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彭納
當世界科技新一輪浪潮襲來
——是跟跑,還是領跑?
□ 本刊記者 彭納
18世紀中葉,當機器生產逐步代替手工勞動,科技就這樣硬生生地擠進了人類的生活,改變和改造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前人想都不敢想的科技成果,伴隨著一次次科技革命而誕生。從漸變到突變,當今,一些重要科技領域已顯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初現端倪,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正洶涌而來。
一說起高科技,人們難免會將之與試驗室、科學家這些詞畫上等號,所以覺得它“高不可攀”。但現下看看我們的生活,隨處是高科技,它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5月底,一條充斥著高科技元素的嶄新二環路亮相成都。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完工為二環路裝上了“眼睛”、“嘴巴”、“大腦”,其“眼睛”是埋設在道路上的感應設備,可以隨時將通過的車輛數量、速度等有關數據傳回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則是整個管控系統的“大腦”,它對數據進行迅速分析后,通過設置在快速路節點上的信息發布屏,對道路實施管控;信息發布屏相當于“嘴巴”,它會告訴駕駛員此時限速多少,哪些節點的出入口是放行還是限行等。通過系統,司機能了解最新的道路咨詢,有效避免了擁堵。
下載一首7M的歌曲用時不到1秒;一部700M的高清電影,最快1分多鐘就可以完成。4G網絡開通后,遠程快速醫療也成為可能。在救護車上,通過4G網絡,病人的情況可實時傳送到醫療專家團隊。這些讓人驚艷的科技手段,便捷了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形態。
科技新時代已經開啟,科技已將觸角伸向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年一部好萊塢科幻大片《少數派報告》中,阿湯哥站在純透明電腦屏幕前的畫面堪稱經典,多少人幻想擁有一臺這樣的電腦。當我們還沉浸在好萊塢制造的未來世界中時,已經有人將電影變成了現實。
四川虹視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的OLED研發讓不可能變成可能。由于OLED具有自發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當電流通過時,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視角度大,并且能夠顯著節省電能。虹視研發團隊已成功研制出不同尺寸的AMOLED屏。這在全國尚屬首家。
如今,OLED技術已經廣泛運用于手機、電視、電腦,將來還將涉足工業以及軍事等領域。
虹視公司獲批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OLED領域的“OLED工藝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圍繞這個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虹視不僅承擔了發改委、工信部等多個重大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還聯合了國內最具實力的25家單位,共同致力于OLED關鍵材料及裝備配套研發,目前部分材料已可實現本土化供給。
正是由于四川虹視自主研發,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中國目前在平板顯示關鍵技術上受制于日韓廠商的歷史將得到根本改善。
科技革命之本在于創新,出“新”才能立足。通過科技的創新,搶占未來技術先機。四川已經進入科技發展的快車道,自主研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將來更多的企業會走自主研發的路。隨著每一次自主研發的成功,四川科技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競爭力都將得到提升,為贏得未來的競爭奠定堅實基礎。
當然,光有研發還不足以將前進的“電力”充足,許多科研的項目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才能保證四川經濟繼續“大步”前進。
截至今年一季度我省擁有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企業1537家,從業人員76.5萬人;去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居全國第六、西部第一??萍家I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創新正在推動四川經濟發展由“量變”到“質變”。
四川歷來資源豐富,在新能源開發、新材料運用、電子信息產業以及生物醫藥等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每年1317個科技開發機構的234萬專業技術人員都有很多重大科研成果,然而,很多情況下這些成果僅僅是幾張紙,能真的轉化為生產力的項目,屈指可數。四川必須要改變資源依賴型、投資拉動型和技術依附型的發展模式,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才能更好地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在越來越激烈的經濟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2012年科技成果轉化已經成為四川的“一號工程”,到2015年,四川將啟動實上重點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平臺100家以上;帶動實現產值1.2萬億元以上。到今年,我省已累計實施成果轉化項目457個,帶動實現產值5200億元以上。
通過將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納入地方政府目標考核,四川還建立起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長效機制。2012年,四川省技術轉移中心正式掛牌,這個機構的職能是發現、篩選、撮合、轉化科技成果。目前,該中心已尋求到國內外優秀科技項目上千個,形成了項目庫。同時,全省各市州的技術轉移機構也陸續成立。
近年來,四川經濟發展呈現強勁活力,而這背后的強力支撐離不開科技成果轉化的強大生產力??萍际撬拇▌撔买寗拥摹叭剂稀?,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根本所在,也是實現四川經濟“由大到強”的支撐點。而科技成果轉化后的生產力則是四川創新驅動的“助推器”,是四川經濟保持增長的必要條件。
作為中國的西部地區,緊緊把握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將是四川縮小與沿海地區差距的最佳時期。當科技真正變為四川創新驅動發展之本時,當四川科技研發處于領跑之位時,四川經濟將以一種沖破云霄之勢飛速發展。在世界科技新一輪的浪潮中,四川已經不能僅僅局限于“跟著走”,它將以競爭者的姿態站上國際科技比拼的大舞臺。
(責編:裴佩)
經驗與啟示(一)
施1500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建設國家級和省級以
政府應當從戰略決策、制度安排、體制創新以及政策扶持上給予重視和關注——
在創新戰略實施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普遍制定了較完善的有利于技術創新的法規政策和激勵機制,日本、韓國等追趕型國家則通過政府強有力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提升了創新體系的整體效率。國內外實踐經驗表明,在特定的社會形態和經濟發展階段上,適當的政府干預,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環境,有利于加快經濟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的進程。
創新驅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戰略——
我國江蘇、上海、安徽等地區在人均GDP達到4000——5000美元左右時,明確提出自主創新戰略,走上率先實現現代化的軌道。而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由于在國家戰略中缺乏對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有效定位,失去經濟持續增長的引擎,導致其經濟發展長期低水平徘徊。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證明,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進”,必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