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仲均
宜賓市提出要“在次級突破戰略布局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人社部門在宜賓率先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如何履職盡責,值得認真思考。
人才是一切事業發展的基礎,是宜賓率先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力軍。一是要以科學的人才導向不拘一格識人才。要以比貢獻、比業績的科學人才導向來選拔、培養和使用各類人才,努力創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環境和氛圍。二是要以改革的魄力和開放的胸懷聚人才。一方面,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包容的胸懷來廣泛吸納人才;另一方面要遵循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充分尊重各行各業各層次人才的發展個性,積極探索各類人才價值實現的最優化路徑。三是要圍繞經濟發展主線多措并舉育人才。圍繞宜賓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緊扣“三中心,六基地”建設,依托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積極探索各種形式的柔性引才和人才流動方式,采取“人才+智力+項目”的招才引智辦法,加大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人才的力度。
在當前轉軌就業、大學生就業、農民工轉移“三碰頭”的嚴峻形勢下,必須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一是突出產業對接拉動就業。在規劃產業發展、城鎮建設時注重就業優先,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積極提升素質就業。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充分發揮其“最大就業容納器”功能。進一步加大公益性崗位的開發力度,落實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政策。二是鼓勵自主創業帶動就業。完善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體系建設,落實鼓勵自主創業政策,為更多的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和幫助。三是加大技能培訓推動就業。充分發揮各類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主導作用,加大對農村轉移就業人員和城鎮新增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注重提高農民工擇業競爭和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四是優化公共服務促進就業。加快推進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和招聘網站群建設,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加強就業失業、市場供求、企業用工等信息監測,完善公共就業供求分析制度。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力度,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農民工工資拖欠事件。
創新工作方法,加快實施以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為重點的各項制度,著力推動社會保險擴面提質,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惠及廣大民眾。一是擴大社保覆蓋范圍,實現人人享有社保。加快推進“五險合一”工作進程,努力做到“應保盡保、應收盡收”。二是規范社保統籌銜接,實現流動暢通有序。科學整合現行新農保和城鎮居保,制定城鄉居民一體化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城鄉間、地區間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政策。切實提高社保統籌層次和質量,盡快實現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的市級統收統支,提高基金抗風險能力。三是深化醫保改革力度,實現優質醫療服務。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探索建立城鎮職工、城鄉居民醫保關系轉換和銜接制度,切實保障參保人員基本待遇。開展基本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工作和城鎮居民大病醫療保險試點工作。
人社部門肩負著服務民眾的重任,隨著服務面不斷擴大,管理鏈條不斷延伸,人社部門唯有多出力、多流汗、多吃苦,才能不負廣大民眾所托。一是要以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加強基層服務平臺建設。抓好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建設,切實解決有機構、有場地,有人干事、有錢辦事、有科學的機制辦事,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和水平。二是要以便民利民為宗旨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快 “金保工程”建設,加快發行加載金融功能的社會保障卡,力爭2014年覆蓋全市60%的人口,切實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三是要以素質提升為抓手切實加強人社隊伍建設。進一步增強人社系統干部職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欠不起的使命感”,深入開展創建優質服務窗口活動,努力建設一支為民、務實、清廉的經辦隊伍。

古藺縣最近舉辦了一場為縣內外高校畢業生就業牽線搭橋的專場人才招聘會,縣內大中型企業32家提供崗位近700余個,有313名高校畢業生現場與企業簽定用工意向。
曾凡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