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珍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工程訓練中心,廣東 廣州 510800)
模具是一種特殊的工藝裝備,一種少或無切削加工的制品成形方法,廣泛應用于現代制造業中,汽車、機械、航空航天、電子通訊、家用電器、輕工日用品、化工等各個行業中大部分的零件都是利用模具制造而成。以汽車業為例,一輛汽車所需模具就多達幾千套。
為了讓我校學生了解模具在機械汽車制造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了解模具在機械汽車制造工業中的發展趨勢及模具加工的特點,我們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在金工實習中開設了“模具拆裝”這一工種。
本工種配指導教師2名,車間現場有工作臺8張,分別放置了沖壓模4套和注塑模4套,供學生拆裝及測繪。另外,旁邊木架上閑置較大不太適于教學的注塑模、壓鑄模共15套,以供有興趣的學生參觀。
本工種每年接受全校除珠寶學院外所有大二學生的實習。由于大二學生基本上都未接觸過模具,我們的教學手段是通過多媒體課室上理論課加現場拆裝模具,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
(1)各種模具的工作原理、結構組成及類型;
(2)沖壓模、注塑模零件之間的裝配關系和裝配過程;
(3)沖壓模、注塑模的拆裝方法。
根據各學院實習時間的不同,實習內容及安排分為三類:
(1)機械工程學院(機類):模具是此學院中的一個方向,實習時間最長。每2天一組,分組進行,每組約27人。實習安排如下表:

表1 機械工程學院類模具實習安排
(2)汽車學院(機類):每天一組,每組約18人。實習安排如下:

表2 汽車學院模具實習安排
(3)非機類,統一半天一組,實習安排如下:
(1)經費不足,可供拆裝測繪的模具數量少
尤其體現在機械工程學院的學生身上,因為一次來實習的人數多達27人左右,為了保證實習質量,分為8小組,每組3~4人,沖壓模和注塑模兩邊同時繪圖。如此出現的問題是,第二天交換模具繪圖時,大部分學生就直接抄襲昨天同學的圖,導致實習效果折半,且第二天時間變得有剩,紀律較難管理。
(2)學生積極性、主動性不高,繪圖有抄襲現象
由于金工實習中都是學生操作較多的工種,而拆裝模具顯得較無趣,且大二學生工程制圖能力普遍不高,均感覺繪制模具簡圖較困難。于是有小部分學生不愛動手,等別人畫好再抄襲。另外,有些學院學生不太了解模具在他們所學專業領域中的應用,認為模具拆裝對他們的學習和就業無任何幫助,導致他們學習熱情不高。
(3)模具常出現被損壞的現象
尤其是非機類的學生,對機械較缺乏常識,上課聽得較吃力,拆模不顧拆裝順序和零件裝配關系,拿到模具馬上把所有螺釘拆了,遇到難拆的機構直接亂敲,裝配不注意觀察模具上的記號,結果經常出現模具卡死、銷釘弄彎與螺釘擰不進的現象,甚至出現凸模被損壞,推桿被折斷。
(4)成績評定困難
有時我們會發現,有些同學不愛動手,抄襲別的同學的圖,但是畫得比所抄的同學的圖更完善更整潔,老師評分時極易出現不公平的現象。另外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評分標準,導致最終平時成績相差甚遠。
(1)增加工作臺及模具數量
為了杜絕機械工程學院的學生相互抄襲的現象,建議學校至少增加4張工作臺及沖壓模和注塑模各2套。這樣可將學生分為4-5人一組,第一天介紹完沖壓模的理論知識后繪制沖壓模的主俯視圖,第二天介紹注塑模、壓鑄模,并繪制注塑模的主視圖。
(2)改進教師注意上課的方式
老師要多與學生互動,多用貼近生活的實例向學生介紹它的成形過程,與其他工種聯系起來介紹模具,并且要介紹模具在各專業領域中的應用及重要性。如此調動各個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實習積極和主動性。
(3)老師注意車間現場情況
在示范拆裝模具時,務必強調清楚拆裝順序與零件裝配關系,并向學生說明清楚哪些屬于不能拆卸和不宜拆卸的零件。在學生實操過程中,要多走動多觀察,隨時發現問題并提供指導,盡量避免錯誤操作而損壞模具。
(4)實操開始時按順序給學生發帶號碼的實習證佩戴在胸前
這樣,方便老師認識學生,記錄學生的表現,給出公平的平時成績。
(5)制定統一的評分標準
制定平時成績滿分為100分:作業15分,紀律4分,衛生2分,考勤4分,綜合表現5分,模具簡圖70分。
在金工實習中開設模具拆裝工種,能讓全校的學生對模具這一廣泛應用在制造業中的制品成形方法有一定的認識。但模具拆裝在金工實習中屬于較枯燥的一個工種,我們必須在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上不斷改進,以此提高教學質量。經過我們不斷的努力,課堂氣氛活躍了,且實習報告上越來越多的學生談到模具,實習內容和體會也寫得越來越充實,由此可以看出模具拆裝工種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李 強.淺談我國模具產業的現狀、發展及其重要性[J].科教創新,2011,(6):176.
[2]張燕琴.淺談模具拆裝實訓中的幾個問題[J].機械職業教育,2011,(12):38-42.
[3]董金虎.對如何指導模具拆裝實驗的幾點看法[J].科技信息,2010,(35):145.
[4]王文軍,王 欣.模具測繪、裝配實訓淺談[J].大眾科技,201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