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軍
(山西省晉中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晉中 030600)
現澆箱梁支架搭設完畢,經驗收合格后,進行底板、翼緣板模板安裝,模板安裝完成后方可進行支架預壓。
支架預壓采取袋裝砂礫、碎石、土等粒狀物,按理論計算好相應預壓跨的預壓重量,加在支架上的預壓荷載應不小于梁(板)自重,加載重量為箱梁設計總量的1.2倍,逐跨進行預壓,提前在預壓袋里裝好粒狀物。
預壓工作需要的機械設備:20 t~25 t吊車2臺,Z50裝載機2臺,預壓勞務人員10人。
預壓重量計算圖見圖1。

圖1 預壓重量計算簡圖
圖2 中截面1—1變化到截面2—2,由于距離特別近,我們在預壓時,可以把荷載近似成直接從1—1變化到了3—3,即,在800+500=1 300 mm范圍內的荷載為:10 361 415.179 9×10-6×25×1.3=336.75 kN(即為 33.675 t),可以加載 19 袋(包括翼緣部分)。
在接近墩柱部分,從1—1截面變化到4—4截面,在4m范圍內面積從 6 023 172.638 2mm2變化到了8 611 221.511 8mm2,即加載變化為:
4—4截面:8 611 221.511 8 × 10-6× 25=215.28 kN/m(21.528 t/m)。
從圖3荷載變化圖中可以看出:1—1截面15.058 t,實際重量18.07 t。
往前1 m 逐步增加到17.2 t,實際重量20.64 t。
再往前1 m 逐步增加到19.2 t,實際重量23.04 t。
到 4—4 截面增加到 21.528 t,實際重量 25.83 t。
預壓荷載計算簡圖見圖4。
對于存在空箱部分的計算方法如下。
空箱部分的面積為1 677 500mm2(如圖4所示),則此部分的荷載為:1 677 500 mm2×10-6×25 kN/m3=41.937 5 kN/m,即,此部分的靜荷載為4.19 t/m,按1.2倍安全荷載計算,則為:5.028 t/m;按此荷載標準加載,則在3.6 m范圍內,允許加載為:5.029 8×3.6=18.11 t,按加載荷載 1.7 t/袋計算,則最多可以加載 11 袋(3.05 m 寬 ×3.6 m 長范圍)。
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主要以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為切入點,老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以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為最終的教學目標。但是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可以看出,在傳統的翻譯課中老師只關注翻譯技巧的講授,大部分以簡單的知識灌輸為主,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之中扮演著主角,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受老師的引導,實際的參與程度不容樂觀。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符合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同時還難以真正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和翻譯水平。

圖2 截面變化圖

圖3 荷載變化圖

圖4 預壓荷載計算簡圖
翼緣轉角部分的面積為1 591 656.346 5 mm2,則此部分的荷載為:1 591 656.346 5 mm2×10-6×25 kN/m=39.79 kN/m,即,此部分的靜荷載為3.979 t/m,按 1.2倍安全荷載計算,則為:4.78 t/m;按此荷載標準加載,則在3.6 m范圍內,允許加載荷載為:4.78 ×3.6=17.21 t,按加載荷載 1.7 t/袋計算,則最多可以加載10袋(1.76 m寬×3.6 m長范圍)。
1)檢驗支架整體安全性;2)消除支架非彈性變形;3)測出支架彈性變形,為施工確定合理的預拱值。
支架按照方案搭設好以后,采用鋼筋或水箱、沙袋等預壓物對支架進行逐跨預壓,加載重量為箱梁設計總量的1.2倍,支架預壓時間必須等到沉降量趨于穩定后,由測量組布設沉降觀測點(見圖5),觀測支架的原始值,并做好記錄。沉降觀測每2 h一次,并妥善保管好原始記錄,為以后的支架搭設作參考。

圖5 箱梁支架預壓沉降觀測點布置圖
在結構物范圍內,鋪上一層方木,然后按照橋梁結構荷載的分布,吊裝預壓物對支架進行預壓,預壓過程分為50%設計重量→100%設計重量→120%設計重量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停止12 h,每2 h進行一次沉降觀測;后兩個階段停止24 h,每1 h進行一次沉降觀測;在預壓結束后,按照120%設計重量→100%設計重量→50%設計重量→0分級卸載,并記錄支架的沉降值。分析支架沉降值的觀測結果,得出支架的非彈性變形與彈性變形值,為結構物的施工提供準確的預拱度值。
預壓袋沿橋梁橫斷面底板空箱部分第一層布置4袋,每袋重量大約2 t,吊車起吊時進行每袋統計精確重量,第二層(包括翼緣板部分)布置6袋;端橫梁部分縱向布置2排,第一層布置4袋,第二層布置4袋,第三層5袋,第四層根據剩余預壓重量布置;中橫梁部分縱向布置1排,第一層5袋,第二層9袋。

表1 支架沉降觀測表
1)預壓過程中,安排專人指揮既有道路的車輛通行,避免預壓過程出現交通安全事故;
2)預壓加載過程注意加載順序保持均衡性;
3)加載與卸載過程,安排專人指揮吊車,并用長繩系住預壓物端部,用人拉住繩子,固定預壓物方向,使預壓物不能轉動;
4)加載與卸載過程,保證預壓物與方木之間的安放牢固;
5)加載過程,安排測量組人員24 h值班,仔細觀測支架的沉降與變形,得出準確的沉降值,做好記錄。支架沉降觀測表見表1。
[1]JTJ 041-200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
[2]朱 峰.路橋工程施工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陳 偉,李 明.橋梁施工臨時結構設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