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杰瑾 褚波
(1.江西省健身氣功管理中心 江西南昌 330006; 2.江西省萬載縣天和量刃具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宜春 336100)
健身氣功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新時期全民健身運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1]。加強對江西健身氣功社區發展現狀調查研究,構建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對于更好地推動健身氣功發展,不斷提高群眾身心健康,維護社區的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健身氣功站點建設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完善的快速發展歷程。據調查顯示,我省由2003年的75個站點增至1376個,增長了18.3倍。健身氣功站點數量增幅之快與我省健身氣功快速發展密切相關。我省以省會城市南昌城區各大社區為重要發展基點,然后逐步向周邊地市社區進行推廣,中心城市城區建立站點后,再逐步向其所屬縣、鎮、村輻射建立站點,最終形成了依托各級行政區域,點線面式漸進推進的發展模式。截止到2012年12月,江西省共建有各類健身氣功活動站點1376個,這些站點分別分布在全省11個地市的城鎮社區、鄉村和大型廠礦企業中。
通過調查可知,社區站點數量在全省健身氣功站點總量中占有較大比例,全省社區站點數量781個,占總站點數量的57.13%。其中,省會城市南昌是健身氣功運動發展較好的城市之一,社區站點數量多達139個,占該市總站點比例高達83.73%,社區健身氣功站點在城市站點總量中所占比例為全省最高。
由此可見,社區健身氣功站點是我省健身氣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健身氣功發展促進社區和諧發展,社區也為健身氣功開展提供發展空間,是健身氣功發展的重要基地。

圖1 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運行模式
通過問卷調查,健身氣功社區發展因素重要性維度由政策法規系統、培訓管理系統、場地設施系統、信息反饋體系和資金保障系統構成。經問卷調查統計出政策法規系統和培訓管理系統重要性維度較高,重要性維度分別為92%和90%。
政策法規系統是社區開展健身氣功活動的重要基石,是促進社區健身氣功活動規范化、組織化、常態化的制度保障[2-3]。因此政策法規系統的完善,有利于健身氣功的組織和管理工作;有利于健身氣功活動在社區的推廣和發展。
培訓管理系統擔負著為社區健身氣功的規范、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培訓。培訓管理系統主要培訓內容包括對健身氣功公共服務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社會指導員的管理、培訓以及對社區居民的健身氣功宣傳、教育、培訓與指導,是保證社區健身氣功科學有序發展的關鍵。
資金保障系統重要性維度為85%,社區中健身氣功活動的推廣和發展都要有相應的經費作為物質保障。資金保障系統涉及到社區健身氣功經費籌集方式,經費來源渠道,經費管理和使用等一系列問題??茖W統籌預算資金問題是發展好社區健身氣功的重要保障。
在各項因素重要性維度中,場地設施維度得分最低,僅為73%。這與健身氣功活動自身特點相關,該活動對場地要求不高,在普通的空地上習練就可以完成。正因為場地設施要求不高,同球類運動等其它體育運動相比,從事健身氣功活動的場地門檻也就相對低些,所以低門檻的場地要求有利于推動健身氣功活動在社區的推廣和普及。
根據調查顯示,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體系運行模式主要包括:服務主體、服務形式、服務內容、服務保障四個方面(如圖1)。健身氣功服務主體主要是指由各級政府直接領導的公共部門,將健身氣功活動作為公共物品和服務向全社會公民提供的組織,主要指各級政府健身氣功主管部門。我國現階段政府服務主體主要是健身氣功管理中心、體育主管部門以及社區街道居民委員會等[4]。由于目前社區還沒有設置專門的健身氣功服務機構,因此其公共服務供給職能主要由當地體育部門、健身氣功協會與居委會共同聯合承擔,政府同社區、社團等協作共管進行服務。

根據我省健身氣功發展模式,并參考重要性維度調查結果,我們構建了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系統,該系統以滿足社區居民健身氣功需求為核心,以政府組織和社團組織為服務主體,通過共同組織、協調管理,對健身氣功活動進行有效管理,充分發動社會以及社團組織共同參與的健身氣功活動綜合服務模式。
《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社區健身的意見》的規定,社區為“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組成的社會共同體。目前城市社區的范圍,一般是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后作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盵5]社區管理是指社區權力機構運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為達到社區管理的目標而進行的協調活動。因此要充分結合社區特點,把社區健身氣功站點發展納入我省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圖 2)。
健身氣功活動的管理應該是一個層次清晰、責權分明、協調有序的系統化管理體系。在此系統中,除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要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強管理外,還應與各相關部門加強聯系、互通信息,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
江西省氣功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江西省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統一負責,對全省面向社會開展健身氣功活動的站點進行注冊管理、業務審查和日常管理,對健身氣功社會團體進行業務管理,對健身氣功教材、健身氣功刊物的出版宣傳和廣告發布進行審查監督,指導各地的健身氣功業務主管部門開展工作,并通過各地業務主管部門對全省的健身氣功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協調[6]。
要構建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就應著實加強同社區行政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利用區政、街道、居委會等組織機構自身優勢協同管理社區內健身氣功站點。在構建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應充分考慮社區因素,加強對社區內氣功站點的指導和管理工作,明確將社區健身氣功站點管理工作納入全省健身氣功管理模式之中,凸顯健身氣功管理的工作層次性、完善性、規范性,以社區健身氣功站點為基礎著力構建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體系。
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體系由政策法規系統、培訓管理系統、場地設施系統、信息反饋體系和資金保障系統構成。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體系要素主要包括:服務主體、服務形式、服務內容、服務保障四個方面。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系統以滿足社區居民健身氣功需求為核心,以政府組織和社團組織為服務主體,通過共同組織、協調管理,對健身氣功活動進行有效管理,充分發動社會以及社團組織共同參與的健身氣功活動綜合服務模式。
構建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體系,要充分依托健身氣功行政部門的公共服務和綜合管理功能,有效開展社區健身氣功活動,并按照相關政策法規,建設突出社區特色的社區健身氣功公共服務體系。
在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既要充分發揮氣功協會的業務指導和管理功能,同時也要充分考慮社區因素,并依托社區協同管理和支持,讓社區健身氣功活動完全融入社區,形成完善的社區健身氣功公共服務體系。
在健身氣功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要加強對社區健身氣功活動站點組織管理體系研究,充分調動社區站點工作積極性,以站點建設為中心,發揮站點的輻射作用,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區健身氣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1]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健身氣功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3-4.
[2] 肖林鵬,李宗浩,楊曉晨,等.公共體育服務概念及其理論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2(2):97.
[3] 肖林鵬.現代體育管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4] 虞定海,牛愛軍.健身氣功在構建上海市多元化社區體育服務體系中的作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0(3):66.
[5] 鄺華利.上海、江西、山東、重慶四省市健身氣功活動站點社區管理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
[6] 吉娜薇.健身氣功活動站點規范管理體系的研究[A].國家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課題,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