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向陽
(1.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北京市海淀區,100083;2.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內成套裝備部,北京市朝陽區,100013)
復雜水文地質條件下大采高綜放開采的實踐
金向陽1,2
(1.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北京市海淀區,100083;2.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內成套裝備部,北京市朝陽區,100013)
罐子溝煤礦水文地質條件局部復雜,主采6#煤層為近水平煤層,平均厚度15.85 m。通過采取水文地質分區、地面疏排水和采掘工作面探放水相結合的方法,成功實現了大采高綜放開采。
大采高 綜放工作面 復雜水文地質 水文分區 地面預抽 探放水
罐子溝煤礦位于準格爾煤田南部區,隸屬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龍口鎮管轄,井田面積17.1673 km2,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為3.0 Mt/a。井下現布置一個綜放工作面。
井田含煤地層沿走向、傾向產狀變化不大,總體構造形態呈走向近東西,傾向近北,傾角1~5°的單斜,但沿走向、傾向均發育有相應的波狀起伏;未發現較大的褶皺及對煤層具明顯破壞的斷層等構造,黨家陽坡正斷層的北部延伸進入井田的西南部邊緣,該斷層走向近南北,傾向西,傾角70°,進入井田的部分,斷層上下盤斷距為50 m,對區內巖煤層影響破壞較小。本區構造復雜程度屬簡單類型。
井田內主采煤層為6#煤層,埋藏深度在100~240 m之間,一般埋深在200 m左右。6#煤層厚度3.36~23.80 m,平均厚度15.85 m,厚度和層位均較穩定。煤層結構復雜,含夾矸0~14層,夾矸巖性大多為粘土巖、泥巖、炭質泥巖。6#煤層直接頂板為粗砂巖或泥巖,平均厚度5 m;老頂為灰白色砂質泥巖,平均厚度5 m。頂板屬半堅硬巖石。
罐子溝煤礦位于準格爾煤田南部的罐子溝流域,罐子溝流經礦井的北、東部。礦井南為老趙山梁背斜,西為沙溝背斜,東部緊鄰罐子溝向斜軸部,因而礦井主要含水地層具有南高北低、東、西高中間低的空間分布特征,罐子溝煤礦位于上述構造的復合部位。因而節理裂隙較為發育,含水層富水性較好。
(1)含水層及其特征。主要含水層自上而下為第四系松散巖類沖洪積 (Q4al+pl)孔隙含水層、第四系上更新統 (Q3eol)黃土裂隙孔隙含水層及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下段 (P1s1)碎屑巖類裂隙含水層。其中,對6#煤層開采影響較大的是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下段碎屑巖類裂隙含水層,該含水層位于6#煤層頂板以上,稱為6#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該含水層厚度1.90~47.01 m,平均18.49 m。6#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富水性變化大,單位涌水量0.00004~37.889 L/s·m。沿罐子溝分布的鉆孔單井涌水量較大,靠近分水嶺的鉆孔,單井涌水量小。
(2)隔水層及其特征。主要隔水層自上而下為第三系上新統粘土隔水層和6#煤層頂板泥巖隔水層。第三系上新統粘土隔水層厚度0~61.60 m,在各溝谷中變薄或缺失;6#煤層頂板泥巖隔水層厚度0.70~15.65 m,隔水性能良好,但6#煤層的開采將使該隔水層垮落。
(3)礦井充水因素分析。該礦曾發生兩次突水,最大突水量達15598 m3/h,突水層位為6#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根據水文地質條件、礦井采掘中突水情況分析,罐子溝煤礦采掘6#煤層的充水水源主要為該煤層頂板砂巖裂隙水。在采掘過程中必將大面積揭露頂板砂巖,并產生直接涌水。從礦井以往生產情況看,初期揭露涌水量大,隨后涌水量減少,常在228~310 m3/h之間;大氣降水和第四系沖洪積砂礫石層潛水可通過裂隙直接補給6#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成為開采6#煤層的間接充水水源;溝谷地表水在砂巖裸露地段可直接補給砂巖裂隙含水層。
(4)井田水文地質勘查類型及復雜程度評價。井田開采6#煤層,受采掘破壞和影響的含水層主要為山西組下段砂巖 (6#煤層煤頂板砂巖)含水層,其下距6#煤層0.7~15.65 m,以裂隙水為主。含水層厚度1.9~47.10 m,地面單孔涌水量為0.0002~132.984 m3/h,井下開采涌水量一般在228 ~310 m3/h,單位涌水量 0.0002 ~37.89 L/s·m,富水性極不均一。地下水的補給主要為大氣降水和地表水及沖洪積層孔隙水的補給,含水層補給條件一般,地下水以靜儲量為主。煤層上覆巖層相對薄,采動后冒落帶高度和裂隙帶高度穿透含水層,地面沉陷量相對較大,由于地處干旱缺水地區,防治水工作易于進行。根據上述分析,本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為簡單~復雜類型。
6#煤層可選擇的采煤方法有分層綜采、分層綜放、大采高綜放。本礦井6#煤層厚度變化大、無明顯標志層,因此,分層綜放上分層厚度不容易控制,管理難度大,實施困難,設計不予采用;大采高綜放具有對煤層厚度變化適用性強、工作面生產能力大、系統簡單、煤炭回采率高等優點,是特厚煤層開采的發展方向,因此,推薦本礦井6#煤層采用大采高綜放開采。但由于6#煤層水文地質條件局部為復雜,根據 《煤礦安全規程》68條規定,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井,不能采用放頂煤開采。因此,對于6#煤層的開采,設計采取防治水綜合措施,將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程度降至中等后,采用大采高綜放開采。
設計采用補充勘探、水文地質分區、地面疏排水與井下探放水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水措施。
根據對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的分析研究,認為6#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是本礦井的主要充水含水層,因此為查清其水文地質條件、富水性特征,進行補充勘探。水文地質補勘采用水文地質調查、水文地質鉆探、電測井、物探、單孔和群孔抽水試驗、水樣和巖樣化驗、動態觀測、工程測量等綜合勘查手段,勘探成果可靠。水文地質補充勘探時,鉆孔盡可能一孔多用。如排水孔兼作供水孔,大口徑鉆孔兼作探水疏干孔。補堪共布置鉆孔18個,其中大口徑抽水孔7個,編號為水1~水6和中觀;小口徑抽水觀測孔7個,編號為觀1~觀7;探水疏干孔4個,編號為水7~水9和疏9,見圖1。
根據水文地質勘查資料,根據突水危險性大小及水力聯系,將6#煤頂板砂巖裂隙水劃分為4個區,如圖1所示。
Ⅰ區突水危險性較小,該區富水性較強,補給量較大,但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動水位已接近含水層底板,因此,只要在采掘生產中提前疏放頂板水,就不會誘發大的突水災害;Ⅱ區突水危險性小,該區富水性較差,且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動水位已接近含水層底板,因此,不會誘發大的突水災害;Ⅲ區突水危險性較大,該區富水性較強,且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動水位高于含水層底板;Ⅳ區遠離罐子溝,群孔抽水試驗發現該區與Ⅰ區、Ⅱ區、Ⅲ區沒有水力聯系,突水危險性小。突水危險性為:Ⅳ區<Ⅱ區<Ⅰ區<Ⅲ區。

圖1 6#煤層開采頂板涌 (突)水條件綜合分區及地面疏排水鉆孔布置圖
(1)地面水防治。礦井四周修排水溝渠、清理河道、取消堤壩,防止地面水補給砂巖裂隙含水層。
(2)地面預抽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水。根據前面分析,Ⅲ區距離罐子溝近,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突水危險性大,必須將工作面砂巖裂隙含水層水位降至含水層底板。因此,設計采取地面鉆孔預抽水的方法降低水位。在Ⅲ區6103工作面附近,沿裂隙發育帶、富水地段結合地形等施工條件布置8口疏排水井,編號為疏10~疏17,見圖1,孔深105~150 m,每孔排水量100 m3/h,加上井下探放水孔130 m3/h、水3孔280 m3/h和疏9孔 180 m3/h,Ⅲ區附近總排水量為1390 m3/h,294 d可疏干該區靜儲量。
單純依靠地面疏排水或井下排水很難解決礦井水患問題,井下探放水鉆探工程彌補了地面鉆探工程量的不足,采取地面預抽與井下排水相結合。
掘進工作面采取超前物探和鉆探,確保施工安全。在掘進工作面后方的巷道內每隔50 m布設兩組鉆場,分布在巷道兩側。每個鉆場內按不同角度布置5個鉆孔,穿透頂板含水層,使工作面頂部形成35 m×50 m的鉆孔密度,安設壓力表或控制閥門。
采取上述的防治水措施后,礦井疏干井在疏干前涌水量68~106 m3/h,疏干后涌水量8.1~9.8 m3/h。目前,井下正常涌水量90 m3/h左右。經過地質公司重新評價,水文地質條件為中等類型,可采用綜放開采。
礦井先期開采突水危險較小的Ⅱ區6101、6102工作面。6101工作面煤層厚度12 m,采高3 m,放煤高度9 m,于2008年6月開始試采,至2008年11月開采結束,最大日產量1.5萬t。6102工作面煤層厚度12 m,采高3 m,放煤高度9 m,于2009年2月初采,至2009年12月開采結束,最大日產量1.6萬t。平均月產量25萬t;6105工作面層厚度15 m,采高4 m,放煤高度11 m,于2009年12月初采,至2010年12月開采結束,最大日產量2.5萬t。平均月產量35萬t。上述3個回采工作面涌水量在3~10 m3/h。
實踐證明,對于水文地質條件復雜、開采特厚煤層的礦井,在采取補充水文地質勘探、水文地質分區、地面疏排水與井下探放水相結合的措施后,重新評價水文地質條件,在滿足規程規范要求的情況下,采用大采高綜放開采是能夠取得成功的,對類似條件的礦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李志軍,趙宏亮,徐春榮.罐子溝煤礦突水分析及防治措施 [J].科技信息,2015(15)
[2]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華盛水文地質勘察工程公司第二分公司.內蒙古滿世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罐子溝煤礦水文地質勘查及防治水工程總結 [R].北京:中國煤炭地質局,2008
[3]吳永平.特厚復雜煤層綜放開采技術研究 [J].煤礦開采,2008(1)
[4]王金華.我國大采高綜采技術與裝備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J].煤炭科學技術,2006(1)
[5]馮曉棟,任永強,范志忠.淺埋深中硬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采實踐 [J].煤炭工程,2011(6)
[6]吳永平.大同礦區特厚煤層綜采放頂煤技術 [J].煤炭科學技術,2010(11)
[7]楊寶忠.放頂煤開采技術存在的問題 [J].礦業快報,2004(8)
[8]呂霽,孫世國.特厚煤層綜放開采上覆巖層導水裂隙帶高度研究 [J].中國煤炭,2010(1)
[9]許延春,楊峰,李文寶.罐子溝煤礦河床區強含水層下安全采煤技術探討 [J].煤炭科學技術,2009(11)
[10]內蒙古龍旺地質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煤田南部詳查區罐子溝一礦煤炭生產勘探報告 [R].內蒙古:內蒙古龍旺地質勘探有限責任公司,2009
Practice of fully-mechanized cavingwith large mining height in complex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Jin Xiangyang1,2
(1.Faculty of Resourcesand Safety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Beijing,Haidian,Beijing 100083,China;2.Domestic Equipment Department,Tian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Chaoyang,Beijing 100013,China)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of Guanzigou Mine is very complex,and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main mining No.6 coal seam is 15.85m,which is a nearly horizontal seam.Through the combined method of hydro-geological partition,ground drainage,and water detection &drainage in mining face,the fully-mechanized caving with large mining height has been achieved.
large mining height,fully-mechanized caving face,complex hydro-geology,hydrological partition,ground pre-drainage,water detection and drainage
TD 823.97
A
金向陽 (1980-),男,吉林榆樹人,高級工程師,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在讀工程碩士,在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內成套裝備部從事技術工作。
(責任編輯 張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