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丹 (四川省綿陽市人民醫院,四川 綿陽 621000)
惡性腫瘤的患者其自身的免疫力比正常人偏低,免疫功能不完善,因而自身免疫系統容易遭到各種誘因的破壞,多數癌癥患者行住院治療,院內感染成為主要誘因之一,而經大劑量多次放療化療的癌癥患者也大大增加了病原菌入侵的機會,因此,院內癌癥患者作為高易感人群,十分容易繼發感染而再次發生疾病。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腫瘤放療化療患者120例。取患者放療化療后的痰和咽拭子作為試驗材料備檢。120例惡性腫瘤患者中包括肺癌18例、直腸癌12例、胃癌15例、食道癌17例、鼻咽癌13例、結腸癌14例、肝癌21例、胰頭癌6例、白血病4例。
1.2 方法
1.2.1 試驗儀器和材料的準備:選用Micro Scan WalkAway-40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和配套的鑒定及藥敏測試板(美國Dade Behring公司產品),常規試驗培養基和鑒定試劑。
1.2.2 病原菌的培養和鑒定:取咽拭子標本進行常規培養,將培養好的病原菌分離后進行鑒定。分離出的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分別接種于NC21和PC11測試板中;真菌應用的是玉米吐溫80培養基和科馬嘉培養基分離培養,采用同化糖試驗鑒定。
1.2.3 藥敏試驗:將分純菌落接種于同MicroScan WalkAway-40微生物分析儀相配套的藥敏測試板上,上機測定最低抑菌濃度(MIC)。如果測試板中沒有要測試的抗生素時,使用K-B紙片擴散方法,根據美國NCCLS藥敏試驗標準判定結果[1]。耐藥是指被檢測菌株MIC≥血清治療濃度上限。耐藥菌株指對1種或2種以上抗生素耐藥的致病菌。
1.3 結果判定:耐藥率=(耐藥菌株數/該菌藥敏試驗株數)×100%。試驗質量控制標準的參照菌株為大腸埃希氏菌ATCC 265、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86、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9。
從所有送檢標本中分離出的病原菌的總陽性率為98.1%。病原菌分布在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和真菌三類菌株中。以革蘭陰性菌分布為最多。革蘭陰性桿菌對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的耐藥率最高,見表1;革蘭陽性球菌對紅霉素和環丙沙星的耐藥率較高,見表2。

表1 革蘭陰性桿菌對5種抗生素的耐藥率(%)

表2 革蘭陽性球菌對5種抗生素的耐藥率(%)
本次試驗檢測出的病原菌分布情況與國內關于細菌感染譜的變化趨勢報道相一致[2]。長期的放療化療加之抗生素的長期服用導致患者體內菌群嚴重失調,從而誘發了條件致病菌感染,真菌就是在這種條件下被誘發感染。然而,同一機體會被多種不同菌株感染,發病機制復雜多變,致病菌的分離檢測又尚需人力、物力和時間,且耐藥菌株的不斷增加導致抗生素的治療不及時和無效,所以合理的應用抗生素、保持好個人和病室衛生、做好消毒避免院內感染的發生,降低呼吸道感染預防繼發感染是關鍵[3]。本次藥敏試驗結果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氏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對青霉素類和頭孢噻吩有較高耐藥率;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氏菌對環丙沙星有著較高的耐藥率,這與張亞麗等報道相一致[4]。克雷伯菌、大腸埃希氏菌作為耐藥菌的典型主要是因其產生的超廣譜B-內酰胺酶的緣故[5]。病原菌分離和藥敏試驗最重要的臨床意義在于知道人們合理使用抗生素,減少耐藥菌株發生,提高疾病的治療效率并改善患者機體免疫功能。
[1] Lee SH,Jeong SH.Ant ibiotic susceptibility of bacterialstrain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 ith various infections[J].Lett Appl Micr obiol,2002,34(3):215.
[2] 熊 英,張 莉,宋曉玉,等.住院腫瘤患者細菌感染菌群分布及藥敏分析[J].四川腫瘤防治,2000,13(1):27.
[3] Bow EJ.Infection risk and cancer chemot herapy:the impactof the chemo therapeutic r eg imen in patients with lymphomaand solid tissue malignancies[J].J AntimicrobChemother,1998,41(SupplD):1.
[4] 張亞莉,陳進華,賴福才,等.3744株病原菌的耐藥性監測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1,11(2):145.
[5] 倪語星,喬靜賢,項明潔,等.上海瑞金醫院1887株臨床分離菌的耐藥性分析[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1998,2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