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吉松,于 濤
(1.哈爾濱理工大學水力發電設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哈爾濱 150040;2.哈爾濱大電機研究所,哈爾濱 150040)
葛洲壩水利樞紐位于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三峽末端河段上,距上游的三峽水電站38 km,是長江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頭大流量、軸流式水電站。葛洲壩二江水電站安裝7臺機組,其中5臺125 MW機組為哈電公司生產。三峽公司計劃在不改變機組結構的情況下,更換定子鐵心及線棒,將功率增加到150 MW。為了對葛洲壩機組進行增容改造,本文計算分析了機組的通風及定子溫升情況,并在現場對5號機進行通風實驗,收集了運行數據。
葛洲壩二江水輪發電機采用雙路徑向無風扇的通風結構,冷卻空氣由轉子支架入口進入電機,在轉子支架、磁軛、磁極旋轉產生的風扇作用下,流經磁軛風溝、磁軛風隙、磁極極間后一部分空氣經過氣隙和定子徑向風溝,另一部分經定子線圈端部、機座回風孔,兩部分空氣在定子背部匯集進入冷卻器,在與冷卻水熱交換散去熱量后,重新分上、下兩路進入轉子支架,構成密閉自循環。
葛洲壩二江水輪發電機結構尺寸如表1所示。轉子支架采取了盒式支臂結構,開設了8個支架入口。磁軛風溝數6,磁軛沖片采取一片一疊,層間相錯一個極距,每片掛4極的方式。

表1 葛洲壩二江水輪發電機結構尺寸 mm
根據機組的結構尺寸確定了計算網絡,其中包括轉子支架、磁軛、磁極的壓力元件及風阻元件,定子入口、出口風阻元件,冷卻器風阻元件等[1-3]。應用FLOWMASTER軟件進行計算分析,計算網絡如圖1所示。計算得出該機組的總風量為90.49 m3/s。

圖1 通風計算網絡
針對該機組通風系統的特點,考慮到結構的對稱性,定子溫度場模型取半齒半槽進行分析計算,軸向取包括上下端部線圈在內的整個區域。把電磁分析的各部分損耗作為模型的熱源,結合電機的冷卻方式,選擇合理的邊界條件,對電機定子溫度分布進行計算[4],得出該機組損耗分配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損耗分配 kW
2.2.1 基本假設
1)考慮定子繞組銅耗時,認為渦流效應對每根股線的影響相同,即取其平均值。
2)把槽楔及導線外的絕緣認為是同一種物質。
3)端部繞組在鼻端嚙合處認為沒有熱交換,可做絕熱面處理。
4)端部只考慮繞組部分。
5)考慮到定子徑向通風溝中的風與定子鐵心和線圈產生熱交換,假定風溫沿徑向是線性遞增的。
6)定子繞組股線都有絕緣漆膜,但由于漆太薄,若對其進行剖分將會出現單元形狀差,或是單元數巨增而使程序運行困難或無法正常工作。故假定股線之間不存在絕緣,其影響歸算到繞組的導熱系數中。
7)不計熱輻射作用[5-6]。
2.2.2 邊界條件
本文計算中,對定子通風溝、定子鐵心內外圓及定子線圈端部施加第三類邊界條件,即流體的溫度和流體與邊界面的對流換熱系數[7]。另外,由于鐵心疊片、線圈股線絕緣等因素的影響,計算中考慮了材料的三維各向異性[8]。
應用上述方法進行分析計算,得出了定子半齒半槽沿軸向溫度分布云圖2、線棒溫度分布云圖3和定子鐵心溫度分布云圖4。



從圖2—圖4中可看出,最高溫度點為114.331℃,軸向位于中間鐵心段處,徑向位于上層線棒的直線段靠層間絕緣處,最熱點溫度為82.11℃,處在中間鐵心段的齒根部,軛背部及齒頂處溫度較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冷風溫度按40℃進行計算。
風量測量的目的是判斷電機各部分風量是否滿足冷卻的需要,從而使電機各部分溫升維持在規定的限度內。風量測量根據其不同位置有多種測量方法,本試驗用“中速風表”測量冷卻器的平均出風速度,此風速值與冷卻器面積及個數相乘即是機組的總風量,測量結果如表3所示。該機組共12臺冷卻器,寬度為1.47 m,高度為1.8 m,計算得出總風量為94.6 m3/s。

表3 冷卻器風速測量
在電站現場收集到機組3個工況的運行參數,由于是在不改變機組結構尺寸的條件下進行改造,即改造后機組的通風情況與改造前相同,因此可以利用這3個工況的運行數據折算出機組在功率150 MW時的線棒溫升,如表4所示。

表4 各工況運行參數
通過各工況運行參數和定子額定電壓13 800 V,可以計算得出各工況的定子電流。在工程上近似認為溫升與電流的平方成線性關系,通過這3個工況的溫升與電流平方可以擬合出該直線,再代入額定電流7 172.06 A,即可折算出功率為150 MW時的線棒平均溫升和最高溫升。經計算得出平均溫升為64.49 K,最高溫升為70.53 K。
1)通過網絡法計算得出葛洲壩二江機組的總風量為90.49 m3/s,實驗值為94.6 m3/s。
2)應用溫度場計算線棒的平均溫升為70.02 K,最高溫升為74.331 K,機組實際運行參數折算出的平均溫升為64.49 K,最高溫升為70.53 K。
3)計算值與實驗值比較吻合,線棒溫升在安全范圍內,葛洲壩二江水電站發電機可以由125 MW增容至150 MW。
[1]王國海.三峽右岸全空冷水輪發電機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29(15):74-79.
[2]李廣德,付剛,何文秀.大型水輪發電機定子三維溫度場計算[J].大電機技術,2000(2):1-5.
[3]徐旭,徐鴻,李桃,等.立式水輪發電機通風系統及轉子溫度場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9,30(10):1717-1719.
[4]李偉如,陳玉紅,霍菲陽,等.大型水輪發電機轉子旋轉狀態下磁極間流體流動與溫度場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32(9):132-139.
[5]楊世銘,傳熱學.標題為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鄧常飛.水輪發電機磁場的有限元計算分析[J].內江科技,2012(9):54-54.
[7]韓力,范鎮南,周光厚,等.大型水輪發電機電磁場模型及其對溫度場的影響[J].重慶大學學報,2010,33(9):47-55.
[8]杜燦勛,桂衛華,周光厚.大型全空冷水輪發電機定子線棒損耗和溫度場綜合計算[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32(12):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