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迪·德利昂 肯·索弗
朝鮮好戰的言辭激烈,雖然其相關言論一向措辭夸張。最令人憂慮的情形將會是朝鮮半島非軍事區或北方限界線附近地區的某種形式的有限軍事對抗。金正恩的經驗不足,使這一問題更令人憂心忡忡。
作為對朝鮮激烈言行的回應,美國和韓國將會通過其同盟關系,展示無可匹敵的軍事力量以及毫不動搖的外交決心。中國和日本也很希望看到當前的危機能夠得以化解。
此前,朝鮮進行了一場數千噸當量的核爆破試驗,這是平壤自2006年以來舉行的第三次核試驗。據數家新聞機構報道,這次核試驗產生的爆炸當量達到6000噸至7000噸,這也是朝鮮目前所擁有的最為強有力、也是最為精密的核設備。而來自于北京、東京、首爾、華盛頓和位于紐約的聯合國的回應,則反映出國際社會在反對其核武器項目問題上有著一致的立場。
這次核試驗并非完全出乎預料,它再次對美國亞太地區的盟友產生嚴重威脅,令人揣測平壤的真正動機。
有分析人士猜測,核試驗所選取的時間點或者是有意與中國農歷新年重合,或是有意趕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國情咨文演講之前搶其風頭。更有可能的一種推測是,這次核試驗是對這一地區最近幾次領導人變更的回應,也是朝鮮半島上的一位領導人金正恩,向半島上的另外一位領導人——韓國新當選總統樸槿惠發出的警告。
這次核試驗給朝鮮的幾個鄰國帶來了難題。在北京,他們要求朝鮮方面放棄這種具有挑釁意味的行動。中國每年提供給平壤相當數量的食品和能源援助,這使得北京成為平壤政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生命線。中國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切斷這些援助,也至少有過一次這樣的做法。
朝鮮知道中美兩國在朝鮮問題上的著眼點有所不同:美國最為關心的是朝鮮的無核化,而中國既反對朝鮮的核項目,又無意改變朝鮮現政權的穩定、從而保證其邊境安全。
在東京,新當選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考慮擺在他面前的幾種選項,以加強日本防御朝鮮的這一既存威脅。日本國會正在爭論將軍事能力擴張到超出自衛防御范圍之外——這是其戰后外交政策一個重大的改變。安倍宣布斥資21億美元購買PAC-3型地對空反彈道導彈系統,并對現有的四架F-15戰斗機進行現代化升級。而在今年年初,日本剛剛投入了4.21億美元用以升級所購的美國制造的宙斯盾導彈防御系統。這一切進展至少對北京來說,是不希望看到的。
一些分析人士曾認為,金正恩和樸槿惠有可能實現朝鮮半島的進一步和解。但是,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已經非常渺茫——如果這種可能性曾存在過的話。樸槿惠在朝鮮核爆后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朝鮮核試驗對于朝鮮半島和國際和平都是嚴重的威脅,它阻礙了朝韓互信的建立,損害了為和平而做出的努力。”
對于華盛頓而言,朝鮮的行為只不過是一個老套的故事里面的新篇章。朝鮮持續在核問題上挑釁西方,加深了其可能會將核武器技術出口國外的風險。
另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是,平壤或將研發微型核彈頭,并通過洲際彈道導彈將其發射至美國本土。在某個時間點上,朝鮮危機有可能會對美國構成嚴重的直接威脅,而這將會改變美國的回應方式——這同樣是中國不希望看到的。
同時,朝鮮還代表著一個巨大的人道主義問題,需要國際社會關注。朝鮮每人每天平均只有800卡路里的飲食供給,這一切的后果是,百姓的營養不良、食不果腹。
在聯合國,幾乎所有大國的代表——包括英國和俄羅斯——迅速譴責了這次核試驗,這顯示了國際社會對朝鮮核項目的反對態度。正如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蘇珊·賴斯所說,“無視(美國)和國際社會嚴重警告”進行核試驗的做法“只會讓自己更加孤立”。
朝鮮危險而又不計后果的行為,一如既往地體現了這個政權被孤立的程度之深。如果說朝鮮以前的口水戰都只是些象征性的蔑視之舉,那么其近期重啟其寧邊核工廠,并禁止韓國人進入南北邊境線附近的開城工業園的做法,無論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復雜計策,或僅僅是其夸張、魯莽言行的升級,朝鮮正將半島帶入緊張局勢之中,并促使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和聯合國對此予以直接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