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林
(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軍事信息管理系,上海200433)
在RDA出現前,世界上影響較大的編目條例和/或編目規則,在西方編目界應首推被譽為編目“圣經”的并基于巴黎《原則聲明》和ISBD而編制的《英美編目條例(第2版)》(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2nd Ed.,以下簡稱 AACR2),而在中文編目界則不得不提我國同樣基于巴黎《原則聲明》和ISBD而編制的《中國文獻編目規則》。本文試對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結構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它們各自的特點與缺陷,從而為以后揭示RDA的結構和特點做一鋪墊。
同樣基于巴黎《原則聲明》和ISBD而編制的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結構應該說大同小異,但由于后者與前者之間隱含師承關系,以及兩者在語言、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所以下文還是將它們分開論述。
如《編目原則聲明與編目條例之關系》一文所述,AACR2的前身是英美加三國為貫徹巴黎《原則聲明》精神而經過協商于1967年出版的AACR(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以及與以往的編目條例相比,AACR最大的不同一是在選取標目時主要著眼于著作者的責任,其后才考慮文獻的類型,二是增加了許多新型文獻的著錄規則。[1]具體而言,共由三部分組成的AACR的正文包含以下15章內容:[2]
第一部分“款目與標目”(Entry and Heading)共5章,即:
1 Entry(款目)
2 Headings for Persons(個人標目)
3 Headings for Corporate Bodies(團體標目)
4 Uniform Titles(統一題名)
(參照)
第二部分“著錄”(Description)共4章,即:
6 Separately Published Monographs(單行本)
7 Serials(連續出版物)
8 Incunabula(古版書)
9 Photographic and Other Reproductions(照片與其他復制品)
第三部分“非書資料”(Non-Book Materials)共6章,即:
10 Manuscripts(手稿)
11 Maps,Atlases,etc.(地圖、地圖冊等)
12 Motion Pictures and Filmstrips(電影與幻燈片)
13 Music(樂譜)
14 Phonorecords(唱片)
15 Pictures,Designs,and Other Two-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s(圖片、圖案以及其他二維藝術作品)
AACR2 1978年出版時首先將包括AACR在內的先標目后著錄的傳統順序作了倒置,即其第一部分為“著錄”(Description),第二部分為“標目、統一題名與參照”(Headings,Uniform Titles,and References)。其中,AACR2第一部分“著錄”的內容嚴格按照ISBD的內容,但其順序和章名是按文獻的種類來安排的,只是在它們的前后還各有一章其他內容,具體章名如下:[3]
1 General Rules for Description(著錄總則)
2 Books,Pamphlets,and Printed Sheets(專著圖書、小冊子和單面大張印刷品)
3 Cartographic Materials(測繪制圖資料)
4 Manuscripts(手稿)
5 Music(樂譜)
6 Sound Recordings(錄音資料)
7 Motion Pictures and Videorecordings(影片和錄像資料)
8 Graphic Materials(圖示資料)
9 Machine-Readable Data Files(機讀文檔)
10 Three-Dimensional Artifacts and Realia(立體工藝品與實物)
11 Microforms(縮微資料)
12 Serials(連續出版物)
13 Analysis(分析著錄)
其中,第九章的Machine-Readable Data Files(機讀文檔)在《AACR2 1988修訂本》中被改名為Computer Files(計算機文檔),[4]后在《AACR2 2002修訂本》中又被改名為Electronic Resources(電子資源);[5]而第十二章的 Serials(連續出版物)在《AACR2 2002修訂本》中則被改名為Continuing Resources(連續性資源)。
AACR2第二部分“標目、統一題名與參照”的6章即21-26章的章名始終沒變,具體章名為:
21 Choice of Access Points(檢索點的選取)
22 Headings of Persons(個人名稱標目)
23 Geographic Names(地理名稱)
24 Headings for Corporate Bodies(機關團體標目)
25 Uniform Titles(統一題名)
26 References(參照)
此外,AACR2的后面還有4個附錄(Appendices)和1個索引(Index),其中4個附錄的具體名稱為:
A Capitalization(大寫)
B Abbreviation(縮寫)
C Numerals(數字)
D Glossary(詞匯表)
附帶說一下,受AACR2的直接影響,我國《西文文獻著錄條例:修訂擴大版》也由上述三部分內容組成。其中,第一部分“著錄”根據我國圖書館的西文館藏實際,分設以下八章,即第一章“總則”、第二章“普通圖書”、第三章“連續性資源”、第四章“測繪制圖資料”、第五章“電子資源”、第六章“非書資料”、第七章“樂譜”和第八章“分析”;《西文文獻著錄條例:修訂擴大版》的第二部分“標目、統一題名和參照”結合中國國情,在本地化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分設以下四章,即第九章“檢索點的選取”、第十章“標目的確立”、第十一章“統一題名”和第十二章“參照”;而《西文文獻著錄條例:修訂擴大版》的第三部分“附錄”則根據我國西文編目的實際,設置了十大附錄,即24種外國語言(拉丁字母拼寫語種)的識別、縮略語、冠詞、8種文字數詞對照表、姓氏前綴總表、各種文字的“and”字、常用符號表、專業詞匯表、各國文字中的常用圖書館學術語和哥特體字母表。[6]

表1 《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第二版)》目次
《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由于與AACR2之間隱含師承關系(這一點,從《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第二版)》更能看出),所以其主體也由著錄法和標目法兩大部分組成(下文若不特別指出,《中國文獻編目規則》也含《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第二版)》)。其中,《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第二版)》的第一部分“著錄法”均設15章(它們在貫徹ISBD的程度上有差異),但具體章名有所變動;而它們的第二部分“標目法”的內容,《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第二版)》則對《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從章名到內容都作了較大的改動。此外,《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第二版)》的附錄部分除了對《中國文獻編目規則》“主要名詞術語”作了增訂外,為方便編目人員的實際操作另還新增了4個附錄,具體內容如下:[7-8]
從以上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結構看,它們均與傳統編目工作的順序一致。即在具體編目時首先根據編目對象的文獻種類在其第一部分中尋找相關章并從題名與責任說明項開始著錄,然后再依據其第二部分選取檢索點并對之進行規范,所以一般人都較容易理解和把握其結構。另外,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由于均是一種單純的描述性編目條例,也是其結構容易被人理解和把握的一大重要原因。
通過以上對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結構介紹可以看出,中、西文的編目工作主要包括著錄和標目兩大部分內容,所以下文也從這兩個方面來論述它們的特點。
由于巴黎《原則聲明》除了統一目錄的職能外就是從標目的角度統一了全球的編目規則,所以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標目部分的共同點,是它們均都考慮了巴黎《原則聲明》之精神,只是兩者在考慮的程度上有所差別。即AACR2全面考慮了巴黎《原則聲明》中的兩個方面——目錄的職能和主附標目制(用《國際編目原則聲明》的話說,AACR2“嚴格遵循”了巴黎《原則聲明》),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則主要是從目錄職能這一個方面考慮了巴黎《原則聲明》之精神(用《國際編目原則聲明》的話說,《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巴黎《原則聲明》),并用可以克服主要標目選取困惑的交替標目制取代了巴黎《原則聲明》中的主附標目制。
所謂主附標目制(Main and added headings),在西文手工編目中就是一開始對圖書等文獻進行著錄時就在該文獻的諸多檢索點(一般是著者、團體或題名)中選取一個主要標目著錄在該款目的第一行,并將其余次要的檢索點著錄在該款目的根查項,從而形成“目錄中一種文獻的各種著錄最詳細、最完整的款目”——主要款目。主附標目制的第二步,是將款目根查項中的其余次要檢索點分別著錄在款目的主要標目之上,從而形成各種主題、著者、團體、題名等的附加款目和分析款目。[9]由此可見,主附標目制的關鍵是主要標目的選取。
而交替標目制(Alternative headings)就是著錄在款目排檢項的各題名、責任者、主題詞和分類號等檢索點的地位平等,可輪流作為標目形式著錄于相應的標目位置,從而廢除了傳統意義上的主要標目、主要款目、附加標目、附加款目等概念。[10]在中文手工編目中,交替標目制的具體做法是將排檢項中題名、責任者、主題詞和分類號等檢索點,根據需要輪流著錄在通用款目上方且較正題名突出一字的位置,換行時往右縮進一字即與正題名首字齊(分類號檢索點的著錄位置應在款目的左中部,但由于款目左上方的索取號中已含分類號,故可不重復著錄,但與文獻主要分類號不同的附加分類號和分析分類號還是應在款目的分類標目位置著錄);與西文手工編目一樣,中編款目標目也可采用在有關檢索點下劃線的方法,與正題名形式相同的題名檢索點作為標目,有時甚至不用任何技術加工就可直接進行目錄組織。需要指出的是,對于中編中同一類檢索點由于其先后次序不同而產生的第一題名款目和第二題名款目、第一責任者款目和第二責任者款目等,我們也可將它們稱作為題名主要款目和題名附加款目、責任者主要款目和責任者附加款目等,但這里的主要款目和附加款目與前述主附標目制中的主要款目和附加款目有著本質的區別,即這里的主要款目是指一文獻同類檢索點中起主要作用的款目,這里的附加款目是指一文獻同類檢索點中起次要作用的款目。
從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結構看,其著錄部分的共同點是它們均都依據ISBD的內容制定各自的著錄規則。其次,無論是AACR2還是《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它們均將知識世界作為文獻(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的空間來看待,而為很好地利用,文獻則需區分種類,然后再從各個角度,以各種指標和參數(主要按ISBD中的著錄項目與著錄單元)加以描述和揭示。關于被著錄文獻的種類劃分,從它們第一部分各章的內容看,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應該說是大同小異,即它們都只指示館藏及其相關信息(這一點與現今的搜索引擎需要指引所有的信息不同)。但在“題名與責任說明項”需要著錄的一般資料標識(General Material Designation)上,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則存在較大的差異,甚至AACR2考慮到當時的英國與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所使用的一般資料標識的不同,還分別訂有兩個不同的LIST,前者(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使用LIST 1,后者(美國)使用LIST 2,即:[11-14]

表2 AACR2使用的一般資料標識
表2中的LIST 1和LIST 2的差別在于文獻分類的粗細不同。如LIST 1中的graphic包括LIST 2中的 art original,chart,filmstrip,flash card,picture,slide,technical drawing和 transparency;LIST 1 中的object則包括 LIST 2 中 diorama,game,microscope slide,model和realia。需要說明的是,我國《西文文獻著錄條例:修訂擴大版》基本采用LIST 2,只是對個別文獻的一般資料標識作了一些特殊規定。如:①測繪掛圖用 map,而不用 chart;②繪圖資料在LIST 2中無貼切用語的,用picture;③建筑示意圖用art original,art reproduction 或 picture,而不用 technical drawing;④多類型配套資料kit也適用于某些配套使用的印刷型文字資料。[15]
與AACR2不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規定一般資料標識應根據我國國家標準GB 346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中的一般文獻類型標識來著錄。所謂一般文獻類型標識,是指代表文獻類型的標記代碼,分別由雙字碼和單字碼組成。限于篇幅,本文僅提供GB 3469-83中按序號排列的文獻類型代碼表:

表3 GB 3469-83中按序號排列的文獻類型代碼表
表3中的專著包括大學教材等;會議錄包括座談會、討論會等的記錄;匯編包括論文集等;科技報告包括科研報告、技術報告、調查報告、考察報告等;技術標準包括規范、法規等;產品樣本包括產品說明書等;參考工具包括年鑒、手冊、百科全書、字典等;檢索工具包括各種目錄、書目、文摘雜志、聯合目錄等;圖表包括地圖、地質圖、氣象圖、藍圖、表格等;古籍包括金石、竹簡等。
使用一般資料標識的目的是為目錄的使用者提供“預警”和過濾機制,幫助標識或選擇適合其需要的資源,同時也有助于跨數據庫和目錄的互操作,以及本地導航與顯示的選擇。[16]但《中國文獻編目規則》中的一般資料標識若用BG 3469-83中的一般文獻類型標識,一是無法滿足所有文獻類型的著錄,有些文獻類型不得已還使用起BG 3469-83中的文獻載體代碼(如其12章的“縮微資料”或“縮微文獻”);二也不能與CNMARC書目格式200字段$b子字段著錄一般資料標識的要求相匹配,即在CNMARC書目格式里,200字段$b子字段要求以編目機構所采用的語言和形式來說明該出版物所屬的資料類型,而這些資料類型又需與ISBD中的一般資料標識相對應。
如前所述,由于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結構均與傳統編目工作的順序一致,以及它們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描述性編目條例,所以一般人都較容易理解和把握。但需指出的是,在AACR2尤其是《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出版后,中、西方的書目世界早已將自己的大半個身子置于聯機聯合編目的時代,而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卻仍將自己的大半個身子停留在手工編目時代。正是從此意義上講,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上述結構是落伍的,即它們只能說是手工編目時代的最好的編目條例,或者說它們只是手工編目和聯機聯合編目條例之間的一道分水嶺。[17]其實即使在手工編目時代,《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尤其是AACR2也至少明顯存在以下兩大結構性缺陷:
1、每新出現一種文獻類型就需在其著錄法中另加一章(這也是為什么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要像分類法采用空號法那樣在著錄法和標目法之間空章的根本原因),并可能還需對其第一章的“著錄總則”內容進行修改。
2、著錄以手頭文獻的物理形式為依據,而標目則以手頭文獻所反映的作品為依據。[18]例如AACR2的第一部分引言說,“著錄的起點是手頭文獻的物理形式,而非作品早先已經出版的原始形式或先前形式”(The starting point for description is the physical form of the item in hand,not the original or any previous form in which the work has been published),而其第二部分引言卻說,“第二部分中的規則適用于各類作品,而非這些作品的物理表達形式”(The rules in part II apply to works and not to phys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ose works)。[19]
AACR2和《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上述兩大結構性缺陷雖能適應以實體資源為主的編目對象,但卻不能適應包括數字資源和/或網絡資源在內的資源組織,因此它們不斷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的抨擊和批評,[20]同時也促使像RDA這樣的新的編目條例和/或編目規則的產生。
〔1〕 王松林.編目原則聲明與編目條例之關系.山東圖書館學刊,2013(2)
〔2〕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et al.]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North-American text.Chicago:ALA,1967
〔3〕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et al.]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2nd ed.Chicago:ALA,1978
〔4〕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Revision of AACR.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2nd ed.,1988 rev.Ottawa: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8
〔5〕 開蓉嫣.AACR2 2002年最新修訂本簡介.圖書館雜志,2003(1)
〔6〕 顧犇.西文文獻著錄條例:修訂擴大版.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7〕 黃俊貴.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8〕 富平,黃俊貴.中國文獻編目規則.2版.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9〕 王松林.信息資源編目(修訂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10〕 王松林.信息資源編目(修訂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11〕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et al.]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2nd ed.Chicago:ALA,1978
〔12〕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Revision of AACR.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2nd ed.,1988 rev.Ottawa: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8
〔13〕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Revision of AACR.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2nd ed.,1998 rev.Ottawa: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8
〔14〕 開蓉嫣.AACR2 2002年最新修訂本簡介.圖書館雜志,2003(1)
〔15〕 顧犇.西文文獻著錄條例:修訂擴大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16〕 胡小菁.內容和媒介類型:RDA與ISBD對比分析.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4)
〔17〕 王松林.再論標目與檢索點.圖書館雜志,2004(5)
〔18〕 Delsey,Tom.Modeling the logic of AACR.In:The principles and future of AACR,ed.Jean Weihs.Ottawa: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8
〔19〕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Revision of AACR.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2nd ed.,1998 rev.Ottawa: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8
〔20〕 Howarth,Lyune C.Content versus carrier.In:The principles and future of AACR,ed.Jean Weihs.Ottawa: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