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繼東
“從現在起我們要在商言商,以后的聚會我們只講商業不談政治……”柳傳志說出這段容易引起爭議的話,也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很清楚這些話會引起爭議,但仍然堅持說了出來,可見是有所指的,是希望借此引起廣大企業的理性深思。他的話掀起了一場關于企業家要不要談政治的大討論,也希望通過這次大討論將企業家和國家、民族的命運更加理性地聯系起來。
柳傳志的話更多針對目前一些企業家為了追求所謂的名氣或者某種利益,不顧社會責任,故意夸大甚至虛構事實,對一些政治現象發表一些出離常理甚至聳人聽聞的論調來吸引眼球,博得公眾的關注。
古今中外,無論任何時代、國度的企業家都有較強的政治參與意識。改革開放到今天,中國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意識形態多元化、社會問題復雜化等眾多問題的挑戰,不僅腐敗現象嚴重、價值觀念混亂、思想道德滑坡等問題一直難以解決,貧富差距、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問題也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問題,而解決好這些問題都需要企業家等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國家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等,通過談政治等形式提出自己的寶貴建議。因此,中國企業家要談政治不僅是破解價值觀迷失等眾多政治、社會等問題的需要,同時也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努力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
作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企業家群體也是中國政治文明建設的中堅力量,學會如何負責任地更好談政治,不僅體現出其對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責任感,也是對自身和國家的未來充滿高度自信的生動展現。
因此,中國企業家首先應該自覺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自己,走出自身利益、企業利益的狹隘視野和利益羈絆,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等錯誤思潮,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生態文明的正確道路。
其次,企業家要客觀、冷靜、全面地分析我們當前面臨的問題,始終堅持和中國共產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不為一些錯誤思潮所迷惑,更不為個人或企業私利去發表一些錯誤的政治言論,而是針對國家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再者,企業家談政治不要什么問題都談,自己不懂的問題更不應該談。有的企業家一提起自由、民主等字眼就激動,沒有研究中國的國情,也沒有研究國外的政治制度實踐得失,而是人云亦云地跟著一些人呼吁中國應該實行多黨制、普選制、軍隊國家化等,這是非常危險的。
最后,我們要始終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密切聯系在一起,根據自己和企業發展的成敗得失,總結30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為國家今后沿著正確道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奉獻自己的智慧,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院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常務理事,新華社主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