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磊
“風靡全國的迷笛音樂節入駐中國樂谷…… 100多個國內外搖滾樂隊在樂谷草地音樂公園演出”。4月16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主任王惠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布了這條消息。
幾年前,搖滾音樂節的說法還都需要用曖昧的“現代音樂”所代替,在管理部門心中,搖滾樂似乎存在不可控的風險。那時,有的音樂節報批,有些地方政府根本不受理。近幾年,狀況在悄悄變化,一些城市甚至縣城紛紛主動與各大音樂節聯系,以此打造自己的地方名片。
中國搖滾樂在1990年代前期突然變得輝煌無比,但虛火很快熄滅,經過一段死寂,一些音樂操盤手通過建立搖滾樂學校、舉辦音樂節、設立獨立廠牌的方式默默推動著新的搖滾樂手浮出水面。
騎車剛入人大附中校園,張帆就停在路邊,直到校園廣播站放完那首歌。這是1985年的一個早晨。18歲的張帆記住了這首“一無所有”。他當時所受的教育是“祖國的花朵生活多么幸福”,在他的印象中,“一無所有”這個詞只在《國際歌》中出現過。
他現在被很多年輕人尊稱為“校長”,因為他是迷笛音樂學校和迷笛音樂節的創辦人。“這首歌是一個標志,中國人開始探討自己的問題,唱一些真實的東西。就像一根水管漏水了,這根水管是民歌、革命歌曲,漏下的水是老崔。”
長大的張帆決定自己建造一根搖滾樂的水管。1993年,搖滾樂已風靡國內,民營的迷笛音樂學校在北京成立。如今的中國搖滾黃埔,成立之初,無人看好。第二年,27歲的張帆任校長一職。
迷笛學校聚集起一群熱愛搖滾的年輕人。每年畢業匯演的水準也逐步提高。2000年五一節兩天,張帆將在學校禮堂的匯演定為音樂節,30支樂隊參演,這成為一個傳奇的開端。2003年,音樂節期間,學校禮堂涌進近4000人。2004年1月密云燈會發生踩踏事件,五一節前的許多大型活動被取消,其中包括迷笛。之后北京市海淀公園找到學校,希望迷笛到公園里舉行,當時國內還沒有戶外音樂節,海淀區也沒有受理這份申請。最終,通過北京市石景山區雕塑公園協調,迷笛音樂節在10月落戶于此。而演出并未拿到相關批文,但各方心照不宣。
2005年,北京迷笛演出公司成立,迷笛音樂節開始市場化運作。至今已經共舉辦18場。面對音樂節越來越多元,張帆一直希望迷笛堅持相對純粹的搖滾基因,他說:“做的專一一些也是一種營銷,這個市場也在不斷擴大。” 2009年,張帆推動開設“搖滾迷笛獎”,成為國內第一個專門為搖滾音樂舉行的頒獎禮。


和張帆一樣,當年被崔健震撼的還有宋柯。多年之后,這個曾經在清華大學玩樂隊的青年人開始掌管一家名為太合麥田的唱片公司。不久前,宋柯以恒大音樂董事長的身份擔任《我是歌手》的專家評審。2000年,宋柯為達達樂隊出專輯,并在華納任職期間,做了汪峰兩張專輯。兩年后,宋柯的公司收購紅星生產社,這家廠牌推出過許巍、鄭鈞等眾多搖滾歌手。宋柯說,收購紅星,是為了這個好廠牌有更好的延續。
1985年4月,威猛樂隊來北京演出,沈黎暉有兩張票,但犯懶沒去。事后才知道,他錯過了一個見證歷史的機會,那是西方搖滾樂隊首次訪華。1988年上大學時,沈黎暉開始組建自己的樂隊,也開始不斷尋找看地下演出的機會。
“那時會覺得聽搖滾特了不起,覺得高人一等。同時搞搖滾的人,覺得自己在音樂上高人一等。都是特別可笑的一件事情。”如今已是摩登天空總裁的沈黎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摩登天空是中國大陸最大的獨立音樂廠牌。
畢業后,沈黎暉開始上班、做生意,但他的清醒樂隊仍時常在北京西單靈境胡同的一個院子里排練。1997年12月摩登天空成立,清醒樂隊出了首張專輯《好極了!?》,節奏輕快。這首歌是1989年寫的《石頭心》的續集。“我們不想再用沉重的心態去說特別悲傷的心情。”沈黎暉向《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說,“崔健的歌政治背景比較強。唐朝和魔巖三杰比較人文。清醒樂隊迎來了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
從那時候開始,清醒樂隊、麥田守望者、新褲子等一批更時尚,音樂形式上更多樣的樂隊打造出了“北京新聲”的概念。他們希望和以前的那代搖滾決裂。
沈黎暉以前特別看不上謝天笑、二手玫瑰這類“接地氣”的音樂人,摩登天空簽的都是時髦的年輕人。“后來被樂迷說煩了,我們就簽了左小祖咒、胡嗎個、萬曉利、周云蓬這樣的。”沈黎暉說,“摩登天空就是搖滾的公司,我們不斷反叛自己。”
摩登天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打造的這批樂隊各自有分眾化的小群體樂迷,但魔巖三杰時代,操盤手要做的是“造神”。比如魔巖在1994年于香港做的紅演唱會。
“唱片公司要干的事之一就是造神。演唱會在北京開就沒有這樣的效應了,當時香港是流行文化的中心。”摩登天空總裁沈黎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造成很火的假象,真的是假象,因為當時沒有那個市場,是賣了一些唱片,但已經盜版泛濫,收不回來成本。從財務上來講,后來滾石關閉了一個唱片公司(魔巖),從文化上來講,他們把魔巖三杰等哥幾個擱那了。”
按照歐美的演出體系,一支樂隊通常會先參加三五百觀眾的演出,然后逐步參加大規模演出。這種進階式過程猶如心理輔導,但魔巖三杰等人并沒有經歷這個過程,一步跨入紅。寫入歷史后,觀眾覺得音樂人是神,而音樂人直到現在都對那段往事將信將疑,“很多人喜歡我們,為什么我們還那么窮?”
摩登天空旗下的謝天笑剛在工體開完個唱,在國內搖滾圈實屬罕見。簽約時,公司將演出場數、收入金額寫進合同。排練室、燈光音響都有公司專屬團隊協調。目前國內享受這種待遇的搖滾音樂人鳳毛麟角。
謝天笑多年間經歷多家公司后來此。“每個公司都對應著一個市場,每一段都是在提升,所有前面的人都在鋪路,到這一段,我們在扮演我們的角色。”沈黎暉說,“我不把其他公司看成競爭對手,大家都在為這個行業培養音樂人。比如一個新樂隊,不用簽在摩登天空。或者想再往上走,可能摩登天空沒辦法,要簽國際上更大的公司,但現在還沒有。”
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摩登天空先后簽約的三十多位音樂人、樂隊中,80%能靠音樂生活,10%~20%過得不錯,但最差的樂隊還無法靠音樂養活自己,還需要扛一到兩年。 很多樂隊不希望自己成為搖滾明星,只是覺得出唱片是挺酷的一件事。
“大部分年輕人都很清楚自己喜歡什么音樂,要做什么。沒有那么迷茫。”摩登天空總裁沈黎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過去15年,國內搖滾圈一直在做生態鏈。一個樂隊有才華,不會被埋沒掉,因為有利益鏈條。”
15年前,在北京很難找到好的排練室,現在的排練室如果沒有專業設備,都混不下去。年輕樂隊的演出機會在增多,全國能接待演出的室內場所有二三十家。國內有十多支較好的樂隊,每年巡演收入可以超過百萬元。
“這一代人學音樂更放松,眼界更開闊,不像那一代那股勁,一定是學搖滾。這一代沒有那狠勁,音樂更是一種喜歡的東西,態度放松,這樣更好。”迷笛學校校長張帆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那一代就是死磕。搞搖滾不是死磕,死磕磕不了二十年。這一代還可以做其他跟音樂相關的工作,再找機會。”
目前國內演出市場,搖滾樂能占到十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從小型室內演出到大型戶外音樂節,金字塔形的現場演出機制慢慢形成。每年全國大小音樂節就有百余場,這樣的演出給觀眾帶來現場演出的體驗。
此外,張帆也一直強調,《我是歌手》這類的電視節目,引入樂隊再混音播出,也將大幅提高電視觀眾的欣賞品位。但大多數人還是被包裝左右,喜歡簡單的快餐式音樂,無法改變,只能寄希望更年輕一代觀眾。
“未來沒有主流和另類,主流就是賣票。這個時代的商業價值已經遠遠超過那個時代,太多了。那個時代(魔巖)不是頂峰,我們的頂峰還沒來。”沈黎暉說,“我們不存在和時代對接的問題,我們就是這個時代,就是事物的制造者。比如音樂節,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么,我們就是想辦一個,其實我們自己心里都沒底,就是源于頭腦中的想法。”
在2012年,文化部外聯局西歐處還委托張帆挑選樂隊,參加德國的重金屬音樂節。西歐處覺得,以前文化部支持文化團體到歐洲演出都是民樂和古典音樂居多,現在現代藝術,包括搖滾、爵士樂,完全可以去和世界對話,有更多原創和共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