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一
(山西誠達公路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6)
有個作家曾經說過:每個城市都是一個秘密。的確如此,每個城市的魅力往往并非游客們走馬觀花似的草草觀望能體悟到的。坐擁湘江、瀏陽河、撈刀河,號稱“山水洲城”的長沙從來不缺乏引領潮流、推動技術的橋梁,從梁橋(月亮島大橋、猴子石大橋)、拱橋(橘子洲大橋、黑石鋪大橋)到斜拉(銀盆嶺大橋、洪山廟大橋)、懸索(三汊磯大橋),無不獨臻妙境、各領風騷,但2003年長沙市政府發動市民投票評選“長沙市最美的一條路、一座橋”時,得票最高、獲評第一的卻是伍家嶺立交橋——一個占地僅22畝、投資僅1.8億元(其中征拆費6 000萬元)、建設工期僅6個月的城市立交樞紐工程。
伍家嶺樞紐立交工程位于湘江東岸的長沙市開福區,這里既是長沙市商貿中心,也是人、物流的中心,又處于芙蓉路與319國道交匯處,所以交通位置相當重要。因華廈路、湘瓷路、319國道、芙蓉路、東風路和319國道東、西高架橋兩側共四條集散道路在這里錯位畸形交叉,交叉條件十分復雜。特殊的交通條件鑄就了繁華的商業地位,廣場周圍西有華悅大酒店、北斗星商場、南有泰陽商城等,建設場地十分狹窄,即便考慮利用廢棄的鐵路并盡可能拆遷現有建筑物為本互通樞紐騰地,但可利用的空間仍不過是一個寬僅60 m、長僅240 m的狹長地帶。
在這種地形條件非常狹窄的情況下,要設計出一條四路樞紐互通立交是非常困難的,甚至設計成部分互通立交也很不容易;而且在該商業區車輛流量大,如何保證一個暢通的交通流也是一個難題。面對地形狹小和交通車輛繁多兩大難題,設計人員巧妙地構思出了一種雙Y形四路樞紐互通立交,這既利用了既有地形,減少了拆遷和浪費,更保證了主要交通流方向匝道線形的連續性。
根據地形條件、交通量大小及被交道路級等等條件,設計者最終選用“魚米之鄉”造型和“太極圖”布局的雙Y形四路樞紐互通立交,即為四層全互通式立體交叉,并含集散車道,如圖1所示。319國道主線采用分離式斷面從現麗臣廣場上空輕靈跨越,芙蓉路主線采用整體式斷面從現麗臣廣場高度穩重通過,集散車道利用現麗臣廣場底部空間并與北斗星商場、泰陽商城-1層便捷相連,芙蓉路轉彎匝道從廣場底部下挖溝通。整個互通充分結合地物、地形條件,功能齊全、布局清晰、空間開闊、造型生動,既滿足了行車舒適和交通組織的需要,又充分照顧了商業活動和環境景觀的需要。

圖1 伍家嶺立交造型圖
整個互通平面以“S”形造型為基調,在芙蓉路主線、319國道左右線等主要道路上以不同方向、不同半徑、不同高差反復使用,營造出流暢的平面線形、鮮明的樞紐特征,充滿韻律感和現代感,319國道左轉車道的設計更使整個互通感到聚合有度,既充滿張力又富有內聚力。319國道形成“雙魚”“太極”造型,以靈動的線形從廣場上空飄過,芙蓉路似一條彩帶,以典雅的姿態穿越伍家嶺廣場中心。縱斷面線形與平面線形相呼應,319國道為“自跨越”體系,左右兩幅你上我下,錯落有致,又協調統一。芙蓉路縱面平緩,寬闊穩重,保持了未來城市中軸線典范。匝道、集散車道縱坡在滿足規范要求、盡可能提供更大的凈空和更和緩的坡度。伍家嶺立交流暢的線形圖見圖2。

圖2 伍家嶺立交流暢的線形圖
互通共設匝道(含主線、集散道,不含人行道)30條,總長10 km;設橋梁17座,橋面總面積30 000 m2;設擋土墻49處,總長約5 000 m;累計挖方18.3萬m3,填方6.9萬 m3。推薦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層采用SBS改性瀝青;互通設公共汽車停靠站4處,人行地道1處。
方案設計過程中,著重考慮在互通中部預留出較為足夠的空間,給本立交雙Y形構造提供一個有利的空間地形。因此,設計者充分利用既有道路的自然條件左出右進,克服了駛過立交分岔點等拐點錯覺,有效解決了立交層數較高問題,簡化了空間造型,減少了匝道橋長度,這樣使主次更加分明、線形更加簡潔,并降低了匝道橋縱坡坡度。同時,設計者還加大了匝道進出口的間距,以便使交通標志更好地設置,駕駛人員識別性更好,從而確保了運行更加流暢。
為了方便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我們還充分考慮了互通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北斗星商場、泰陽商城、華悅大酒店的人行道和集散車道標高基本不變。這不僅有利于疏散人車交通,而且還有利于凝聚商業氛圍;市民廣場的設置為市民提供了新的活動空間,給購物提供了停車、休閑場所;采用了無障礙道路的設計,體現了對人的終極關懷。
1)實現了自排,在暴雨條件下整個互通排水不會依賴于任何設備條件,無需抽水。這就使得排水系統更暢通、工程造價更節省,同時還增強了防洪抗險功能。
2)本方案構思巧妙,平縱韻律巧妙結合、主線形狀巧妙重復、樞紐外觀巧妙影射“魚米之鄉”、主次分明、線條簡潔、空間開闊、功能完善、符合規范。
3)設計強調了人本主義思想,能從駕駛員的角度出發充分考察其識別交通標志的能力,能從周邊居民的角度出發注重提供其方便快捷的出行通道。
4)319國道從平面、縱斷面、橫斷面等各方面充分強調其動感的美,而芙蓉路則從平面、縱斷面、橫斷面等各方面突出其靜態的美,一動一靜,巧妙結合,充滿韻律感。
5)319國道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左出右進,克服了拐點錯覺,解決了層高問題,簡化了空間造型,改善了互通縱坡,是一個最成功的改進,是一個創新。整個互通聯系緊密、布局清晰、空間通透、交通組織合理。
6)北斗星、泰陽、華悅的人行道和集散道標高基本不變,有利疏散人車交通、凝聚商業氛圍;市民廣場的設置為市民提供了新的活動空間,給購物提供了停車、休閑場所。
7)實現自排,減少了建設管理費用,加強了抗洪抗險功能;削減層高,改善了視距條件,提高了使用性能。
8)駕駛員能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識別交通標志,使駕駛更加安全、舒適,從而大大減少了交通事故。
伍家嶺樞紐互通立交設計強調了人本主義思想,通過詳細的設計,有效的利用了既有地形,并解決了各個方向交通流的暢通,更通過巧妙的設計手法表現出多姿多彩的樞紐互通立交美學設計,將樞紐互通匝道線形與立交美學設計結合的恰到好處,為樞紐互通立交設計者提供很多創造性的立交美學設計理念。
[1] 霍 明.山區高速公路勘察設計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日本道路公團.日本高速公路設計要領[M].西安:陜西旅游出版社,1991.
[3] 吳 濤.山區互通式立交規劃設計與應用技術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2010.
[4] 周玉梅.互通式立交匝道“急轉彎”線形安全設計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護,2009(1):9-11.
[5] 李文權,張云燕,王 莉,等.道路互通立交系統通行能力分析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