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我是陜西省商洛市政府采購中心一名普通的財政工作者,談起自己與政府采購的緣分,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末。從那時起到現在,自己跟隨我國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走過了十多年的艱辛歷程。曾經滄海,自己目睹了我國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曲折,也見證了政府采購工作的成績。政府采購中的苦辣酸甜忙,自己有著最直接、最親身的體會。
苦
苦,是回想起從事政府采購工作幾年來的最直接、最樸素的感受。自己雖然已工作多年,也端著國家的鐵飯碗,但卻因為推行政府采購制度,嘗盡了創業之苦。面對機構、制度、程序、規范、經驗,甚至包括辦公場所、辦公用具,都是一貧二白,但自己硬是在沒有一點根基的土地上搭起了政府采購的框架,開始了政府采購的創業之路。
工作的難度、深度和自己所承受的壓力,雖然沒有達到讓人心力交瘁的程度,可用舉步維艱、如履薄冰形容不足為過。為了不負領導的重托,更是為了證明自己,盡快地投入工作,使采購業務能開展起來,于是腿累,嘴更累:
首先,向各級領導匯報,與財政局各科室據理力爭,與各職能部門多次溝通,寫了無數匯報材料,終于使這項工作“動”了起來。
接著,該如何去開展工作,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眼累,手更累:從對政府采購的一無所知,到后來的編制采購文件、審查采購單位的采購需求、發布信息、向專家咨詢、組織采購活動、簽訂合同、制定規章制度等,事情越做越多,工作越干越大,原來不敢想的事情居然變成了現實。
在采購中心成立初期,因經費所限,沒有書籍、資料,沒有可以學習的地方,自己自費購買了《政府采購全書》等書籍,并向其他地市同行們索取了一些資料,硬是強迫自己在很短的時間內啃了幾大本子有關政府采購、招標投標、合同等方面的書籍,并從有關媒體上查閱了大量的資料。
在工作近十多年的時間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感受到需要學習,感受到需要獲得指導,而且這些感受竟是如此迫切。為了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接下來便是應對和處理,心累,腦更累:如何應對政府采購是“從分散腐敗到集中腐敗”、“政府采購來的東西比我們自己買的貴,且效率特別低”等傳聞,這是對自己意志和心智的考驗。
事實證明,應對考驗是最好的鍛煉。供應商對政府采購工作人員的“投資”可以說是不計成本的,有的甚至是不擇手段的,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應付供應商的密切關注,消化來自方方面面的“招呼”和“關心”的壓力,既不能把矛盾上交,又不能把難題放下。
忙
最初,我們負責組建機構時只有兩人,忙是可想而知,后來增加到四人,仍忙得不可開交,即使是增加到現在的十幾個人,亦然是忙。
最開始,我們忙著爭取成立機構的批文,要人員編制,爭取機構規格和領導與非領導職數;接著是找辦公地點,購置簡易辦公家具,印稿紙、便簽、文頭紙,忙著草擬制度、辦法、程序,向領導匯報,爭取局務會議和政府常務會議議題、準備會議材料,與各職能部門溝通,向各采購單位、供應商宣傳,翻資料、學文件,外出考察、學習,組織調查研究,召開協調會,每天總有干不完的活,說不完的話,應付不完的詢問。每天加班加點,直至深夜、甚至到次日凌晨也不敢休息,因為還得為第二天要干的事做準備、列提綱。
我們時常顧不上吃飯、喝水,連參加每周一次的政治理論學習和職工會、集體活動也常常心不在焉,甚至上趟衛生間、到其他辦公室打電話、接傳真也是一路小跑。
辣
政府采購制度的推行,不可避免地觸及了一些部門、單位的既得利益,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制度執行不力、業務運行不暢、采購結果得不到單位的確認,是常有的事;領導的不支持、同事的不理解以及親朋好友的冷嘲熱諷卻也司空見慣,社會公眾的關注和期待總是把我們這樣一些勢單力薄的政府采購人推向了風口浪尖。
有時候,碰到采購人的不理解,故意制造的“陷阱”,也得往進跳,卻也不敢有半點的怨言表露,對他們仍然是笑臉相迎;面對供應商受了委屈后的“哭訴”,也覺得其中的“冤屈”對他們不公,免不了心中也隱隱作痛,而法不容情的道理誰也不敢曲解,只能是苦口婆心地做好解釋,從情感上去抹平彼此心中的不快。
工作中,一貫堅持的“尊重采購人、善待供應商”原則,采購人滿意了,供應商知足了,而自己所飽嘗的“辣”,有幾人能知!
酸
我老家在農村,因為忙,我不能回家看望年邁、體弱多病的父母,好在讀書不多卻知書達理的父母親能體諒兒子的辛苦,常囑咐我要以公家的事為重,而我卻借故不能常回家看看,甚至下基層、外出調研途中也是“三過家門而不入”。
為兒女們操勞了一輩子的父母親,晚年時重病纏身,雖然時常念叨能讓我回家一次,但一聽說我因公家的事在忙,總是說自己的身體沒啥,歇兩天就好了,叫我不用操心,說公家的事耽擱不得。就這樣,因為忙于工作、苦于應對繁重的采購任務卻疏于對家人的照顧,在父親、母親離世時也沒能見上最后一面……
閑暇之時,一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常常也會因此流下痛苦和悔恨的淚水。這,怎就是一個“酸”字了得!
甜
最初對這項工作沒有多少感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業務的開展、成績的取得,慢慢地也認識到了政府采購的本來面目,對政府采購制度有了初步了解,并有了一些感情。就像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在年輕時談戀愛一樣,從初知、到認識、再到了解,相互間感情的建立和發展盡管不是盡善盡美,甚至還遇到過挫折,但這畢竟是前進道路上遇到的一個小小的羈絆,或者說是在平靜的海面上激起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現在,我甚至有點離不開政府采購了,如果與朋友們閑聊,我會時不時不自覺地用上幾句政府采購行內的話。和朋友們相聚,連決定點菜、上菜這點小事我也會用上“按規范走”,“得按程序來”之類的話,朋友們劃拳喝酒,我會以“監標人”的身份來“監拳”,并告訴他們要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讓他們把手放在桌面上公開地劃拳,要求他們要講誠信,輸了就得喝!引得大家一陣好笑。
陪妻子、女兒上街購物,甚至連買菜,也總喜歡運用政府采購方式,搞個詢價,最起碼得貨比三家,有時為了講求性價比、省幾分錢也要轉上好幾個地方,以致于讓她們覺得我干什么事都婆婆媽媽。
因為我在當地政府采購領域小有名氣,同行在工作中遇到麻煩,有什么事總喜歡找我聊聊,同事、朋友、同學、親戚把我當成專家,買電腦、家電,甚至是裝修房子、做家具,也來向我問個再三。
我干政府采購工作這么多年,最喜歡聽的幾句話是“問問采購中心的人該咋辦”、“這事交給采購中心辦去”、“采購中心的人比我們知道的多,讓他們辦,我們放心”、“采購中心這幫人,還行!”……,每次聽到這些話,我不由得心中暗喜,要知道這是大家認可我們的最樸素、最真誠的語言啊!
不少人當初對政府采購是有極大抵觸情緒的,漸漸地從不認可到認可、從不支持到支持、從不喜歡到喜歡,其中有他們法制觀念的增強,更有我們不懈的努力。他們都這樣熱愛、擁護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我們還能有什么理由不熱愛自己的事業!
(作者系陜西省商洛市政府采購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