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躍 亓坤

對于企業有無義務談政治,企業家是最有發言權的,因此記者分別聯系了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CFO張曉鷗,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計算機產業常務副總經理閆偉國,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薛貴,以及財政部四期會計領軍班學員(應受訪者要求,記者隱去他的真實姓名,文中稱王先生)。請他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新理財》:政商關系話題的熱度再度攀升,在你眼中企業家與政治的關系,企業家要不要談政治?
張曉鷗:政治屬于上層建筑,它根源于經濟,由經濟基礎決定,并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小平同志也說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經濟工作是當前最大的政治,經濟問題是壓倒一切的政治問題。”因此企業家必須明白政治,理解政治,研讀政治,而談政治是依據個人性格的一個外在表現,有些企業家樂于參與政治活動,而有些企業家只是默默跟從,我覺得都是一種可行方法,或者說是商業智慧和策略的不同體現。
閆偉國:我認為,企業和企業家關注國家政策、關心政治、講政治是必然的。試想,如果國家政治不穩定,談何發展經濟,哪來的企業發展?我們應該提倡企業和企業家關心政治、關心政策,但應該提倡把眼光放長遠,看到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取得的經濟成果,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穩定發展10年至20年,我們的經濟總量真正趕超目前的頭號經濟強國,很多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類問題有可能迎刃而解。如果把國家比喻為一個組織,那么企業就是組織中的細胞,如果所有細胞充滿活力,相信組織必然健康蓬勃。反之,我覺得有句古話說得很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企業家應該關心政治、談政治,但是應該提倡正能量,而不是動輒滿腹牢騷,唯恐天下不亂,中國出現動蕩,受苦的是什么人?受益的是什么人呢?企業家談政治,不要誤解為權利勾兌,這就走向了社會和法律的反面,結果可想而知。
企業家應該談政治,企業應該跟著國家的經濟發展而逐步壯大。我們很多優秀的企業家都是很有影響力的社會公眾人物、有很多人還是地方甚至全國人大代表,更應該談政治,要從政治、經濟發展上盡到企業和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薛貴:在中國,政企不分已有很長的歷史,尤其是國有企業更是如此,至今企業與政府的關系十分緊密,企業家與政府官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一些企業家是從政府官員調動過來任職的,也有一些企業家轉任政府官員。所以中國的企業家與政治有著天然的聯系,從企業家來看,中國的經濟有很多政治經濟成分,企業家的發展離不開政治,企業家的政治素質是企業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國企業家回避不了政治。
王先生:在現實商業運作過程中,厘清政商關系是個比較有挑戰的話題。自古以來,中國傳統的政商關系形成了水乳交織的關系,互有交集。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企業家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需要遵守法律。
至于談與不談,我想這是企業家自己把握的問題。而談政治不應該定義為義務,成為社會強加給企業家頭上的一個責任。企業家的成長都有各自不同的經歷,也因此企業家的行事風格和價值取向各異。
同時,社會也有著不同的分工,對不同的群體,給予了不同的責任,各個群體各自干各自拿手的活,各自干自己擅長的工作,這樣社會才能良性高效運轉和前行。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嗎,“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
《新理財》:在中國社會,企業家應該扮演什么角色?
張曉鷗:在80年代初期,中國百廢待興,經濟資源極度匱乏,經過了30年的發展和努力,中國一舉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收入得到極大改善,但不得不承認,中國經濟基礎仍然很薄弱,經濟秩序還有待加強,因此需要更多的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充實到社會實體中,形成一個穩定的經濟基礎,形成一個龐大的中產階層,來鞏固上層建筑。我認為,得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企業家更應該多從事經濟活動,扮演好經濟角色,來推動社會的發展和政治體制的提升。
閆偉國:我們今天所說的企業家是指,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伴隨經濟飛速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企業家。在我看來,這些人有遠見、有膽識、有魄力,同時對社會各個階層有深刻的認識。也因為他們對整個社會的深刻理解,跟隨國家的改革方向,才能把企業做大做強。
隨著國家的發展,企業家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現在很多企業家是省市,甚至是全國人大代表。從這個角度看,精英階層的企業家無疑是中華民族富強智囊團的重要組成部分。
薛貴:政治與經濟緊密相連,經濟要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政治環境,所以企業家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也要考慮政治,為企業爭取良好的政策支持以及資源支撐。一些成功的大企業的企業家往往對政治更敏感,擁有更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從個人價值的角度而言參與政治的熱情更高。
在中國社會,企業家的定位更多的是商業精英,是市場經濟領域的資源整合者和市場活動的引領者,一些企業家也積極參與到人大、政協的政治組織里,并影響一些層面的政策制定和執行。在中國,一些大型國有企業的企業家參與國家和地方的政治人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近年來企業家到省、市黨政機關任職的人數也在增加。
中國企業家現在的角色既是經濟精英,也是政治精英的后備軍。
王先生:概括來看,企業家扮演的角色,最為共性的一點,也是從較為理性的角度看,還是將企業經營到位,為員工提供較好的發展空間和改善生活水平,引領行業發展從優秀到卓越,成為對社會發展和民眾都有貢獻的企業。我認為這樣的企業家就不是浪得虛名,將來也會有歷史地位。
盡管,商業的歸商業,政治的歸政治,但是兩者之間總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交集關系。為此,人們對企業家還有一個較高的期望,就是在經營好企業之余,企業家應該關注公眾事務。目前,很多的中國企業家都是政協委員,或者人大代表,國家為這些人提供了較好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可以充分施展其政治才能,充分建言建議。實際上,中外都有這樣的例子,很多政治家都是企業家出身,而政治家同樣也可以轉身成為企業家。
如果對中國企業家還有更高層次要求的話,那就是企業家要成為一個講政治的企業家,努力為公共事務發揮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