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強 侴萬禧
(1.安徽理工大學 理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2.安徽理工大學 土木建筑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在各種各樣的圖中,有一類簡單的,但卻是重要的圖,就是所謂的“樹”。它是基爾霍夫在解決電路理論中求解聯立方程問題時首先提出來的,可惜他的發現超越了時代而長期沒有引起重視。樹與圖中其他一些基本概念,如回路、割集等有密切的聯系,是圖論中比較活躍的領域。在圖論中,解決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往往首先從樹這類圖入手。許多問題對一般的圖未能解決或者沒有簡便的方法,而對于樹,則已完滿解決,且方法較為簡便。
給定一個無向圖G,若G的一個生成子圖T是樹,則稱T為G的生成樹。圖的生成樹不是唯一的。但任何連通圖至少有一顆生成樹。所有生成樹中具有最小數的生成樹稱為最小生成樹,求最小生成樹是實際問題的需要,例如“為了把若干城市連接起來,設計最短通信線路”,“為了解決若干居民點供水,要求設計最短的自來水管線路”等等。
定義1 設G(p,q)為p個頂和q個邊的任意連通圖,則G(p,q)中任意p-1個邊所導出的S(G)個子圖稱為生成子圖。
定義2 設圖G(p,q)中存在S(G)個生成子圖,則S(G)個生成子圖中T(G)個不含圈的生成子圖稱為生成樹,C(G)個含圈的生成子圖稱為含圈的生成子圖,并有 S(G)=C(G)+T(G)。
定理1 設G(p,q)為任意連通圖,則G(p,q)中任意p-1個邊所導出的生成子圖的個數為

S(G)個生成子圖中含圈的生成子圖的個數為

S(G)個生成子圖中不含圈的生成樹的個數為

式中:Ci(G)—圖 G(p,q)中 Ci的個數;個邊中任取p-j個邊的選擇數。
證明:不失一般性,設 G(p,q)為 p=4,q=6 的完全圖 K4,且 K4中 C3的個數 C3(G)=4;C4的個數 C4(G)=1,若定理 1 為真,則 K4中 P—1=3個邊所導出的生成子圖的個數

S(G)=20個生成子圖中含圈的生成子圖僅與圈C3有關系,故含圈的生成子圖的個數為

S(G)=20個生成子圖中不含圈的生成樹的個數為

定理1得證。
定理2設G(p,q)為任意連通圖,則G(p,q)中p-1個邊所導出的S(G)個生成子圖的構造歸結為
b=S(G),v=p,r=A,k=p-1,λ=B 的(b,v,r,k,λ)設計中 S(G)個區組的構造。由于G(p,q)中q個邊的編號為區組的變元,S(G)個生成子圖與S(G)個區組一一對應,C(G)個含圈的生成子圖與C(G)個區組一一對應,T(G)個生成樹與 T(G)個區組一一對應,且有 S(G)=C(G)+T(G)
證明:不失一般性,設則 G(p,q)為 p=4,q=6 的完全圖 K4,若定理2 為真,則完全圖 K4的個生成子圖的構造歸結為 b=20,v=p=4,r=6,k=p-1=3,λ=4 的(b,v,r,k,λ)設計中下列 0個區組 :(1,2,3),(1,2,4),(1,2,5),(1,2,6),(1,3,4),(1,3,5),(1,3,6),(1,4,5),(1,4,6),(1,5,6),(2,3,4),(2,3,5),(2,3,6),(2,4,5),(2,4,6),(2,5,6),(3,4,5),(3,4,6),(3,5,6),(4,5,6)的構造,當K4中q=6個邊的編號被確定后,S(G)=20個生成子圖與20個區組一一對應,20個生成子圖中有4個含圈的生成子圖,有16個不含圈的生成樹。 亦即:T(G)=16,C(G)=4 且
S(G)=C(G)+T(G),見圖 1。 定理 2 得證。


圖1
1)生成樹的個數
設圖 G(p,q)為 p=6,q=12 的八面體平面圖,圖 G(6,12)中的 C3的個數 C3(G)=8,C4的個數 C4(G)=15,C5的個數 C5(G)=24,則據定理 1,圖 G(6,12)中生成子圖的個數為

S(G)=792個生成子圖中含圈的生成子圖的個數C(G)=393
S(G)=792個生成子圖中不含圈的生成樹的個數為:

2)S(G)個生成子圖的構造
G(6,12)中 S(G)=792 個生成子圖可借助于 b=792,r=330, k=5,λ=120 的下列區組的(b,v,r,k,λ)設計 :(1,2,3,4,5)(1,2,3,4,6),(1,2,3,4,7),(1,2,3,4,8),(1,2,3,4,9),(1,2,3,4,10),(1,2,3,4,11),(1,2,3,4,12),(1,2,3,5,6),(1,2,3,5,7)…(8,9,10,11,12)。 當圖 G(6,12)中q=12個邊的編號被確定后,792個區組中的399個區組與399個生成樹一一對應,792個區組中的393個區組與393個含圈的生成子圖一一對應,且有 S(G)=C(G)+T(G)的關系。 這說明:生成樹的個數的結算結果與實際構造想吻合。
由于Cayley公式僅適用于任意完全圖Kp中生成樹個數的計算。而任意非完全圖中的生成樹的計算問題,可以運用本文方法來解決,盡管計算繁瑣,但卻解決了任意圖生成樹的構造。任意平面中的生成樹在遙控技術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根據本文的思想,一種基于森林分解的生成樹的構造和計數方法將能夠得到,也必將得到廣泛的運用。
[1]Bollobasb.Graph Theory[M].New York:San Francisco,Academic Press,1978.
[2]Freds.Roberts BarryTesman.Applied Combinatorics[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7.
[3]侴萬禧.完全圖的生成樹的構造與計算[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1(4):72-72.
[4]侴萬禧.任意的生成樹的構造與計數[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3(1):14-15.
[5]侴萬禧,郝朋偉.完全二分圖的生成樹的個數[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25(4):12-14.
[6]侴萬禧,等.平面的四著色與對偶圖的H圈[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7(3):264-266.
[7]徐俊明.圖論及其應用[M].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4.
[8]侴萬禧.2t名運動員的循環賽和對集的劃分[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6(1):64-69.
[9]侴萬禧.邊矩陣K2n+1的k+1-邊著色與循環賽的安排[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4(4):1-5.
[10]侴萬禧,林雨.12 面體中的 H 圈[J].揚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0(4):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