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沃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山東 250030) 王忠誠 王 東 孫志剛
隨著柴油發動機的更新換代,大功率的動力驅動挺桿需求量增加,鋼制挺桿應運而生,它是發動機上的關鍵部件,在工作過程中與凸輪反復進行高應力的面接觸,彼此之間的摩擦力較大,挺桿與凸輪相接觸的端面為內球面,與凸輪相對滑動為點接觸,故要承受較大的接觸應力作用。因此,挺桿應具有力學性能為:①具有一定的強度和韌性。②表面有高的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③具有高的抗擦傷能力。
Cr12W屬于高耐磨鉻鋼,高碳和高鉻萊氏體鋼,具有較高的淬透性、淬硬性、強韌性、耐磨性,以及淬火體積變形小等特點,為滿足鋼制氣門挺桿的服役要求,故選用Cr12W、Cr12等材料制作鋼制挺桿。
某類鋼制挺桿毛坯外圓為φ38.45-0-0.05mm,氮碳共滲前外圓φ38.15-0-0.03mm,成品外圓φ38-0.025-0.050mm。其熱處理后的基體硬度≥43HRC,內孔橢圓變形量在0.05mm以內。在液體氮碳介質中進行表面處理后,滲層深度≥0.033mm,表面硬度≥850HV0.2,脆性小于2級。
鋼制挺桿采用Cr12W鋼制造,其壁厚為2mm,為薄壁零件,其工藝流程為:下料→加熱→熱擠壓→球化退火→車加工→磨加工→鉆孔→淬火→高溫回火→空冷→磨削加工→磁粉檢測→液體氮碳共滲→清洗→拋丸→防銹→磨外圓→研磨球窩→檢驗→刻字→包裝。
該鋼制挺桿熱處理流程為淬火→高溫回火→拋丸→防銹。其熱處理工藝為960~980℃×35min油冷+570~590℃×180min空冷,挺桿躺在網帶爐上進行加熱,硬度為≥43HRC。移入加工車間磨削桿部外圓時,出現部分桿部沒有磨出來的現象,經對未磨削的桿部直徑尺寸檢查,發現桿部呈橢圓狀。
造成鋼制挺桿桿部為橢圓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該薄壁筒狀挺桿沒有進行預備熱處理,機械加工應力沒有釋放與消除,而直接加熱淬火,故出現應力變形;二是其躺在網帶上進行加熱,造成上下薄壁加熱的不均勻,加上重力的作用,造成挺桿橢圓的產生。
鋼制挺桿氮碳共滲缺陷有表面腐蝕、開裂與端面起皮、端面花斑等。鋼制挺桿液體氮碳共滲的普通工藝流程為:浸泡→漂洗→噴淋→預熱→氮碳共滲→氧化→冷卻→清洗→光飾或拋丸→煮油。
在對某一批鋼制挺桿成品檢驗時,發現有部分挺桿出現表面腐蝕(見圖1)、開裂(見圖2、圖3),其中圖2端面裂紋甚至為通裂,沿著出油孔開裂。圖4為端面起皮(剝落),圖5為端面花斑,成為影響該挺桿質量的主要缺陷。圖6為氮碳共滲采用的工裝。
(1)鋼制挺桿端面腐蝕產生原因 在調整鹽浴成分過程中,氮碳共滲中反應產生的中間產物為M2CO3,與再生鹽Z-1(化學結構類似一種有機物C-H-N的聚合物)反應,使原來生成的碳酸鹽又重新形成活性的氰酸鹽。產生氰酸鹽、一氧化碳后,恢復了基鹽的活性,反應過程中需要不間斷地向鹽浴中通入空氣,以得到活性的氮碳原子,此時氰酸根含量較高,同時空氣中氧氣與挺桿在鹽浴中反應,造成表面的氧化腐蝕。另外,氮碳共滲后未及時氧化,中間挺桿在較高溫度下與空氣接觸而氧化腐蝕。

圖1 鋼制挺桿氮碳共滲表面腐蝕

圖2 鋼制挺桿氮碳共滲拋丸后裂紋

圖3 鋼制挺桿端面裂紋(成品)

圖4 鋼制挺桿氮碳共滲表面起皮(剝落)

圖5 鋼制挺桿氮碳共滲表面花斑

圖6 鋼制挺桿氮碳共滲用工裝
(2)鋼制挺桿開裂與端面起皮(剝落)產生原因 對開裂的挺桿進行檢查,化學成分見附表。
由附表可見,該材料的化學成分符合要求。硬度檢驗結果:基體硬度為45.5HRC,表面硬度為900HV0.2,符合技術要求。其液體氮碳共滲工藝曲線如圖7所示,無異常,氮碳共滲與基體組織如圖8所示,可以看到化合物層致密,滲層深度為0.0425mm,白亮層深度為0.0065mm,脆性1級,內部有個別大的碳化物,金相組織無異常。

Cr12W氣門挺桿的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 (%)

圖7 氣門鋼制挺桿液體氮碳共滲工藝曲線

圖8 氣門鋼制挺桿液體氮碳共滲化合物層分布
從挺桿裂紋的形態分析,其在氮碳共滲前有磁粉檢測,由于Cr12W鋼為高合金鋼,回火后采用空冷,故排除了熱處理過程中出現裂紋的可能性。氮碳共滲采用的液體軟氮化處理,其流程為:串筐→清洗→預熱→氮碳共滲→氧化處理→清洗→拋丸→防銹。而氮碳共滲后進行氧化處理,有效減少了內外溫差,經過化驗得知,圖2中裂紋處的白色物質為泛出的氮碳基鹽與氧化鹽的成分,進行金相分析沒發現裂紋處有氧化脫碳現象,也沒有氮碳共滲層存在。
大部分挺桿開裂通過出油孔,表明此處流動性強,冷卻十分劇烈,而工作面底部的厚度比壁厚厚的多,故內外熱應力大。挺桿氧化后的清洗水溫為40~80℃,采用的氮碳共滲工裝見圖6,挺桿是口向下緊密排列在一起的,考慮到高合金鋼的導熱性差,從氧化爐提出后的挺桿表面溫度約為350℃,在停留一段時間后進行清洗,由于筐邊緣的挺桿散熱快,而筐中心部位的挺桿仍會有較高的溫度,故在清洗時溫差較大,從而產生大的熱應力導致開裂。
通過對端面起皮的挺桿進行檢測,發現其起皮(剝落)的厚度為氮碳共滲層的深度,表明是氮化層與挺桿基體分離了,這發生在中間的氣門挺桿上,仍為冷卻過早造成。
(3)鋼制挺桿端面花斑產生原因 對氮碳共滲后的挺桿進行拋丸處理后,發現端面有時批量出現的花斑,其原因在于氮碳共滲前后清洗不干凈造成的,軟氮化前表面黏附臟物(包括磨削液、油污、防銹劑等)未清理干凈,端面存在水跡;軟氮化后表面與型腔內水及臟物未洗干凈,在拋丸過程中落入挺桿表面形成花斑。另外在進行挺桿拋丸裝架時,挺桿端面留有手印或戴沾油的工作手套放置挺桿等,同樣會出現花斑等缺陷。
淬火前要消除機械加工應力,將挺桿在圓筐中孔向上擺放整齊,在井式爐中進行600℃×4h的去應力退火處理;同時將躺在網帶上加熱,改為孔向上擺放加熱,確保筒狀薄壁挺桿均勻加熱。事實證明措施有效,再沒有出現變形缺陷。
(1)端面腐蝕 鹽浴調整成分過程中,嚴禁放入需要氮碳共滲的挺桿;挺桿在在氮碳共滲后立即進行氧化處理,停留20min取出空冷到100℃左右用80℃的熱水清洗;徹底撈渣,防止鹽渣過多。
(2)端面裂紋與剝落 可采取的措施如下:①將氮碳共滲與氧化后的整架挺桿放置到室溫后清洗。②為有效提高生產效率,改進氮碳共滲工裝,即改為可抽拉式,將氧化后放置挺桿的網板取出空冷,可完全避免因挺桿冷卻不當而產生裂紋與剝落缺陷。
(3)端面花斑 加強挺桿預熱前的清洗,采用的金屬清洗劑應能將挺桿在車削、磨削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切削液、磨削液及乳化油等浸泡干凈。鹽浴的撈渣要徹底,避免渣多黏附在端面上。另外,挺桿在拋丸前應將內孔臟物清洗干凈,防止滴落的臟水落在下一層的挺桿端面上形成花斑。同時擺放拋丸挺桿時,禁止徒手或戴沾油的手套操作。
(201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