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劉倩
中國代表團在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上獲得驕人成績中,最耀眼的當數美發項目的那枚銀牌,而銀牌的得主卻是一位年僅21歲的四川女孩。當五星紅旗在大賽現場冉冉升起的時候,人們記住了那個嬌小的身影,還有她的名字——胡已雪。
近日,記者前往胡已雪的母校——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的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在這座風景如畫的藝術殿堂里,見到了這位征戰世界頂尖級技能大賽,為祖國爭得榮光的“90后”高職大三學生。
走近胡已雪,清新俊秀的氣質、溫婉謙和的談吐是她留給記者最深的感動……
“學技能是我的夢想,但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得到世界級的獎項。”胡已雪告訴記者,她的家鄉在綿陽市平武縣響巖鎮的一個小山村里。年幼時,父母相繼到北京打工,外婆成了她身邊最親近的人。
和許多留守在鄉村的孩子一樣,胡已雪的求學之路很是艱辛。上小學二年級時,離家近的村小招不到老師,她不得不轉到離家十幾里地之外的其他村小讀書。盡管每天往返學校要多走三四個小時的山路,但懂事的她從沒有抱怨過。看到外婆舍不得花錢去剪頭發,胡已雪就用自家的剪刀給外婆剪,外孫女的這份孝順和懂事總讓老人的心有說不出地甜,她逢人便說:“這是我們家二娃給我剪的。”二娃,是外婆對胡已雪的小名。而每每聽到外婆這樣得意的“顯擺”,胡已雪也是有著說不出的驕傲。
而后,成績優異的她又升入平武中學,她索性寄宿在學校,自己照顧自己。對于這些困難,她總是一笑而過。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胡已雪身上那股四川人與生俱來的韌勁與闖勁,讓她只知道前行,從沒想過后退。性格活潑開朗的她,深受同學的喜愛,有時,她還會給要好的女同學們修剪劉海。“或許那時,我就喜歡上了發藝,老師說我有天賦,我想應該算是與美發有‘緣分’吧。”胡已雪笑吟吟地調侃自己說。
辛酸與喜悅,都是我們永恒的財富。
2010年的夏天,高考成績公布下來,當看著身邊的同學以高分歡天喜地填寫理想大學志愿時,只過大專線的胡已雪不免有些迷茫與沮喪。此時,在外打工的父母鼓勵她報考職業院校,并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告訴她,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學會一門技能是多么的重要,父母在電話中語重心長地對她說:“是金子哪里都會發光,不進大學,并不代表就沒有未來。”
于是,那年夏天,胡已雪帶著學習美發技能的夢想,走進了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成為了一名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高職學生。
令胡已雪沒有想到的是,進入四川國際標榜學院后她更加慶幸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因為,在這所開放式教書育人的校園里,讓這位來自偏遠山村的女孩子看到了浩瀚的“知識海洋”和高聳的“技藝巔峰”。“為了讓我們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能與國際接軌,學院專門請來美、意等國的世界大牌設計師為我們授課。”胡已雪告訴記者,看到大師們猶如夢幻般神奇的作品,她暗下決心也要成為這樣的設計“達人”。

“學院還為我們提供了各種層次的競賽機會,讓我們在比賽中學、比賽中練,在比賽中積累經驗,這對提高技能有很大的幫助。”胡已雪說,自己能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其實只是一次偶然的機緣。去年5月,一直想檢驗自己的胡已雪向學院遞交了參加選拔賽的報名表,她想把沖擊這場頂級賽事作為自己學習和奮斗的動力,“不求結果,只要過程。”這是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報名參賽后,胡已雪心無旁騖集中精力專攻大賽項目訓練。起初,大家并不十分看好胡已雪。因為同學中比她技能成熟、有世界大賽經驗的還有好幾位。“當時全院有100多名學生報名,之后又進行了數次的晉級PK,有的同學被淘汰,有的同學中途自動放棄。而胡已雪卻憑著山區孩子的那股韌勁和執著堅持了下來,并走到了最后。”說起胡已雪這個學生,學院的指導教師曾麗由衷贊嘆。
作為胡已雪的指導教師,曾麗對自己的愛徒信心十足,因為在曾老師看來,胡已雪雖然沒有豐富的國際大賽經驗,卻領悟性高,綜合能力強,國際大賽不僅要比基本功、設計能力,還要比體能和心理素質,她未必就比其他選手差。
話出有因。在一次造型設計課上,曾老師拿出幾種不同的樹葉,讓學生體會樹葉的線條與美感。隨后,她要同學們從樹葉上尋找靈感,自己設計一款發型。只見胡已雪手中的銀剪翻飛,設計出了系列作品,有的模仿樹葉的波形,有的具有樹葉的層次感,還有的像飄動著的樹葉。這不得不讓曾老師刮目相看,“學設計不能只會復制,只有創新才能在這個行業站住腳,才能登上世界的舞臺。”
果然,預選賽脫穎而出,胡已雪以四川省第二名的成績前往重慶,進入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
隨后,在國家隊集訓的日子里,胡已雪憑借設計悟性和能吃苦的干勁,成績一步一步往上走。胡已雪告訴記者,這其中令她記憶深刻的還數全國選拔賽第一場比賽。
那次比賽項目是男士古典發型設計,因為太緊張,她總不能完全靜下心來,盡管作品按時完成了,卻沒有發揮出最好的水平,甚至連平常練習時的效果都不如。胡已雪為此大哭了一場。在以后的訓練和比賽中,她隨身帶上一個小筆記本,記下其他選手的長處和自己的不足,及時總結經驗。
技能重要,然而參賽的體能同樣關鍵。“大賽中的女士技術項目,需要花費的時間達到3小時45分鐘,沒有好的體能根本堅持不下來。”為了攻克體能關,胡已雪到國家隊集訓后每天堅持跑步2公里,同時還進行打球、跳繩等體能訓練。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在之后的全國十進五選拔賽、五進二選拔賽和二進一選拔賽中,胡已雪一路PK“過關斬將”,最終獲得全國選拔賽冠軍,成為代表中國參加本屆世界技能大賽的正式選手。大賽之前,在國家隊的安排下,今年5月,胡已雪征戰澳大利亞,奪得“澳大利亞發型公開賽”冠軍。6月初,她又赴法國學習,聽取上一屆的世界美發冠軍選手傳授經驗。這些都讓她大開眼界大長見識。
從法國回到集訓基地后的一個月,胡已雪開始為世界技能大賽做最后一個月的沖刺。除了吃飯睡覺,她把其余的時間都用在了反復練習上,往往一練就是十幾個小時。為了保證良好的競技狀態,她還必須學會“倒時差”——德國與中國時差相差7小時,為此她將每天的訓練時間調整為從下午2點到凌晨2點。
“你看她這雙手,指甲全都是黑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她染了指甲呢,其實那是長期接觸染發膏后變黑的。”采訪中,四川國際標榜學院院長閻紅動情地拉著胡已雪的手,對記者說:“我們覺得很幸運能遇到胡已雪這樣的好苗子,正所謂教學相長,身為師長,我們反而時常在學生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只要我們擁有夢想,并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總會守得云開見月明。
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技能界的奧林匹克”,各國高手云集,競爭激烈。美發大賽設有 “男士前衛修剪”、“女士技術創意發型及色彩設計”等8個項目,整個賽程持續4天,累計比賽時間達22個小時。對于這樣的頂尖國際賽事,要想斬獲一個獎牌,其難度可想而知!
德國當地時間7月4日,大賽進入第二天,比賽項目“女士技術創意發型及色彩設計”。中國世界技能大賽美發項目組專家、國家隊總教練吉正龍為胡已雪捏了一把汗,因為上屆參賽的重慶選手就是在這個項目上,因體力嚴重透支,出現了失誤,功虧一簣。
初生牛犢不怕虎。“沒問題,您放心吧,我現在的狀態好極了!”胡已雪卻面露輕松,反倒安慰吉總教練。
“沒想到世界級的競賽,裁判比選手都多哩。”胡已雪俏皮地吐吐舌頭說,和她一起參賽的是20多個來自各國的選手,而裁判就有30個,每場比賽6個裁判組輪流上場打分,每組5名裁判。考核共分客觀分和主觀分兩個大分值,每一項評分都很細,比如洗剪染發后沒有及時做好清理工作,使用工具過程中動作沒有規范到位,都會在客觀分里被扣分;而主觀分則包括修剪、色彩、造型等方面,嚴格細致得連每縷發絲的長短、色澤、彎曲幅度都要分毫不差。
或許正因為“90后”的胡已雪還是個孩子,她并沒有意識到這場世界大賽對她來講意味著什么。她只一門心思地記得臨行前曾麗老師的叮囑:全力專注比賽,掌握好時間節奏,做好每一個細節。
“女士技術晚宴發型項目的作品太美妙了!發絲如波浪般流暢起伏,并融合了對魚尾及花朵外形的抽象模仿,同時,配以今年國際上最流行的冷暖撞色,淺亞麻色加上橙色、紅色、黑色的色彩搭配,既絢麗時尚又高貴典雅。”當曾麗老師通過媒體看到胡已雪在比賽現場的作品照片后,激動得跳了起來。
4天比賽,8個項目,這個嬌小堅強的川妹子都堅持了下來,而且越到后程表現越出彩。裁判們被她出色的技藝、完美的作品征服,紛紛打出高分,最終,胡已雪以總分87.64的成績獲得了第二名。
當地時間7月7日,胡已雪登上世界技能大賽的領獎臺——這個年僅21歲高職學生高高地舉起了鮮艷的五星紅旗,為中國贏得了銀牌,也為自己的人生書寫了精彩一筆。
世界高手之間的頂級對決,也給這個小姑娘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獲得金牌的法國選手和獲得銅牌的韓國選手的作品充滿想象力,深深地刻在我的腦子里。與世界各國優秀選手同臺競技,為我推開了另一扇藝術之窗,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談到今后的打算,胡已雪說,想先平靜一段時間,放空自己,最想把英語學好,向著成為世界美發大師的夢想再出發。
既然播下了夢想的種子,就一定要等到收獲的季節。讓夢想高高飛翔吧!
【采訪手記】
到四川國際標榜學院采訪那天,天正下著雨。
我們撐傘跟隨著閻紅院長和胡已雪的腳步,漫步于這所享國內首所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美譽的高校校園。青石鋪就的蜿蜒小道,蔥郁斑斕的花草樹木,藏匿于青藤中的紅墻,鏤空雕花點綴的木窗,步換景移間,我們在這如同花園般恬靜別致的校園中感受著人與自然的融合,復古與現代的交錯。暑假期間,學生離校,但仍可以想象,在這四時花開、陰晴雨雪都有不同的美景中傳出的朗朗晨讀,仍仿佛看到,在這擁有古色書館、女紅工場、博物館群的人文校園,到處是學生們性情陶冶、創意思考、意志磨練的身影……
“環境的熏陶具有很強的教育感染力。”閻紅院長說,她想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得到全面的發展,學院會鼓勵學生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希望他們不僅限于學會一門手藝,而更重要的是在大腦里構建一個專業系統的知識體系,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從而使他們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人才。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氛圍和辦學理念中,多年來,走出四川標榜的學生都有了除去技能之外的其他收獲——有的大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畢業證書“三證”喜臨門;有的圓了一直夢寐以求的“象牙塔”深造夢;還有的成功接到了企業拋來的橄欖枝……如今高職生的就業成才之路越走越寬,悄然改變著“優等生”上大學,“雙差生”進職校的社會偏見。
養人文和諧之氣,成干事創業之風。記者相信,未來的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還會走得更遠更瀟灑,而像胡已雪這樣優秀的高職生也必將會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