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強
(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
擬建的臨河至白疙瘩(蒙甘界)高速公路位于內蒙古西北部阿拉善盟,是北京至烏魯木齊國家高速公路(G7)的重要組成路段。本項目的實施對于深入實施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完善國家及自治區高速公路網,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構筑西北、華北、東北最便捷公路大通道,促進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阿拉善盟及中蒙邊貿經濟發展,推動西部地區旅游資源開發,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鞏固邊防以及保持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京新高速公路臨河至白疙瘩(蒙甘界)段公路LBJT-2合同段設計范圍路線全長291.48 km。
LBGL-2標段路線總體呈東西走向,路線起點(K117+000)位于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與LBGL-1標段終點(K117+300.240長鏈300.240 m)相接,沿臨策鐵路南側布線,于K122+300進入阿拉善盟左旗境內敖倫布拉格鎮,經臨策鐵路與敖倫布拉格產業園區之間規劃預留空間通過,在K131+976.696設置敖倫布拉格互通接規劃道路,在產業園區規劃區西側K157+208.704處設置巴彥洪格日互通接規劃道路,之后繼續沿臨策鐵路南側向西布設,經低山區展線后進入紅古爾玉林,在K193+704.269處設置紅古爾玉林互通,繼續向西北布線至終點(K221+889.513)道德烏蘭額熱格與LBGL-3標段起點(K180+000,長鏈41 889.513 m)相接。初設路線全長104.039 km。
1)確保通信質量,系統功能可靠,技術先進,滿足聯網收費條件下整個高速公路的管理和運營要求。
2)綜合目前國內、外高速公路通信技術的發展,綜合考慮設備和運行成本,采用先進技術,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可維護性。
3)滿足語音、數據、圖像等信息的高質量傳輸要求,與其他系統協調一致。
4)重點考慮與區域路網通信系統的聯網,以及今后系統的擴展性,并為內蒙古交通專用通信網的開發,擴容留有充分的系統容量。
5)采用“統一規劃、一次設計、分期實施、逐步聯網”的原則。
6)系統具有自我診斷能力,有冗余功能,便于維護。

圖1 通信系統方案一
通信設施的規模和等級取決于多種因素,結合目前內蒙古高速公路已建和在建項目通信設施現狀,同時兼顧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本項目通信設施采用干線SDH光同步數字傳輸系統和基層路段接入網系統作為光纖數字傳輸系統平臺;采用軟交換機系統支持全線的語音業務;采用點對點光端機實現圖像傳輸至就近收費站,數字編碼后經通信站上傳至路段管理中心。
方案一:
1)因本項目接入LBJT-3標段路段中心,LBJT-3標段通信系統采用路段傳輸系統與干線傳輸系統合設模式,共用同一傳輸設備,綜合考慮造價及現階段通信數據業務量,沿線各通信站組成鏈狀網絡(1+1保護),接入額濟納旗的達來呼布路段管理中心統一進行管理。
2)考慮到本項目里程較長,沿線收費站、服務區及養護工區較多,通信數據業務量較大,本項目通信系統傳輸等級采用STM-16等級(2.5 Gbps),用于路段內業務傳輸,通信系統方案一見圖1。
方案二:
1)本項目各無人通信站組成接入環網,與LBJT-3標段沿線各通信站組成接入環網,接入額濟納旗的達來呼布路段管理中心統一進行管理。
2)通信網絡采用干線SDH傳輸系統與基層綜合接入網相結合的兩級結構,干線傳輸系統采用STM-16等級(2.5 Gbps),用于干線聯網;基層接入網采用STM-16等級(2.5 Gbps),用于路段內業務傳輸,通信系統方案二見圖2。

圖2 通信系統方案二
方案比選:因內蒙古全線里程長,各站數據量少,通信站之間的距離較大,傳統的路段綜合業務接入網與干線網傳輸分層設計造成通信系統結構較為復雜,資源浪費。但綜合考慮后期區干線聯網通信數據傳輸的需求,本次設計全線考慮路段內通信數據與干線通信數據傳輸共用一套通信網絡,并且升級為STM-16等級。
[1]孫大躍,江代有.高速公路網絡工程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張衛鋼.通訊原理與通信技術[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3]傅海陽.SDH微波通信系統[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0.
[4]孫學康,毛京麗.SDH技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5]肖萍萍.SDH原理與技術[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