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幫財
新型城鎮化民情
——80后安居樂業調查與建議
□文/鄧幫財
發展城鎮化,必須深入基層,了解各個階層的意愿,尊重人的選擇,集合不同個體的選擇意向,才能為正確發展城鎮化指明方向。
尊重農民選擇,順應人民意愿,是堅持群眾路線,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人們對安居地的選擇與本人出生年代、生長地域、受教育程度和職業收入密切相關。不同個體對居住地的選擇意向集合起來,既是民意趨向,更是各級政府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方向和建設重點。本調查的目的是為各級領導正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以陜西省旬陽縣80后初、高中畢業生(含大學、研究生)為對象,共調查2002-2008年高中畢業生36個班級2065人,2001-2005年初中畢業生42個班級2453人,其中初中畢業就業1000人。他們出生于1981-1989年,年齡23-32歲之間,已進入社會就業安家。調查內容以被調查對象目前個人就業地域、從事職業、已有住房、規劃住地為主要內容。通過科學統計分析,全面掌握80后安居樂業情況。
1、五個人群中有一個是80后。根據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旬陽縣1980-1989年齡段常住人口80951人,占全縣普查常住人口43.47萬人的18.62%,接近5個人群中有一個是80后。在80后人群中,初中畢業占70%,高中以上學歷占16%。

鄧幫財
2、六成80后在縣外就業。在被調查的3065人中,在縣外就業1853人,占調查人數60.5%。其中在陜西省以外就業671人,占調查人數的21.9%;省內市外就業898人,占調查人數的29.3%;縣外市內就業284人,占調查人數9.3%;縣內就業1212人,占調查人數39.5%。人口外出就業隨年齡減少呈不斷增加態勢??h域內80后常住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比第四次減少26.3%。
3、一多半人在中小微企業就業。在被調查的3065人中,在行政事業單位就業766人,占調查人數25%,占80后的9.5%;在大型國有企業就業186人,占調查人數6.1%;在大型私有企業就業255人,占調查人數的8.3%;中小微企業1282人,占調查人數41.8%;自主創業378人,占調查人數12.3%;務農73人,占調查人數2.4%,占80后的4%;無業125人,占調查人數4.1%。
學歷對個人職業影響較大。初中畢業就業人員在行政事業單位工作占8.5%,比高中以上學歷低24.5個百分點;在大型企業工作占總人數9.6%,比高中以上學歷低7.1個百分點;在中微企業工作占49.2%,比高中以上學歷高11個百分點;初中畢業生自主創業人數占25.4%,比高中以上學歷高19個百分點;初中畢業回本鄉務農比重為4.5%,比高中畢業生高3.1個百分點;初中畢業生中無業人員比高中畢業生低1.9個百分點。
4、一半80后已有住房。通過對2238人住房情況調查統計:目前已有住房1100人,占調查人數49.1%。其中在省外有房170人,占省外就業人數的35.4%;在市外省內有房303人,占市外省內就業人數的40.5%;在縣外市內有房120人,占縣外市內就業人數的53.8%;縣內有房507人,占縣內就業人數64.4%。在縣外就業人員中,有178戶在西安市買房定居,有43人在旬陽縣城買房定居??傮w看,80后住房情況縣內好于市內,市內好于省內,省內好于省外。
5、一多半人口將定居在縣外。通過對2238名80后個人居住地調查統計:確定在縣外居住1105人,占調查人數52.8%,其中已有478人在縣外買房定居,還有627人規劃在縣外買房定居。在縣內定居986人,占調查人數47.2%,其中已有622人在縣內買房定居。確定在縣外居住的人口中,在省外居住309人,占調查總人數13.8%;在省內市外居住593人,占調查人數24.2%。其中在西安居住228人,占調查人數10.2%。
6、縣內六成80后選擇在縣城居住。在縣內居住的986人中,有615人確定在縣城定居,占縣內居住人數的62.4%;有306人確定在集鎮居住,占縣內居住人數的31%;確定在農村居住65人,占縣內居住人數的6.6%。
7、三分之二無房戶選擇在西安市和旬陽縣城買房定居。通過對1138名無房人群今后買房居住地意向進行調查統計:有362人規劃在西安買房定居,占調查人數的31.8%;有280人規劃在旬陽縣城買房定居,占調查人數的25%;計劃在省外就業地買房139人,在縣外省內其他城市買房126人,分別占調查人數的12.2%和11%;確定在本縣集鎮買房83人,占調查人數7.3%;只有1人打算在農村建房。有147人目前既無住房又未確定居住地,占調查總人數的12.9%。
通過對調查數據代表性加權統計分析:旬陽縣域80后在旬陽縣城購房的市場需求潛力在10000-12000人;在西安市為7000人左右;在縣域集鎮為4000人左右。

旬陽太極城
1、新型城鎮化推進要尊重城鎮化規律。80后無房戶對今后買房居住地的選擇,以省會城市和縣城為主,符合我國已進入城鎮化第二階段S形曲線挺起的中部,以鄉村和中小城鎮人口向大城市轉移和集中的基本規律。各地在加快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重點上,要突出大城市和縣城建設。防止遍地開花鋪攤子,發揮城鎮化對聚集生產要素,促進經濟轉型的正能量。
2、新型城鎮化推進要尊重農民選擇。農民對居住地的選擇,是憲法賦予公民自由遷徙的權利。農民對今后居住地的選擇意愿,就是新型城鎮化的市場需求導向。順應民情所需,按照市場導向,才能確保在農民需要的地方建房,投資建設的房屋有人買、有人住。有效防止黑城、鬼城和人為造城。大城市具有很強的市場能力,縣城建設要發揮政府引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要素聚集,帶動城鄉統籌一體化。
3、堅持就業為先、產業興城、園城共建、三化融合。就業地是居住地確定的前提,沒有就業就沒有安居,沒有產業就沒有人氣。要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高度重視產業園區建設,依托產業實現就業。安居樂業才是城鎮化的根本目標。
4、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普及高中教育對促進貧困地區人口轉移和提升就業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占貧困地區人口1/5的90后,即將成為城鎮化的骨干力量。優先普及貧困地區的高中(職中)教育,是加快和提高貧困地區城鎮化的重要途徑,事關當前,決定長遠。
(作者系陜西省旬陽縣生態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