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森,曲紅艷,歐靜
(1.吉林省長嶺縣集體鄉農業站 吉林松原 131500 2.吉林省長嶺縣三青山鎮農業站 吉林松原 131500 3.吉林省長嶺且前七號鎮農業站 吉林松原 131500)
馬鈴薯晚疫病是長嶺縣集體鄉馬鈴薯的主要病害,該病害是一種典型的氣候性流行病,馬鈴薯的各個部位均可發生,但最明顯的部位是葉和塊莖上的病斑。葉上大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邊緣產生水漬狀病斑,隨著病斑的擴大而變成暗褐色,濕度大時在葉背面形成一層白色霉層。塊莖感病時形成大小不等、形狀不規則、微凹陷的褐斑,病斑的切面可見到皮下組織呈紅褐色。當氣候條件適于發病時,病害可迅速爆發,從開始發病到全田枯死,最快不到半個月。長嶺縣集體鄉幾乎家家種植馬鈴薯,馬鈴薯年播種面積上千畝。由于主要分布在房前屋后,是自發式的庭院經濟,輪作有一定困難,自2002年本鄉首次發現晚疫病以來,逐年呈加重態勢。2011年發病面積達60%,造成的產量損失達到30%,發病重的地塊產量損失高達40%以上。據調查,2012年由于連續降雨和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集體鄉馬鈴薯晚疫病發生嚴重,發病面積占全鄉馬鈴薯面積的70%以上,平均每戶馬鈴薯產量損失400kg,經濟損失640元。由于2012年全鄉大部村屯馬鈴薯晚疫病發生偏重,為下年度晚疫病的發生提供了充足菌源,所以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2013年病區面積還會加大,病情還會加重,造成的損失將更加嚴重。因此我們對綜合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提出幾點意見,供有關部門參考。
基于長嶺縣集體鄉馬鈴薯晚疫病發生的嚴重性,制定的防治目標和防治任務要符合客觀實際,要根據現有的經濟實力、技術力量和群眾基礎制定出切實可行并且能夠辦到的防治目標和防治任務。我們建議一般村屯馬鈴薯晚疫病造成的產量損失控制在5%以內,重病村屯力爭把馬鈴薯晚疫病造成的產量損失控制在10%以內,馬鈴薯示范戶基本無病害發生。只要多方面努力,這樣的防治目標和防治任務是能夠實現的。
一是制定防治策略。堅持推廣抗病品種和農藝防治為基礎,實施藥劑預防,注重早期預防和應急防治相結合,建立馬鈴薯晚疫病防控的長效機制。二是明確防治時期。通過近幾年的調查,近幾年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病期有所提前,苗期就有晚疫病發生,以結薯期和長薯期發病較重。因此,全鄉種植馬鈴薯的農戶應以苗期為重點預防時期,以結薯期和長薯期為防治結合的關鍵時期,堅持長期防治不松懈,達到防治目標。
實行農藝防治與藥劑防治相結合。農藝防治不污染環境,有利于庭院生產綠色農產品,提高馬鈴薯生產的經濟效益,藥劑防治效果比較明顯。具體做法是應用以下九項集成技術:
一是根據馬鈴薯種植戶的實際情況,選擇相對抗病性強并且優質高產的品種,因為品種的抗病性強,對綜合防治晚疫病很有意義,可以減小防治的成本。
二是增施農家肥,每667m2施優質農家肥2方,少施化肥,抑制植株徒長,增強植株自身的抗病性。
三是土地深松,增強土壤的通透性,抑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繁殖,減少植株感病的機率。
四是搞好水分管理,在土壤干旱但不影響產量和品質的情況下盡量不灌水,減小田間空氣濕度,抑制晚疫病的發生,實行健康栽培。
五是種薯消毒處理,播種期選用適宜的藥劑拌種或浸種,對種薯消毒,避免或減少種薯帶菌。
六是種薯催芽,在播種前的15d,把種薯從窖中取出來,放在室內催芽。催芽的具體方法是:在室內地面上鋪一層草簾子,阻止地面吸熱,在草簾子上擺放3層種薯,室內保持15~20℃,窗口用布簾遮擋,避免陽光直射種薯,使種薯變綠。種薯在15~20℃溫度和散射光的作用下,芽眼開始萌動,15d后長出紫綠色的粗壯芽,這時切芽塊。強芽播種有利于苗全、苗齊、苗壯,增強群體的抗病性。
七是注重場地和切刀消毒,切芽塊之前,先對切芽塊和堆放芽塊的場地用2%CuSO4·5H2O溶液噴霧消毒,并將三把切刀放在3‰KMnO4溶液中浸泡。切芽塊時這三把切刀輪流使用,以免病原菌通過切刀傳播。脫毒種薯個體小,每個種薯只有50g左右,可以采用“半薯”切種辦法,將每個種薯縱切為兩份,每份重量25g左右。種薯芽塊大,增強抗旱能力和延長離乳期,有利于形成壯苗,增強植株的抗病性。
八是六是合理稀植,在不影響產量的前提下,盡可能稀植,增加田間的通透性,減少馬鈴薯晚疫病發生的機率。
九是經常查看苗情,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拔掉,田外處理,病穴處要徹底消毒,對病株周圍的植株噴施代森錳鋅、甲雙靈、甲雙靈錳鋅等藥劑,進行預防處理。對經常發生重病的村屯和農戶,組織開展統防統治和群防群治相結合,多種藥劑輪換施用,噴藥至少5次以上。
在馬鈴薯晚疫病發病重的村屯,要以村屯為單位,大量培訓機防手,組建超過4人以上的田間作業機防隊,應用小型機器噴藥防治,用現代化設施防治晚疫病,減少防治成本,防治效果好。
以村為單位設立馬鈴薯晚疫病綜合防治示范戶,每個示范戶要種植一定的面積,對示范戶應用集成技術,有效預防和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充分發揮示范戶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政府應從資金方面扶持和幫助病害統防統治事業,實行政府財政補貼和群眾自籌資金相結合,利用這些資金,統一購買抗病種薯、防治藥劑、小型防治機器、培訓機防隊等。這樣可使馬鈴薯晚疫病達到預期的防治效果。
有關部門要克服麻痹僥幸思想,把馬鈴薯晚疫病的綜合防治列入議事工作日程,加強領導,早計劃、早安排、早落實,把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頭,以村為單位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定指標、定任務,獎懲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