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竹,黃林素,姚富強
(1.榮昌縣水務局,重慶榮昌 402460;2.榮昌縣仁義鎮農技服務中心,重慶榮昌 402460)
云貴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貸款項目是在國家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積極推進生態建設的大好形勢下,應有關省的要求和世界銀行的建議,在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貸款項目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組織云南、貴州、湖北、重慶4省(市)開展的外資水土保持項目。該項目引用參與式治理理念,改變了傳統的政府治理模式。
榮昌縣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從2006年開始,至2012年全面竣工驗收,實施時間長達6年之久。項目辦借助參與式的方法和工具[1],尋找出對當地生態環境和自身生活影響最大、急需解決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在社區和農戶全程參與下完成了小流域綜合治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該項目在規劃設計、管理模式、支持服務體系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有待改進與完善[2]。
我們以重慶市榮昌縣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馬家長田河小流域為例,通過調查分析參與式小流域綜合治理過程中農戶的水土保持行為,將調查結果和項目實施結果對比,探討了農戶對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措施的態度、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分析云貴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的優點與不足,旨在結合重慶市的實際情況提出改進措施,為推進重慶市小流域綜合治理提供參考,以期促進我國西南地區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榮昌縣位于重慶市西部,介于105°17'—105°44'E、29°15'—29°41'N 之間。馬家長田河小流域屬沱江水系大清流河流域,距榮昌縣城46 km,總面積29.37 km2,水土流失面積18.71 km2。馬家長田河小流域有5個行政村39個村民小組,農業總人口14 855人,農業勞動力為7 658人,貧困人口68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11‰。馬家長田河小流域現有基本農田812.49 hm2,占耕地面積的31.73%,農業人均基本農田0.05 hm2,年農業人均產糧414 kg,年人均純收入1 757元,低于全縣平均水平。
基于目前世行項目管理機構在西南地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中剛開始接觸參與式理念,特別是基層項目辦還沒有掌握參與式方法的現實情況,此次水土保持世行項目采用的參與式管理方法主要參考了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在參與式小流域綜合管理過程中主要包括問題診斷和需求分析、參與式小流域規劃、社區主導式項目實施和管理以及參與式監測評價等4個階段[1]。
本次調查于2007年開始,主要完成參與式問題和需求分析環節,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農戶貸款意愿、還貸方式以及實施水土保持措施意愿等。對馬家長田河小流域的22個關鍵信息人進行了半結構訪談,關鍵信息人調查發放22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2份。除了關鍵信息人訪談外,對項目區其他農戶采取了問卷抽樣調查的方法。在清流村選擇不同類型的農戶(如比較窮的家庭、比較富的家庭、中等水平的家庭、不同民族的家庭、婦女當家的家庭、居住邊遠的家庭、土地條件和生產水平不同的家庭等),抽樣調查5% ~10%農戶,發放問卷250份,收回有效問卷236份。
對于貸款意愿,由于世行項目貸款的優越性以及農戶增加收益的迫切性,所以95%以上表示贊成。但是對于貸款金額,近50%的農戶選擇了1 000元以下,小部分人選擇了5 000元以上。對于還貸方式,超過50%的農戶選擇以打工的方式償還,20%左右的農戶選擇了經果林的產出收益以及養畜收益(見表1)。

表1 貸款意愿及還貸方式調查 頻數:人/戶;比例:%
由此可見,大部分的農戶在決策時出于本身的技術、資金和勞動力等因素的考慮,會預測自身還貸的能力以及項目本身的風險性。由于很多農戶選擇的貸款金額較小,決定了項目的經營規模也較小,而農戶農業經營規模直接影響農戶對水土保持的投入情況。一方面,經營規模大的農戶對其土地的經濟依賴性較大,農戶會在維護自身經濟利益的情況下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因水土流失會影響農戶的農業產量。另一方面,家庭農業經營規模大時,容易形成產業化經營,更容易分擔水土保持投入。再就是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為了規避因水土流失引起的風險而進行的水土保持投入就會相應增加[3-4]。與以前相比,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關注經果林、養畜的經濟前景,并希望借此改變自身的經濟境況。
世行項目是一個以水土保持為前提的項目,許多措施都要求配套安排,如養畜要與種草修圈結合,建沼氣池要同養豬改圈結合,水系工程建設要同坡改梯、經果林項目建設配套等。調查中我們注意到,農戶在選擇實施水土保持措施時主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農戶考慮到世行項目實施的配套要求而采取的對策效應,二是農戶出于自身經濟狀況、技術水平等條件而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措施。對于農戶而言,最有效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激勵因素來自水土保持的經濟效益,“利己”措施先于“最優”措施[5]。當農戶認識到土壤侵蝕有害農業生產時,就會考慮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耕作方式方法等,做出有利于土壤侵蝕控制的決策。為了進一步獲得較高的作物產量,農戶就采取一定措施,如通過修建機耕道、蓄水池等改善生產條件,來提高作物產量。
在實際調查中,關鍵信息人和抽查的農戶都對修建機耕道、發展經果林以及規模養畜三種項目表現出較大的偏好,90%以上的被調查者表示支持修建機耕道(見表2),說明農村的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戶急切希望改變生存生活環境。在調查的14項水土保持措施中,有6項措施的意愿比例都在50%以上,表現出農戶對水土保持世行貸款項目持歡迎和支持態度,愿意依托本項目增加收入,促進經濟發展。和發展經果林、種草等措施比較,被調查者對梯田修筑、封禁治理、水土保持林、保土耕作等措施的實施意愿相對偏低,雖然后幾項措施大部分資金由政府投資,但是農戶意愿比例仍舊不高,足見農戶在措施選擇時優先考慮的是措施的“利己”因素,而非措施保持水土的生態效益。

表2 項目意愿調查
按照世行項目的最初要求,私人利益措施以及石坎坡改梯措施需農民承貸一部分,意愿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戶還是愿意通過項目貸款采取治理措施進而增加家庭收入的。但是由于世行項目最初反對大戶承包,導致每戶貸款金額少,加之還貸時間長,貸款效益不明顯,所以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大部分農戶愿意實施項目而不愿意自己承貸。和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相比,農戶承貸推行難度大,這和西南地區人均耕地少、土地破碎程度高有直接的關系,加之項目政策讓實施項目的農戶都成了“散戶”,貸款金額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戶實施項目的積極性。為了項目的順利推進,重慶市11個項目區縣采取了農戶承貸部分政府包干政策。實踐證明,貸款政策的調整是項目順利完成的重要原因。
該項目是一個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戶經濟收入為目的的綜合性項目[2],許多措施要求綜合配套安排。由于不同的措施配套組合方式能產生不一樣的治理效果,所以在小流域綜合治理過程中,農戶的參與性以及措施的選擇性,將直接影響到治理效果(表3)。

表3 小流域完成措施與意愿調查對比
經過6年的綜合治理,項目區已完成各項治理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下面具體分析表3反映出的農戶水土保持意愿與單項措施對實施情況的影響。
(1)項目區農民種植經果林的積極性較高,實施效果也不錯。關鍵因素有以下四條:一是中期調整時提高措施單價使農戶實施經果林項目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二是讓農戶自行確定經果林品種,并聘請果樹專家全程指導起到了積極作用;三是對大戶帶動政策的調整,使大戶得以參與其中,打消了農戶參與經果林種植的顧慮;四是大戶的規模種植、科學管理使苗木的后期管護得到保障,同時也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可以說,大戶參與是經果林措施順利推動的重要原因。
(2)項目區農村基礎條件落后,農戶對機耕道、田間便道、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實施意愿強烈。世行項目對公益和私益措施的配套要求,使農戶在坡改梯這類意愿較低的措施選擇上有一定的提升,同時公益措施的完善,特別是機耕道的整修、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配套,對果園的后期管護、經營是非常重要的。
(3)養畜措施在此小流域主要是指養雜交肉牛,這與當地政府的產業導向有一定的關系,更主要的原因是馬家長田河小流域是榮昌縣回族的聚集地,有養殖基礎,加之雜交肉牛的售價高,比較而言養殖前景較好。種草措施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養畜的剛性需求,單一的種草是無法推行的。
(4)沼氣池和節柴灶相比,大部分農戶選擇了沼氣池。實施過程中,沼氣池實施了100座,而節柴灶卻未實施,主要原因是養畜的農戶沼氣原料充足,修建沼氣池更符合實際情況。沼氣池建設補助標準較高、干凈方便也是吸引農戶的另一優勢。
(5)該流域土地較為破碎,大規模實施坡改梯工程存在一定難度,坡改梯工程實施數量相對較小。石坎坡改梯屬于公益性措施,由于建設成本高,實施難度較大,效益不明顯,所以實施數量較少;土坎坡改梯造價低,施工難度也較低,但由于項目區人均土地太少,部分農戶常利用土埂栽植農作物,經常性的翻種導致土埂保存時間不長,因此實施數量也不多。
(6)和投勞折資建設的保土耕作相比,農戶更愿意封禁治理,這是因為農民的生態環境意識提高了,而封山育林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更直觀。雖然對保土耕作做了很多的宣傳指導,實施數量也較大,但治理效果卻不甚明顯,農戶在短時間內不愿意也不會改變傳統耕作模式。
(7)水土保持林雖是政府投資,但和經果林措施相比,農戶難以預見未來的經濟利益,很難說服農戶放棄陡坡土地用來營造水土保持林,故水土保持林實施數量也較小。
(8)示范戶技術推廣培訓資金投入雖少,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戶實施項目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前期利益真空階段的管護問題,這是小流域治理工程的一個重要突破。無論是經果林種植還是養畜措施,治理成果的保存和長遠發展都是小流域治理項目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農戶既是廣大農村投資、生產與消費等經濟活動的微觀行為主體,也是農業生產中最基本的決策單元[6]。在市場條件下,農戶的生產決策行為對流域治理效果有著強烈的影響。受農戶經濟條件、文化水平等因素影響,農戶水土保持意識行為存在明顯差異,大部分農戶愿意放棄收益較低的傳統農業耕種,希望依托項目發展特色產業改善家庭生活條件。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的農戶希望通過發展經果林、規模養畜方式來增加農業收入。農戶的水土保持林和保土耕作意愿都很低,這與后期經濟產出以及項目資金補助能否到位有很大的關系。農戶對修路、建設蓄水池等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的措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措施配套的要求促進了其他意愿低的項目的實施。
(1)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與實施采用參與式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戶實施項目的積極性,但是措施的選擇受到農戶文化程度、農戶技術水平、市場近期效益等多方面的影響。建議縣級水土保持主管部門成立水保、林業、畜牧、農業等專家指導組,完善社會服務體系,在措施選擇、品種確定、技術支持上科學指導,正確引導農戶順利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
(2)實踐證明,經果林種植以及養畜更適合大戶承包。大戶的參與不僅不會讓周邊農戶利益受限受損,而且還能拉動周邊就業,更能在技術上指導周邊散戶,提高農戶種養信心,快速形成規模種養。專家指導組應全程參與指導,合理控制發展規模。前期各相關部門應整合政策,降低農戶投入風險,在后期的銷售渠道、銷售方式、價格競爭上都應隨時引導。
(3)植物措施前期投入大、見效慢,特別是水土保持林,農戶實際受益不明顯,存在因管護不到位所致長勢較弱,甚至保存率低等問題。建議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將苗木管護資金納入預算管理,確保后期管護。
(4)項目措施的配套要求應當根據小流域社會經濟情況、當地政府產業布局等因素綜合考慮,如坡改梯后種植傳統農作物,因投入高、收益低農戶并不接受,實施數量可適當減少;而養畜—種草—經果林—沼氣池的措施配套模式不僅能提高農戶經濟收入,更能循環利用能源,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值得積極推廣。
[1]王還珠.參與式小流域綜合管理方法初探[J].中國水土保持,2007(12):31-32.
[2]唐雪平,劉世堯,何丙輝.長江流域外資水土保持項目綜合治理模式優化研究——以重慶市合川區南溪河小流域為例[J].中國水土保持,2009(10):25-28.
[3]翟文俠,黃賢金.農戶水土保持行為機理:研究進展與分析框架[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108-112.
[4]馬鵬紅,黃賢金,于術桐,等.江西省上饒縣農戶水土保持投資行為機理與實證模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4,13(6):568-572.
[5]連綱,郭旭東,傅伯杰,等.基于參與性調查的農戶對退耕政策及生態環境的認知與響應[J].生態學報,2005(7):1741-1747.
[6]侯松廷.基于農戶行為分析的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