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場地文化,在為兒童考慮的同時應尊重場地精神,創設特色。
在居住區環境設計中,由于受到居住場地的限制,以及多方面利益的權衡,我們不可能隨心所欲無節制地過度進行環境設計,應因勢利導,因地制宜,順應場地特征做經濟、美觀、適用的環境設計。點、線、面空間合理利用,豐富兒童景觀。同時,兼顧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要,整合資源,整合游戲,整合兒童活動空間。在整體居住環境中,從道路廣場的處理、建筑小品的設計、植物的種植處理、地形水體的設計等多個方面滲透兒童需求,綜合利用資源系統設計環境。
當前我國社會兒童群體的問題日益突顯,尤其是長期缺乏室外活動,使兒童失去了接受陽光照射的機會,失去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失去了與小伙伴嬉戲玩耍的機會。結果是直接導致了一系列的兒童行為問題,比如人際孤獨、社交恐懼癥、自我中心等等。
居住區環境對于兒童的身心健康和健全的社會性人格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家長、設計人員、開發商都應重視居住區環境對于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將兒童從簡單的游戲設施中解放出來,合理利用各種場地,組合游戲,綜合設置,努力提升兒童活動環境的質量。讓兒童在自然的活動空間中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鍛煉健康的體魄、優秀的品質,完成真正社會人的蛻變。
[1]GB 50180-9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S].
[2]陳 妍.基于游戲發生原理的兒童戶外活動空間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春 燕.淺談居住區兒童活動場地設計[J].設計時空,2009(11):50-53.
[4]方咸孚.居住區兒童游戲場的規劃與設計[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5]DB11/T 214-2003,居住區綠地設計規范[S].
[6]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導則(試行稿)[Z].2004.
[7]侯 靜,王勇哲.建設以人為本的居住區景觀[J].山西建筑,2005,31(5):13-14.
[8]劉 敏.兒童游戲空間研究[J].現代園林,2008(3):12-13.
[9]彭暢琳.城市兒童公共活動場所的環境行為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20):58-59.
[10]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133-137.
[11]王 嵐.居住區兒童活動場地適應性設計探討[J].中外建筑,2005(3):332-335.
[12]魏志芬,王玉潔.淺談環境設計中的心理因素[J].中國園林,2000(4):35-36.
[13]吳良鏞.建筑 城市 人居環境[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407-455.
[14]姚時章.城市居住外環境設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