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全,張玉亮,朱兆洪
腦梗死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的特點,是老年人致死和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腦梗死屬中醫缺血性中風病的范疇,本研究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運用銀丹心腦通膠囊對老年缺血性中風進行臨床觀察,評價其臨床療效。
1.1 入選條件和診斷標準 入選病例選擇:發病年齡≥65歲,病程<2周,伴有明顯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缺損癥狀和體征。診斷標準: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腦梗死臨床診斷標準[1],并經過頭顱CT或 MRI檢查確診。排除標準:有明顯出血傾向,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正在使用抗凝劑者,腦血管畸形,出血性腦梗死患者,入院時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者。中風病標準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組的中風病診斷和辨證標準[2]。
1.2 臨床資料 選擇2003年—2008年我院住院治療的65歲以上老年腦梗死急性期患者85例。采用隨機對照加均衡法分為銀丹心腦通膠囊組(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齡65歲~85歲(70.8歲±16.5歲);發病時間7 h~208h(108.0h±18.2h)。對照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齡65歲~86歲(71.2歲±11.3歲);發病時間9h~233h(110h±15.4h)。并按患者在病情嚴重程度、主要并發癥、神經功能缺血評分、中醫證候積分進行均衡,兩組在年齡、性別、病情和發病時間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接受基礎治療:20%甘露醇125mL~250mL,每日2次~4次,以脫水降顱壓,維生素C、維生素E以清除自由基,口服腸溶阿司匹林50mg/d~100mg/d以抗血小板聚集,靜脈輸注胞二磷膽堿0.5g~0.75g以改善腦代謝。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給予相應對癥治療。治療組接受基礎治療的同時服用銀丹心腦通膠囊,每次2粒,每日2次,治療28 d。對照組只接受基礎治療。兩組均在觀察28d時進行效果評定。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觀察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中醫證候積分、血脂、血糖、纖維蛋白原和血液流變學等的變化情況,并觀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等指標變化。
1.5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標準制定[3]。基本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且病殘程度在1級~3級;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神經功能缺損評減少17%左右;惡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多18%以上。
1.6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Radit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分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2 26.95±9.81 13.57±6.751)2)組別 n對照組 43 26.64±10.05 18.89±7.961)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1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值比較(±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值比較(±s)分
中醫證候積分治療組 治療前組別 n 42 45.36±8.92治療后 42 13.28±4.601)2)對照組 治療前 43 45.68±9.23治療后 43 21.25±5.571)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1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黏度相關指標的變化(見表4)治療組治療后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全血黏度、血漿比黏度和紅細胞沉降率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5);纖維蛋白原、血漿比黏度和紅細胞比容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值比較(見表3)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黏度相關指標的變化(±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黏度相關指標的變化(±s)
組別 n TC mmol/L TG mmol/L血糖mmol/L全血黏度(mPa·s)高切 低切血漿比黏度mPa·s紅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g/L紅細胞沉降率mm/h治療組 42 0.80±0.221) 0.74±0.201) 4.54±1.351) 3.73±0.651) 1.23±0.271) 0.25±0.18 5.03±2.13 0.32±0.24 8.07±3.331)對照組 43 0.68±0.17 0.46±0.12 2.86±1.15 1.90±0.18 0.54±0.29 0.29±0.13 4.26±2.08 0.40±0.20 5.15±1.89與對照組比較,1)P<0.05
2.5 兩組SOD、MDA、NO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SOD、MDA、NO含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SOD上升,MDA和NO下降(P<0.05或P<0.01),而對照組僅MDA變化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SOD、MDA的改變較對照組明顯(P<0.05或P<0.01)。詳見表5。
表5 兩組SOD、MDA、NO水平比較(±s)μmol/L

表5 兩組SOD、MDA、NO水平比較(±s)μmol/L
SOD MDA NO治療組 治療前組別605.82±329.64 9.98±1.80 105.26±24.39治療后 987.25±343.671)3) 3.49±1.852)4) 68.74±13.712)對照組 治療前 612.92±315.28 8.85±1.64 93.68±21.60治療后 652.73±218.69 5.59±1.722) 74.57±18.83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2)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3)P<0.05,4)P<0.01
缺血性中風病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隨著對中風病認識的不斷深入,益氣活血化瘀法已經由傳統后遺癥的治療,演變為缺血中風病急性期重要的治療原則。根據中醫學理論和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結果,針對老年缺血性中風的特點,采用銀丹心腦通膠囊治療。銀丹心腦通膠囊軟膠囊主要成分為銀杏葉、丹參、燈盞細辛、三七、山楂、絞股藍、大蒜、天然冰片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用于氣滯血瘀引起的腦梗死等。藥理學研究表明,銀杏葉提取物能減輕大鼠缺血性腦損傷[4];丹參促進纖維蛋白原溶解,使聚集的紅細胞解聚,同時通過拮抗Ca2+、Na+聚集而發揮其對腦水腫和繼發性腦損害的治療作用[5];絞股藍增加組織血流量與加快血流速度及增加腦動脈側支循環有關,對缺血性腦損傷可呈現較好的防治作用[6];燈盞細辛具有保護神經元與防治細胞毒性,調節血管內皮功能,緩解腦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降低血脂,調節免疫及減輕炎性反應,抗自由基損傷,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7-9];大蒜素有防治高血壓,穩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抗動脈粥樣硬化;三七有保護腦組織、降血脂、抗血栓、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故諸藥相合,具有抗動脈粥樣,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凝集,治療心腦血管病確有良效[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在總體療效優于常規治療組;在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減輕病殘程度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方面優于對照組,提示銀丹心腦通膠囊治療老年缺血性中風在臨床上有一定優勢。
自由基是腦梗死神經細胞損害的重要發病因素,自由基攻擊質膜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生成脂質過氧化物(LPO),LPO可進一步分解產生大量的MDA等具有很強生物毒性的物質,對蛋白質、DNA的氧化作用,使細胞膜、細胞內微環境、能量代謝和遺傳等方面均發生了破壞性的變化,導致神經細胞的死亡[11]。SOD則為機體直接清除自由基的重要酶類,其主要功能是將氧的單價還原產物O2-歧化成H2O,阻礙它們分解形成強氧化活性的自由基,重新對其他不飽和脂肪酸分子發生過氧化作用,從而阻斷自由基損傷和降解NO[12]。NO與腦梗死之間亦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腦缺血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細胞內Ca2+超載,Ca2+濃度增高,激活構成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合成并釋放大量的NO,NO生成增加可能導致腦梗死中敏感神經元損傷及神經細胞死亡[11,13]。因此抗氧化劑可能有治療腦梗死的作用,通過消除活性氧或阻止其形成,以延緩、阻止神經細胞的退行性變化。本研究發現銀丹心腦通膠囊可促進SOD上升,降低MDA和NO水平,而對照組僅降低MDA的水平。因此銀丹心腦通膠囊治療腦梗死的作用機制可能與其能清除自由基、維護腦組織,改善和延緩衰老等密切相關。
腦梗死的形成與腦血管管腔和管壁結構的變化、血液黏稠程度和血流動力學三方面因素有密切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在降低膽固醇、三酰甘油、血糖、全血黏度和紅細胞沉降率等方面的優于對照組,但對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和紅細胞比容等方面的作用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這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有關:①所選觀測指標的靈敏度低和觀測周期過短,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高,其治療效果的觀察需要實現量的積累到質的改變過程相對較長;②所選部分指標不恰當:眾所周知,中藥治療的效果體現在多個器官和多個環節,所選實驗室指標不足以揭示藥物的治療效果,今后可進行多個水平和多個環節的相關研究。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國實用內科學雜志,1997,17(5):312.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56.
[3]陳清棠.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及臨床療效評定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2.
[4]曹立梅,畢桂南,羅傳明,等.銀杏葉提取物(EGb761)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后 Caspase-9、Caspase-3活性的影 響 [J].廣西醫學,2006,28(8):1137-1139.
[5]呂冰,陳紅旗,趙勇剛,等.丹參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應用[J].醫師進修雜志,1999,22(1):19.
[6]史以菊,邢國慶,邱玉芳,等.絞股藍對小鼠腦血流量及耐氧能力的影響[J].現代康復,2001,5(5):117.
[7]金紅,宋紅濤.燈盞細辛治療急性腦梗死32例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2004,24(7):44.
[8]陳利英.燈盞細辛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中華綜合醫學雜志,2003,5(11):32-33.
[9]虞炳慶,芮曉東,黃明章.燈盞細辛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中華醫藥學雜志,2003,2(2):58-60.
[10]姚小皓,李蘭軍.三七中人參三醇苷對腦缺血的保護作用及機制[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5):371-373.
[11]Randati M,Verrecchia C,Revaud ML,et al.Calcium-independent NO-synthase activity and nitrites/nitrates production in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aemia in mice[J].Br J Pharmacol,1997,122(4):625-630.
[12]Zhan C,Yang J.Protective effects of isoliquiritigenin in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induced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J].Pharmacol Res,2006,53(3):303-309.
[13]Van Hemelrijck A,Hachimi-Idrissi S,Sarre S,et al.Post-ischaemic mild hypothermia inhibits apoptosis in the penumbral region by reducing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ctivity and thereby preventing endothelin-1-induced hydroxyl radical formation[J].Eur J Neurosci,2005,22(6):1327-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