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 雷桂成
(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500)
而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逐步推廣,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了全民健身當中。目前,國內很多學者普遍認為我國現階段的“全民健身”仍處于一個低層次的水平,尤其是體現在老年人體育鍛煉這一方面。大量研究表明:絕大多數老年人只是根據愛好或特長來選擇鍛煉方式,缺乏基本的健身常識及科學的指導,其鍛煉的實效性不強[1]。本文以十九路軍烈士陵園鍛煉人群的體質及體育鍛煉鍛煉情況為例,分析該人群不同年齡段的體質特點以及鍛煉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適宜老年人的科學健身方案。
本次調查始于2009年8月5日,為期3天。在十九路軍烈士陵園的鍛煉人群中隨機選取63人為調查對象。其中男27人,女36人。本文按調查對象的年齡分成三組,59歲以下(含59歲)有13人;60~69歲有24人;70歲(含70歲)以上有26人。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目前我國關于體質方面的研究以及體質測試的方法與評定。
1.2.2 體質測試法
依據廣東省體育局頒布的《2005年國民體質檢測工作手冊》,對調查對象進行體質測試。測試指標包括身體形態、機能、素質三方面。身體形態指標為身高、體重、三圍、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身體機能指標為血壓;身體素質包括握力、閉眼單腳站立。
1.2.3 觀察研究法
主要是實地觀察為主,了解該鍛煉人群的運動項目、鍛煉特點等。
1.2.4 調查研究法
主要以訪問調查法為主,通過口頭交談等方式向鍛煉人群了解情況。
1.2.5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16.0處理數據,組間對比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p≤0.01為差異有極顯著性。
十九路軍烈士陵園的鍛煉人群主要以老年人為主。其參與體育鍛煉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太極(太極拳、太極扇以及太極劍)、保健操、柔力球、氣功、步行、慢跑等等。但從運動強度上看,這些運動項目的強度總體較低,且大部分老年人動作不規范,完成不到位,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與這些老人的交談中,我們發現他們對于科學健身的基本常識知之甚少,又無專人指導鍛煉,使得鍛煉收效甚微。
2.2.1 身體形態
由表1可知,在身體形態上各年齡段的老年人差異性不大。BMI指數,即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一個指標(BMI<18.5為瘦;18.5≤BMI<20為偏瘦;20≤BMI<24.0為體重正常;24.0≤BMI<28.0為超重;BMI≥28為肥胖)[2]。除59歲以下年齡組BMI略大于24.0外,其他兩組都處于正常水平。
三個年齡段在身高、體重、三圍以及BMI無明顯差異。在皮褶厚度方面,59歲以下年齡組與60~69歲年齡組差異顯著(p<0.5),與70歲以上年齡組有極顯著的差異(p<0.01)。可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皮下脂肪會逐步減少,這與老年人消化器官的衰老以及消化功能的退化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其飲食習慣也息息相關。(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十九路軍烈士陵園鍛煉人群的體重狀況并不理想,超重人數占總人數的42.86%,59歲以下年齡組超重人數6人,占該組人數的46.16%,60~69歲組超重人數9人,占該組37.5%,70歲以上組超重人數12人,占該組46.15%。由此可見,體重問題也是老年人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肥胖對人體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易引發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2.2 身體機能
由表3可知,調查對象的血壓值處于正常范圍。在舒張壓上,59歲以下年齡組與70歲以上年齡組有極顯著的差異(p<0.01),與60~69歲年齡有顯著差異(p<0.5)。一般情況下,60~69歲的老年人與70歲以上的舒張壓相差應該不會很大,而造成60~69歲年齡組與70歲以上年齡組舒張壓差異顯著(p<0.5),這種異常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部分調查對象吃降壓藥所引起的。從側面上也表明:在調查對象中,即便有高血壓病患者,其血壓值也是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識。
2.2.3 身體素質
由表4可知,在握力方面,調查對象的整體水平一般。建議在體育鍛煉應增加局部的功能性鍛煉,如上肢的力量性練習。

表1 各年齡段身體形態情況
在閉眼單足上,各年齡段的成績均不理想,意味老年人在下肢力量、平衡能力以及協調性開始退化。在閉眼單足測試中,70歲以上年齡組與59歲以下組差異顯著(p<0.5)。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下肢力量、平衡能力以及協調性都將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沒有進行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歲數越高其機能水平下降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在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要適當的進行下肢力量、平衡能力及協調性的訓練。

表2 各年齡段胖瘦程度的分布情況

表3 各年齡段身體機能情況

表4 各年齡段身體素質情況
(1)年齡越高,老年人的下肢力量、平衡能力及協調性下降越明顯。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可以延緩身體機能水平下降。經常鍛煉的老年人在身體形態、機能方面要優于疏于鍛煉的老年人。(2)老年人體重超標問題日益突出,可能與藥物、運動方式、飲食作息有關。(3)建議老年人在體育鍛煉中應注意:①老年人應根據自身情況確定運動項目及運動負荷,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②以有氧耐力運動為主,如快走、慢跑、太極等,并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運動強度,如采取“靶心率”(靶心率=170-年齡)檢驗是否達到了一定的運動強度。以局部的力量訓練為輔,尤其是下肢力量、平衡能力及協調性的訓練。在進行局部力量練習時,可采用動力性練習與靜力性練習相結合的方法,如單足站立、坐姿抬腿等動作。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階段,類似于十九路軍烈士陵園鍛煉人群的情況將越來越普遍,改善國民體質愈發重要,提高老年人鍛煉效果刻不容緩,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更適宜的鍛煉方案,值得我們去深思及探索。
[1] 王偉,劉媛媛,韓輝.北京市豐臺區老年人運動健身現狀及相關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9).
[2] 中國肥胖間題工作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締查體重指數值分類標準[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2):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