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 冰
『韓流』背后的政府推手
□ 孫 冰
從“Nobody” 到“江 南Style”,從《藍色生死戀》到《大長今》,席卷全球的“韓流”中有資借民得了沒有任何國有企業或國本的身影,似乎完全憑
間的資本和力量獲, “韓強大成功,事實上流”背后最正是。1998金融重韓國汽車支撐濟的的推手韓國政府
“年的危機創了經濟,家電等韓國經傳統強勢產業大幅下滑,韓國經濟結構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文化產業室副長官申鐘弼這樣說,“于是,韓國政府開始考慮對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以盡快擺脫危機,實現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從1999年開始,韓國將發展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逐步放松管制進程,鼓勵民間資本和企業發展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不僅不會像傳統產業那樣,常受到整個世界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除了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文化產業還會帶來巨大的就業機會,增強國民的自豪感,同時會擴大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國家形象和軟實力。”申鐘弼表示。
到2004年,文化產業已成為僅次于汽車的韓國第二大出口創匯產業,韓國也成為世界第五大文化產業強國。
“韓流”席卷到哪里,韓國品牌和商品就會在哪里“發燒”,來自這一國家和地區的游客就會暴增,根據韓國經濟研究院的統計,僅一部電視劇《冬日戀歌》及其主演裴勇俊為韓國帶來的經濟效益就超過 3萬億韓元(約29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