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春 (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貴州 都勻 558000)
膀胱結石是泌尿外科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發于男性。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不斷進步,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已開始成為膀胱結石的關鍵治療手段[1]。本文選擇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5例膀胱結石患者,均獲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以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膀胱結石患者共75例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排除前列腺增生、尿道狹窄、膀胱異物及神經源性膀胱等原發病;將患者隨機劃分為25例觀察組、25例試驗組和25例對照組。25例觀察組患者應用俯臥位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實施治療,男20例,女5例,年齡20~60歲,結石大小:(10 mm×20 mm)~(26 mm×35 mm);25例試驗組患者應用仰臥位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實施治療,男15例,女10例,年齡23~68歲,結石大小:(10 mm×18 mm)~(38 mm×42 mm);25例對照組患者應用傾斜仰臥位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實施治療,男18例,女7例,年齡21~65歲,結石大小:(12 mm×16 mm)~(35 mm×43 mm)。所有患者實施手術前均對凝血時間進行檢查,結果無異常。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來自威達醫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型號為WD-4的水囊式體外沖擊波碎石機實施治療,采用B型超聲波做定位。75例患者實施手術前均要飲水500 ml,觀察組在手術實施前膀胱內要保留少許尿液,試驗組和對照組則保留大量尿液。實施治療前禁止使用任何鎮靜與止痛藥物,治療結束后按照規定口服排石中藥和抗生素。①觀察組:取俯臥位,大腿稍微墊高,呈頭低足高位,讓結石處在膀胱上部,與恥骨隔離,下腹部和水囊相貼,對焦后做沖擊,機械實際電壓調整至10~14 kV,具體沖擊次數為2 000~3 000次。②試驗組:取仰臥位,墊高大腿和肩背一側,讓身體與床面呈15°,側腹部和水囊相貼,對焦后做沖擊,機械實際電壓調整至10~12 kV,具體沖擊次數為1 600~2 700次。③對照組:取半臥位,身體與床面呈60°~75°,機體會陰部和水囊相貼,對焦后做沖擊,機械實際電壓調整至9~12kV,具體沖擊次數為1 000~2 500次。
1.3 統計學方法:本組患者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處理分析,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χ2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表示,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組無效2例(8%),應用傾斜仰臥位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實施治療后順利將結石排出;實驗組無效1例(4%),對照組沒有無效病歷。觀察組與試驗組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三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
2.2 不良反應:手術結束后,所有患者均伴有輕微的肉眼血尿,沒有采取相應措施便在術后1 d左右完全消失。觀察組有1例手術結束后出現便血情況,對癥治療后得以痊愈。所有患者均無其他并發癥。
3.1 俯臥位:該體位適用于下肢沒有伸屈障礙,且可長時間俯臥的患者,但該治療方法無法避開腸內容物和腸氣的影響,同時沖擊波也無法避開恥骨的干擾[2]。
3.2 仰臥位:該體位適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者以及無法長時間俯臥的患者,該治療方法的特點是機體膀胱內可保留大量尿液,有利于提高沖擊波粉碎結石的成功率,而且圖像清晰,便于觀察定位,使操作更加簡單,大大縮短了治療時間。
3.3 傾斜仰臥位:該體位不適用在女性月經期間、年老體弱者、髖關節疾患者以及下肢殘疾者,該治療方法的特點是機體膀胱內可保留大量尿液,可以進一步提高沖擊波粉碎結石的成功率,且圖像十分清晰,結石不容易被移動,使觀察定位更加方便,不僅利于臨床操作,還縮短了治療時間。此外,該治療方法的電壓均低于俯臥位和仰臥位,而且沖擊次數和治療次數相對較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對結石附近人體組織的損傷[3]。
綜上所述,膀胱結石應用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實施治療,應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與之相適應的體位,以提高治愈率。
[1] 陳紅健.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泌尿系統結石681例分析[J]. 現代醫藥衛生,2009,25(12):1803.
[2] 張玉玲.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失敗原因分析[J]. 吉林醫學,2011,32(02):291.
[3] 楊東明,王小勇,賴建新,詹尚新.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和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在上尿路結石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