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濟南250100)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文獻信息儲存領域出現了許多新型的文字載體,主要包括音像載體和機讀型圖書、E-book的電子載體、網絡載體,以及被稱為第五媒體的手機等。新媒體的出現為圖書館閱讀活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圖書館閱讀正逐漸成為現代圖書館學研究,尤其是圖書館面向社會、面向廣大讀者的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
然而,圖書館閱讀研究還沒有擺脫學界長期存在的“翻舊”套路,缺乏大規模、系統化、科學化的實證調查研究。中國圖書館閱讀推廣委員會閱讀文化研究委會在2011年開始設計了“圖書館閱讀的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公共館分卷)”,并以山東省公共圖書館為目標對象,旨在通過實證研究,客觀地測量出當前公共圖書館讀者的閱讀狀況,真正推動國民閱讀深入進行。
本次調查問卷發放采用了分層抽樣法。分層抽樣法是從一個可以分成不同子總體(或稱為層)的總體中,按規定的比例從不同層中隨機抽取樣品(個體)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樣本的代表性比較好,抽樣誤差比較小。為了更好地掌握新媒體環境下讀者的閱讀現狀,我們從山東省各級公共圖書館覆蓋范圍設計樣本分布,力求能涵蓋到全省各個地區。2012年3月至5月在山東省8個地區市、縣兩級26所公共圖書館發放調查問卷2000份,共回收問卷1418份。經過篩選,得到有效問卷1314份,有效率為92.67%。(無效問卷104份。無效問卷的篩選標準為未作答題目占總題目的三分之一及以上,作答呈現規律性或中間選項過多。)充足的樣本量使研究具備了分層抽樣的特征,代表面非常廣泛。按照所居住的地級市對樣本進行匯總,可以得到表1。按照樣本數量降序排列依次為青島、濟南、煙臺、濟寧、濰坊、泰安、東營和棗莊。

表1 調查問卷樣本的地區分布
圖書館讀者閱讀傾向的研究是讀者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閱讀傾向是指讀者為實現閱讀愿望,將閱讀需要付諸閱讀行為,表現閱讀特點的一種趨勢,能夠反映某一歷史時期,某些讀者群的閱讀心理及特點。為了研究山東省公共圖書館讀者閱讀傾向,我們采用了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SPSS,結果如下。

表2 圖書館讀者傳統閱讀時間變化情況
通過表2發現,在電腦、手機、電子閱讀器等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閱讀時間比原來少的圖書館讀者占受訪者的35.8%,這說明數字化閱讀對傳統紙質閱讀沖擊巨大。當前讀者傳統閱讀時間減少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首先,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獲取的便利性極大地降低了數字化閱讀的成本。其次,數字化信息的即時性、豐富性、多媒體性更加符合新媒體環境下讀者閱讀的需求。再次,傳統出版機構遭遇到發展瓶頸,其紙質文獻的內容質量難以適應市場,占有率不斷下降。除了以上原因外,讀者受物質利益和商業沖擊,心態日益浮躁,越來越多的進行瀏覽式閱讀和關鍵詞式的淺閱讀,從主觀上抑制了對傳統閱讀的需求。
調查顯示,在本次回收的調查問卷中,有63.5%的讀者認為閱讀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重要”,32.1%的認為“沒變化”,僅有4.4%的認為閱讀“越來越不重要”(見表3)。

表3 讀者對閱讀重要作用的認可
這說明,閱讀作為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和手段,在讀者的心里仍然有著較高的認同度,社會讀者對于閱讀的渴望并未消退。雖然新媒體驅動的數字化閱讀盛行,但總體來說,大部分讀者依然認可閱讀的重要作用。
從表4可以看出,有77.6%的圖書館讀者首選傳統的紙質資源,10.8%的讀者首選數字資源,11%的讀者表示二者差不多。

表4 圖書館讀者閱讀首選載體形式
讀者對閱讀方式上的選擇實際上反映了其對媒介的偏好。在新媒體環境下,社會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已經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隨著信息媒體的不斷革新,人類的閱讀還會迎來更多的改變或突破,載體的形式還會有更大的變化,人類還會有更多可供選擇的閱讀方式。但是文獻形式的改變往往與內容無關,無論是古代時期青燈黃卷式的閱讀,還是現代數字化閱讀,文字所承載的文化力量是永恒不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的內容依然是吸引讀者閱讀的決定性因素。
“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顯示,2011年中國18—70周歲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7.6%,比2010年增加0.5個百分點。各類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較去年增幅均超過30%,而其中網絡在線閱讀的接觸率增長幅度最大,增幅達65.2%。①聚焦全國國民閱讀調查.http://www.chuban.cc/ztjj/yddc/通過以上分析發現,隨著數字和網絡技術的普及,讀者越來越重視閱讀的價值和影響,新媒體已對讀者閱讀傾向產生了深刻影響?;诖耍P者認為公共圖書館應結合讀者閱讀傾向新特點,找出應對措施。
目前,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制度設計、總體規劃和機制研究,為“十二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提供宏觀指導和政策支撐?!兑庖姟诽岢?,“十二五”時期將以推進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三大公共數字文化惠民工程為重點,加強統籌,協調發展,提升整體效能。
公共圖書館不僅是閱讀推廣的重要基地和閱讀最大的承載體,還是三大公共數字文化惠民工程實施主體。山東省各級公共圖書館應借助重點工程,順應讀者需求,創新閱讀的行為方式,為讀者構筑足不出戶、讓閱讀走進千家萬戶的多元化閱讀平臺。
山東省公共圖書館在三大公共數字文化惠民工程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創造了一站雙網三平臺的技術服務體系,建成了一批規范化的公共電子閱覽室。目前全省已建成規范化、示范性公共電子閱覽室3400多個,其中建在文化陣地內部2300多個,與青少年宮、學校和企業等共建1100多個,3G網終端4400多個。
為滿足讀者閱讀需求,全省建成了山東地方文獻、齊魯老照片、館藏縮微文獻、山東地方法律法規、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全運山東等多個專題數據庫,征集了山東地方戲曲27集、農村生產實用技術課件500余部。制作了《齊魯民俗文化之旅》、《話說古籍》、《山東紅色文化之旅》、《農村常見病防治》、《大眾講壇》等多個系列專題片。其中省中心開發完成了223集10895分鐘的視頻資源和164GB的圖文數據庫建設。到目前,全省累計開發、整合資源達40TB,為基層刻錄光盤35萬多張。通過以上措施,有效提升了全省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數量、質量和規模,成為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途徑。
但是,通過調查,圖書館讀者對三大文化工程的知曉度和利用率不高,尤其是在老年群體、低學歷群體中更低。因此圖書館要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開展相應讀者培訓和服務項目,如老年讀者上網培訓、農民工網上訂票公益服務,提高讀者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培養信息檢索、整理和鑒別的素質,以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
讀者閱讀傾向容易受社會輿論因素影響,社會各界的宣傳和輿論導向與讀者的閱讀傾向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尤其是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量激增,多主體、多渠道發布的信息種類繁多、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各種文化的碰撞、價值取向的迥異、理想與現實的沖突都會使得整個社會的心態變得豐富而復雜,由封閉轉向開放,并且不斷多元化。
從表5可以看出,在讀者獲取閱讀信息的來源中,圖書館新書推薦起到了很到的作用,有558人選擇了此項,占45%。26%的人選擇了朋友推薦,18.2%的人選擇了暢銷書排行榜,還有8.4%的人選擇了館員介紹。不容忽視的是,還有257人選擇了其他渠道。所以,圖書館要積極發揮讀者閱讀引領作用。

表5 讀者閱讀信息的來源
山東省各級公共圖書館應將全民閱讀活動作為一項常態工作,建立長效工作機制,不斷創新閱讀導讀工作。全省近年來面對不同類型讀者,開展了一系列閱讀推廣活動,如讀書朗誦大賽、經典誦讀比賽、全民讀書節,通過輿論導向、開展形式多樣的導讀活動,疏導和指引讀者的閱讀,確立正確的閱讀潮流,提高讀者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準。
《中國大百科全書》認為,閱讀是讀者各種心理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個漸進的認知過程。讀者主體因素是形成閱讀傾向的內因。
通過分析,在新媒體環境下,讀者的年齡、性別、學歷等因素對閱讀內容、方式等閱讀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在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的周圍都充斥著海量的信息,由于性別導致的性格差異,這使得男性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他們會更加理性地應對環境的影響,較少受到環境的干擾,主要通過傳統閱讀時間來實現的經典閱讀和深度閱讀。從年齡的角度來看,45歲以下的青年群體,存在著傳統閱讀時間比原來少的現象,比例較高。相反,廣大中小學生以及46歲以上的群體則相對較少受到新媒體環境對傳統閱讀的沖擊,在傳統閱讀時間的分配上表現出相對的穩定性。從學歷上看,大專以上學歷的群體普遍受新媒體環境的影響較大,出現了傳統閱讀時間比原來少的現象,比例達到60.3%。高學歷者在新媒體應用社會化的初期或者更早的時候,就具有了接觸和分享各種新媒介的良好條件和環境。他們經常利用新媒體搜尋新聞、獲取資料、虛擬社交和互動傳播,在工作中娛樂,在娛樂中傳播。廣大的學生群體(這里主要是大學生)不僅首選傳統紙質閱讀方式的比例偏低,首選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比例偏高。這充分證明,作為伴隨新媒體成長起來的網絡新生代,他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以及社會交往形式等和“數字環境”的契合度比較高,因而善于靈活自如地運用各種不同的媒介來滿足自身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讀者的行為不是一成不變的,其閱讀需求會隨著主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圖書館應注重讀者閱讀傾向形成因素,研究了解讀者的閱讀傾向,從而實現超前控制,能使圖書館員有較充裕的時間搜集、整理相關圖書,根據館藏情況作相應的調整和圖書推薦,對于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閱讀活動開展等方面具有指導意義。
本文從實證角度,揭示了影響公共圖書館讀者閱讀傾向的影響因素。公共圖書館是開展全民閱讀的基礎工程和主陣地,應積極發揮基地作用,研究讀者,探索閱讀的結合點,進而體察讀者的思想傾向和心理感受,推動全民閱讀。
〔1〕 周小林.近十年來圖書館閱讀研究的幾個特點[J].圖書與情報,2011(5):110-113
〔2〕 熊小明.新時期人們的閱讀特點和圖書館應采取的對策[J].圖書情報知識,2006(11):72-73
〔3〕 王波.圖書館閱讀推廣亟待研究的若干問題[J].圖書與情報,2011(5):32-35
〔4〕 楊抒超.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的理念與效用分析[J].圖書館學刊,2011(12):70-71
〔5〕 趙應.圖書館讀者閱讀傾向研究綜述[J].情報檢索,2009(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