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德爾·莫克
今天,人們很難能夠平心靜氣地探討環境問題,例如,從加拿大東北部阿爾伯塔省阿塔巴斯卡油砂公司向美國得克薩斯州海灣煉油廠運送石油的“拱心石XL輸油管道計劃”,就引發了夸張的爭論。
阿爾伯塔省政府和背后的石油公司把“焦油砂”改稱為“油砂”,似乎改個好聽點的名字就能擺脫環保主義者的批評。而反對輸油管項目的環保人士也出于同樣的心態,將從這種砂中提煉的石油稱之為“臟油”。難怪旁觀者質疑哪種做法都不可取。
雖然笨手笨腳,但政府和環保主義者的說法的確都有真實的成分。焦油砂其實是綿延數百平方公里的瀝青礦層,不但黏度高而且具有腐蝕性。土壤的表層浸透了瀝青,尤其在有沉淀物的地方埋得更深。抓一把河岸邊的泥土手上確實能沾上不少油脂,而油質粘土的確也含有沙質成分。
這才是雙方都想掩蓋的關鍵所在。瀝青和普通石油不是一回事,這讓石油公司感到有很大麻煩。而大自然將具有強腐蝕性的瀝青摻入土壤,則讓環保主義者覺得難以解釋。如果是英國石油公司把數千億桶瀝青灑在方圓數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環保主義者會理直氣壯地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把油從土壤中清理出去。但這里顯然涉及雙重標準,因為自然的一切作為是自然的,因此也就沒有問題了。
環保主義者的麻煩令人不安,而石油公司的麻煩則更為本質。石油公司通常采用兩種方法從砂質中去除掉瀝青、提煉石油。原有技術需要建設巨型露天礦,還要配備大型挖掘機和卡車將油砂運往工業壓力容器中去除瀝青。而新技術則在不破壞土壤表層的前提下向土壤底層注入蒸汽。待瀝青受熱成為流質后再行抽取。這兩種方法在降低土壤油性的同時,都無法避免有毒物質殘留問題。
環保主義者列舉了幾項理由來反對抽提油砂中的瀝青。他們批評可怕的露天礦和有毒的尾礦池,這些東西即使是行業的“巨無霸”也無法“漂綠”。雖然規模前所未有,但露天礦和尾礦池在常規采礦作業中卻是隨處可見。此外,新發明的瀝青抽提技術也不涉及露天礦建設。
作為企業,要的是自然界存儲在油砂中的原油,這可以讓他們去做,但同時務必要保證不讓他們破壞環境。但環保主義者指出這兩種方法產熱的能耗都比提煉普通石油多。燃燒天然氣加熱油砂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進一步惡化。不幸的是,提煉自大豆的生物柴油在這個問題上也好不到哪去;加州重油和農場乙醇的效果還不如天然氣。我們在進行全球試驗的同時自己還生活在“試管”里。
美國總統奧巴馬沒有能力保證瀝青公司恪守誠信原則。這些公司想打入美國市場并利用墨西哥灣沿岸港口擴大出口業務,但“拱心石XL輸油管道計劃”并不是他們手上唯一的方案。如果奧巴馬阻止修建管道,他們就會選擇在加拿大脆弱的太平洋沿岸或某些已經工業化的大西洋港口修建其他出口設施。修建輸油設施是遲早的事,而一旦設施修好,美國就會被擠出局外。奧巴馬有條件地批準“拱心石XL輸油管計劃”,不僅可以切實推進外交和經濟利益,而且可以盡可能控制環境代價。
批準該計劃的好處不言而喻。大批加拿大原油流入全球市場,不但能抑制全球油價,還可以推動和平事業。對中東原油的高度依賴扭曲了外交政策并引發戰爭,也造成環境破壞。還記不記得1991年從科威特撤離的伊拉克士兵是怎樣點燃數百口科威特油井的?數月不熄的大火向空中噴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燃燒的原油破壞了本已脆弱的沙漠生態。
在自身外交政策受到中東現實政治扭曲的情況下,美國更無法指望盟國,更何況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國家堅持有原則的外交政策。短期看,加拿大原油能幫助美國擺脫這樣的偽善面目。而從長遠看,如果頁巖油和頁巖氣能夠滿足美國的能源需求,那么加拿大原油則可以阻斷西方國家對中東原油的依賴,也給它們帶來新的外交政策方案。
要求加拿大認真執行環保措施應當是奧巴馬批準管道建設計劃的先決條件。很多瀝青公司稱已經執行相關保護措施;但環保主義者的懷疑是有道理的。競爭迫使所有公司壓低成本,只有健全的法規、透明的環境和嚴厲的處罰能夠造就公平的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