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坤
“財政局長,作為政府的CFO,該怎樣處理與企業的CEO的關系?
“這個話題不好說。”這是四位財政相關人士的第一句話。如出一轍的是,他們都要求匿名出現或者不出現在文章中。或許這個問題真的太敏感。
想說愛你不容易
受訪者A,西部地區某市財政局長。已經在這個崗位工作十余年的A表示:“我們地處西部地區,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除了幫企業申請補貼,作為財政局長,我與企業沒有太多交集。就我個人而言,說句實在話,不喜歡與企業聯系太多。”
A告訴記者,前不久,他們那里一家民營企業舉行開業典禮,邀請了一些政府官員前去捧場,其中包括他本人。A說:“這種企業慶典,我個人不喜歡參加,再加上繁忙的工作,我也沒有時間參加。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就在兩個多月前,微博上曝出,政府官員收取會員卡的一則消息立刻引起我們當地不小的轟動,這則消息還詳細列出了政府官員姓名、工作單位、職務及收取金額。事實上,這家民營企業贈予前來參加典禮的嘉賓的是價值500元的游泳卡,大多數像我這樣沒去的人也被曝光了。”
“這則消息也引起我們當地紀檢部門的重視,我們為此寫了說明匯報情況。”“很麻煩,也很苦惱 。每天大量的財政工作都忙不過來,還要花心思處理這種事兒。”A無奈地表示。
把握好“度”
在15分鐘的交談中,受訪者B多次強調與企業接觸要把握好“度”。B作為東部沿海地區某市的財政局企業處處長,每天與各型各色企業、大大小小的企業家打交道。
他介紹說,在我們這里,稅收、經濟發展的資金70%來自企業。企業又以中小企業為主,小微企業又占了多數。當地人有嚴重的小富即安的思維,這也是為什么當地中小企業40多萬戶,而大型企業只有一家的原因。B說:“不瞞您說,和我們打交道的,多數是中型企業。他們來找我們打聽財政政策,了解中央或省級財政有沒有相對應的扶持政策,我們的工作是讓企業與扶持政策對接上,也因此我們與企業的往來多一些,但是私下接觸并不多。”
由于企業特別多,我們局長非常重視財政部門與企業的關系,大會上經常強調:“企業有困難來找我們,我們提供咨詢服務,幫他們想辦法,但只限于正常的工作往來。”如果與企業接觸過于頻繁,作為財政工作人員影響實在不好。所以我們與企業要保持一個黃金距離。我與企業家的關系很好,但是距離還是分得很清楚,“朋友是朋友,工作是工作。”B嚴肅地表示。
被動接受
C是中部地區某鄉財政所所長,他表示,我們這里的絕大多數企業家依靠資源優勢發展企業,從資源開發中獲得巨額利潤從而完成企業的資本積累。我們這里的企業家和省市的領導及相關部門關系密切,在復雜的關系網中擁有絕對優勢。鄉鎮政府拿他們也沒有辦法,但出了問題鄉鎮領導還要承擔責任。
作為財政部門,我們這里的扶持政策非常少,除了一家國有大企業爭取了近千萬的扶持資金外,沒有什么扶持資金。說心里話,在我們這里,財政很難讓這些企業家直接得利,他們只要生產,錢對他們來說,不是問題。
C表示,他佩服白手起家,依靠自己的智慧把握機會創造巨額財富的企業家。成功的企業家是這個社會的經濟中堅力量,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領頭雁。
我們這里的企業家只不過是在特殊條件下的成功例子,隨著社會制度和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這種方式聚集財富的例子會越來越少,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健康。
現在我們這的企業普遍面臨,市場價格下降,成本上升,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的困難。甚至有些企業已經停產2年多了。從今年年初起,企業都非常艱難,至于我們財政收入,減少了70%。
企業家地位提升
對于同一問題,河北省某縣財政工作人員D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以前財政高高在上,企業處在下風,現在不再是這樣的情況了。現在和之前的觀念不一樣了,財政局對企業家可以說是高看一眼。”D說。
D表示,在財政人的眼里,企業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保障。在我們縣里,個人納稅的資金很少,主要還是依靠企業納稅。企業家到當地創辦企業,企業向稅務部門納稅,我們的財政收入必然會增長,連鎖反應,地方的經濟收入一定會增強。同時企業可以帶動周邊的農業戶生產,農民不再愁銷路,農民的收入就上去了。
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全國各地都在招商引資,就是看重了企業家能為當地創造一些稅收,創造財政收入。所以在我們財政部門都是盡力制定和完善針對企業的扶持和優惠政策,吸引企業。
在我們這里,如果企業在生產方面有技術創新、技術改革等,財政對企業也有扶持資金;如果企業申報新品牌成功,財政對申報企業或商家還有獎勵。
同時,為了減少企業負擔,減少政府部門對企業生產的干擾,減少各部門借去企業收費趁機“吃、拿、卡、要”的現象,我們對涉及企業交納的費用實施統一收費,即企業需要向政府繳納的非稅費用全部由一個收費辦公室收取,其他部門不得再去企業收費。
此外,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也非常重視企業家,平常我們一般的干部職工和領導見面很難,但是企業家有事可以直接找領導,領導也愿意傾聽他們的意見。
事實上,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還是弱勢群體,因為辦事要走很多部門,經過很多程序,在政策可行不可行的模糊范圍,要辦成事需要費很大勁。這也是為什么同類的企業有很多,有些企業能享受到優惠政策,有些享受不到。雖然現在企業地位比以前強很多,但企業家在與部門打交道時,很多時候他們個人也會認為出于禮節,請領導吃個飯,事辦得快一些,同時享受得優惠會大一些。
談到官商勾結的問題,C的態度是,官商勾結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企業家不和領導見面很多事情又解決不了,財政局長和企業家見面是一個好事,很多問題能很快解決,企業辦事情容易了,對企業的發展有好處。
其實就如每一件事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有利就有弊。官商的勾結主要還是看政府人員的政治素質,政治素質不高的人,就是官商不見面也一樣引發官商勾結腐敗的事件。想辦好企業,是離不開地方部門的支持,這也是企業家對政治體系的一種依賴。反過來講,政府官員其實也愿意認識一些企業家,在與企業家的認識交談中,他們也能學到一些自己平時不掌握、不知道的知識,有助于他們的經濟管理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