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組
共筑中國夢 圓夢青羊行
□ 宣組
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青羊區作為首位城市的中心城區,重在擔當“頭雁高飛”的使命責任,當好排頭兵、走在最前列。區委把主題教育活動作為提振精氣神、匯聚正能量的有利契機,突出正向引領、突出群眾主體、突出服務發展,積極凝聚全區黨員、干部和群眾“共筑中國夢、圓夢青羊行”的共識和力量。
突出“正向引領”。著眼激發參與熱情,全方位、立體化加強宣傳發動、分類推動和示范帶動。一是強化宣傳發動。在《新青羊》、青羊電視臺、青羊遠教網、青羊手機報等媒體開辟專欄,制作《筑夢青羊》公益主題曲,拍攝“求學青羊、創業青羊、宜居青羊、環保青羊”系列專題片,編發《青羊夢想教育引導讀本》5萬冊,發放宣傳資料20余萬份,并利用服務窗口及街道LED屏滾動宣傳,確保廣度、密度和深度。二是強化分類推動。針對機關事業單位、街道社區、學校醫院、非公有制企業、社會組織等,分類制發指導意見,抓好典型培育和經驗推廣。針對自由職業者、外來務工人員、“兩新”組織員工等群體,發揮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商場市場管委會等作用,送學到工地、車間、商鋪,確保有效覆蓋。三是強化示范帶動。組織領導干部上黨課、專家學者作輔導、先進典型談體會,向全區黨員發出公開信,向青年、婦女、工會會員、統戰對象發出倡儀書,并從基層選拔1137名學習輔導員,從全區各條戰線、各個年齡段遴選100名“夢想先鋒”,通過身邊典型帶動感召,增強教育說服力和感染力。
突出“群眾主體”。深化運用區委在基層黨建中探索總結、曾受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的“群眾主體工作法”,把群眾作為決策主體、實踐主體、監督主體和利益主體。一是讓群眾知曉。黨員干部按照網格化責任進街
入院,零距離、面對面發動群眾;在社區院落、工業園區、地鐵站點、旅游景點等群眾聚集地,落實有標語、有專欄、有海報、有展板、有宣傳隊的政策;采取黨員結對帶動講、基層輔導員上門幫、小手牽大手共同學、服務窗口發放資料促等方式,擴大宣傳教育面。二是讓群眾參與。以“我們的昨天、今天、明天”、“曬曬我的夢”等為主題,利用民情茶館、社區廣場、百姓講堂等群眾性陣地,開展百姓故事會、文藝匯演、書畫攝影、壩壩電影等群眾性活動1000余場(次),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使群眾成為活動
主角。三是讓群眾認同。加大民生投入,辦好就業、養老、社保等民生實事。在200多個老舊院落全面推行非贏利性準物業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人居環境;建設“10分鐘助老服務圈”,為1440名空巢、失獨、低保老人提供全天候助老服務,使群眾從活動中嘗甜頭、鼓勁頭。
突出“服務發展”。堅持用“發展夢”助推“中國夢”,將活動融入“首位城市·五新青羊”建設。一是圍繞中心深化主題。以“圓夢青羊行”為主題,開展“圓夢青羊,我們怎么看、應該怎么干”、“我為青羊發展獻一策、我為青羊穩定作貢獻”等討論交流活動,發放征求意見卡1萬余張,收集意見建議2300余條,形成人心向善、人心思穩、人心思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分類細化豐富載體。結合機關、街道和行業系統的職能職責,將活動大主題細化為各具特色的小載體,通過在街道社區開展“和諧社區、文明共建”活動、在“兩新”黨組織實施“與黨同心、與企業發展同向”工程、在青少年中開展“傳遞夢想、分享夢想、引領夢想、升華夢想”活動等,引導黨員群眾崗位建功、實干創業。三是緊扣實踐助推發展。結合“財富論壇”、“國際非遺節”等重大活動,組織50多名區優秀專家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管理、城市建設等暢談發展,組織3000余名社區志愿者開展“夢想使者志愿服務行動”,當好節會期間城市宣傳員、游客服務員、文明示范員,使中國夢在具體崗位落地生根、在工作實踐中落實見效。
(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