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文,王 芳,常若云
(甘肅省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自Birch和Fassett于1979年首先用相差顯微鏡觀察尿紅細胞(RBC)形態,將血尿分為腎小球性血尿和非腎小球性血尿以來,盡管傳統相差顯微鏡法尿RBC形態檢查對鑒別血尿來源特異性較高,但該方法敏感性較低,且操作繁瑣,易受尿液標本及主觀因素影響。有報道指出,不同檢驗人員發出報告的變異系數達到30%。隨著UF-100尿沉渣流式細胞分析儀(以下簡稱UF-100)的廣泛使用,國內外不少學者[1~3]對UF-100識別尿液中各種有形成分,如RBC、WBC、上皮細胞、管型、結晶、細菌,甚至霉菌及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本文采用相差顯微鏡法和UF-100法對150例血尿進行尿RBC形態學檢查,并對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150 例血尿標本來自我院門診及住院病人,其中93例經詳細的病史,血、尿生化和免疫學檢測及腎活檢等證實為腎小球疾病,包括輕微腎小球病變33例,IgA腎病24例,腎小球腎炎33例,其他腎炎3例。另57例根據病史及有關影像學檢查,結合膀胱鏡或病理活檢確診為非腎小球性疾病,包括輸尿管結石34例,急性膀胱炎11例,膀胱腫瘤4例,腎盂腫瘤2例,前列腺癌5例,其他疾病1例。
UF-100尿沉渣流式細胞分析儀為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稀釋液、鞘液及雙色熒光染料均為配套試劑;相差顯微鏡為日本Olympus公司生產;離心機。
取空腹第二次新鮮中后段晨尿20ml,分裝于兩只尿沉渣專用定量刻度離心管,其中一管用于UF-100自動吸樣檢測;另一管置離心機以1500r/min離心5min,棄上清液留沉淀0.2ml,混勻后注入計數池置相差顯微鏡下高倍視野計數尿RBC數量,同時觀察200個尿RBC,計算尿RBC畸形率及畸形種類,1h內完成尿沉渣分析。
UF-100檢測結果參照Hyodo提供的實驗診斷標準:≥80%尿RBC的前向散射光強度(Fsc)≥84ch稱為均一型RBC,即非腎小球性血尿;≥80% 尿RBC的Fsc≤126ch且<80% 的RBC Fsc≥84ch稱為非均一型RBC,即腎小球性血尿;<80%RBC的Fsc≤126ch,且<80% 的RBC Fsc>84ch稱為混合型血尿。相差顯微鏡檢查結果判定標準:當>80%的尿RBC形態呈均一型(大小形態一致)診斷為非腎小球血尿;當>80%的尿RBC呈多樣型(大小不等、形態多樣,有突起、棘細胞樣、面包圈樣、皺縮狀、靶樣等)時診斷為腎小球性血尿;均一型及多樣型均未達到80%診斷為混合型血尿。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包,相關性分析采用χ2檢驗。

表1 相差顯微鏡法與UF-100法檢測結果相關性分析
表1顯示,兩種方法檢測各型RBC的符合率分別為90.7%、92.0%、75.0%,說明相差顯微鏡法與UF-100法檢測結果符合率較高,相關性較好(P<0.01)。

表2 相差顯微鏡法及UF-100法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符合率[n(%)]
表2顯示,相差顯微鏡和UF-100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符合率分別是93.5%、94.7%和89.2%、87.7%,儀器法稍高于相差顯微鏡法,經統計學分析,相差顯微鏡和UF-100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符合率較高,相關性較好。
(1)腎小球性血尿形成的機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形成的原因是:RBC通過病變的腎小球濾膜受到擠壓損傷;腎小管不同的pH和滲透壓持續變化,介質張力及代謝產物(脂肪酸、溶血卵磷脂、膽酸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已受損的尿RBC發生形態改變甚至破裂。尿RBC形態學檢查對血尿來源的鑒別診斷及腎小球疾病的治療及療效觀察有重要意義。
(2)尿RBC形態學檢查方法較多,但迄今為止無統一標準,常用的是相差顯微鏡法和儀器法。各種方法本身有其優缺點,目前認為相差顯微鏡法高倍鏡檢查細胞微細結構不清楚,尿RBC少時無法識別其形態,有報道指出,不同檢驗人員報告的變異系數達到30%。國內顧可梁教授強調采用多種不同放大倍數,不同鏡頭識別尿中各種成分的重要性[1]。UF-100尿沉渣流式細胞分析儀采用了流式細胞計數分析原理,能提供尿RBC數量、散點圖、直方圖及尿RBC前向散射光多項指標,對尿RBC形態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價值,但大量細菌、酵母菌、結晶存在尿中可干擾檢測結果[2,3]。本文對150例血尿標本尿RBC形態進行了相差顯微鏡法和UF-100法檢測結果相關性分析,兩種方法檢測尿RBC形態符合率較高,相關性較好。有報道指出,腎小球性血尿時尿蛋白陽性多見(約占54.3%),以+~++為主;非腎小球性血尿,尿蛋白陽性僅占20%左右,且以±~+為主。腎小球性血尿,尿潛血以+~++為主,而非腎小球性血尿則以+++為主。尿S G和pH值改變對尿RBC形態產生影響。因此,筆者認為,可結合相差顯微鏡法、UF-100尿沉渣流式細胞分析儀、尿化學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對血尿來源作出更為準確、可靠的診斷。
(3)從尿RBC形態相差顯微鏡法及UF-100法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符合率比較分析,說明UF-100法對鑒別血尿來源是一種可靠的方法,但大量細菌、酵母菌、結晶存在尿中可干擾檢測結果,依然需要特異性較高的相差顯微鏡法進行驗證。
[1]顧可梁.尿沉渣檢查的新進展[J].臨床檢驗雜志,2004,22(4):395.
[2]武蓉珍,劉勝勇,徐麗珍,等.草酸鈣結晶對UF-100尿沉渣分析儀測定結果的影響[J].臨床檢驗雜志,2002,20(4):222-223.
[3]馬駿龍,叢玉隆.菌尿對尿液分析儀測定紅細胞的影響[J].中華醫學檢驗雜志,1999,22(4):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