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長林
(貴州省遵義市交通建設質量安全監督處 遵義 563000)
隨著近年來農村公路建設的深入推進,農村公路得到了較大發展,極大地改善了農村地區交通運輸條件。與此同時,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農村公路安保狀況較差是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農村公路安保設施建設不到位,以及現有安保設施安全防護能力較薄弱,部分已建安保設施不符合標準,不能有效滿足安全防護需要。
開展農村公路安保工程評價旨在通過運營階段安全保障設施評價,及時發現事故隱患或對安全有不利影響的地方并提出對策,提升公路行車安全水平,完善公路引導、誘導及安全防護設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死亡率和特大交通事故的發生率,為保障行車安全提供良好的交通環境。
影響農村公路安全保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結合農村公路安保工程核查清單和實地調研結果[1-2],在分類總結的基礎上建立農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評價指標體系,主要選取4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建立如表1所示的農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取百分制形式進行評定,取值范圍為[0,100],并對每個指標都進行分級操作,共分為5級,很好的為一級,良好的為二級,以此類推,評價指標等級與分值對照情況見圖1。

表1 農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評價指標體系

圖1 評價指標等級與分值對照圖
農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評價體系是一個多指標的復雜系統,各指標相對于目標層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權重的確定有多種方法,經比較本文選取層次分析法(AHP)作為權重計算方法[3]。
構造判斷矩陣是AHP法的基礎,其元素的值反映了問題中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
組織專家調查,構造判斷矩陣,計算得到每一位專家的權重向量,然后取平均值,得各指標的權重值。按上述方法,在遵義市交通運輸系統以及其他有關單位選取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方面的資深人士作為專家,按上述方法對指標定權,確定的指標權重結果見表1。
由于影響農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設施運行效果的因素很多,上述評價指標沒有哪一個能夠單獨作為整個評價系統的指標。因此,還需要找到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它能夠全面地反映安保工程的運行狀況,這就需要一種科學的評價方法,把各指標有效地組合起來。本文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4]作為系統的綜合評價模型。
以遵義市農村公路安保工程狀況的評價為例。評價實施過程是先現場考察該地區農村公路的安保工程情況,獲取評價指標分值,然后由上述模型計算得到該地區農村公路安保工程狀況的總分值,進而確定其評價等級。
(1)指標分值獲取。對該地區農村公路安全設施適應性、日常安全管理及危險狀態下安全保障情況進行現場考察評定,按指標分值評定標準,得到各二級指標分值。
日常安全管理一級指標下4個二級指標分值向量u=(76,82,82,86);安保設施適應性一級指標下5個二級指標分值向量u=(76,82,82,86,65);災害防治一級指標下3個三級指標分值向量u=(91,76,82);危險狀態下安全設施一級指標的4個三級指標分值向量u=(74,91,86,89)。
(2)第一層次模糊綜合評價。先由隸屬函數對二級指標分值模糊化,形成二級指標評價的模糊關系矩陣R,然后由權向量A和模糊關系矩陣R,依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計算得到相應一級指標的評價向量B。
以對一級指標災害防治的評價為例,它有3個二級指標:工程防治措施、交通安全設施優化、交通組織措施,它們相對于所屬一級指標的權向量為A3=(0.352 7,0.377 1,0.270 2),指標分值向量u3=(91,76,82),由隸屬函數把指標分值模糊化,得到模糊關系矩陣R3。

進行模糊評價得:

同理可得其他一級指標的模糊評價向量。
日常安全管理:B1=(0.172,0.570,0.542,0.281,0.098);安保設施適應性:B2=(0.038,0.556,0.838,0.446,0.133);危險狀態下安保設施:B4=(0,0.465,0.481,0.419,0.131)。
(3)第二層次模糊綜合評價。由上一級指標的模糊評價向量建立總目標模糊關系矩陣R=(B1,B2,B3,B4)T及 一 級 指 標 權 重 向 量 A=(0.149 4,0.367 4,0.182 4,0.300 8),進行第二層次模糊綜合評價,得到總目標的模糊評價向量。B =A·R = (0.194 4,0.367 4,0.182 4,0.300 8)·

(4)確定評價等級。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該地區農村公路安保工程總體狀況等級為中等。
為了充分利用模糊綜合評判帶來的信息,將評價向量歸一化 B= (0.066,0.296,0.324,0.172,0.054),可視其歸一化后的評判結果向量為一權重,將評判集的等級用1分值數量化,則將評判結果進行加權平均,可得到總分。評判集V={v1(優),v2(良),v3(中),v4(次),v5(差)},數量化表示為,V=(1,0.80,0.70,0.60,0.50)T,則得總分為0.786。
(5)評價結果分析。由歸一化后的總目標模糊評價向量可以看出,總體評價狀況的分布為優占6.6%,良占29.6%,中占32.4%,中以下占22.6%,優良率為36.2%。進一步分析上面計算得到的4個一級指標的模糊評價向量,歸一化后得:日常安全管理 B1=(0.166,0.396,0.282,0.116,0.040);安保設施適應性 B2=(0.103,0.343,0.326,0.169,0.059);災害管理 B3=(0.019,0.276,0.417,0.222,0.066);危險狀態下安保設施B4=(0,0.311,0.322,0.280,0.088)。
可以看出表現最好的是日常安全管理,等級為良,優良率為56.2%;但應引起重視的是安保設施的適應性指標的評價等級為中等,表現差些,優良率為29.5%;危險狀態下安保設施指標的評價等級為中等,優良率為31.1%。這一評價結果與實際公路安保狀況是相符的,需要加大力度完善公路沿線安保設施,尤其是公路危險路段和危險狀態下的安保設施的配套完善,加強危險狀態下的交通控制與管理,以提高農村公路路網的通達性和服務水平,滿足農村公路通暢、安全的目的。
通過調研和分析,建立了農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評價的指標體系,應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了農村公路安保工程評價模型,經在遵義市農村公路管理中實踐應用,所建模型和方法是可行并有效的,可以衡量農村公路安全保障總體水平,為農村公路安全保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1]周蔚吾.公路交通工程與安全保障技術[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
[2]牛佳棠.中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棗莊模式”[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3]許樹柏.層次分析法原理及其應用[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88.
[4]郭亞軍.綜合評價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