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英,唐杰偉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一分局,四川彭山 620860)
溪洛渡水電站左岸布置有2條泄洪洞,軸線平行,中心間距為50m,洞長分別為:1#泄洪洞長1759.571m,2#泄洪洞長 1563.304m,均采用有壓接無壓,中段設置閘門室,出口采用龍落尾方式設計。其中無壓段由上直坡段和龍落尾段組成,開 挖 斷 面 為(15.7m ×20.65m)~(16.2m ×21.1m)(寬×高)圓拱直墻型,無壓段上平段設計坡降為2.3%。左岸泄洪洞無壓段上平段全長范圍內進行鋼筋混凝土襯砌,襯砌后凈空尺寸為14m×19m(寬×高),襯砌厚度為80~100cm。
泄洪洞工程設計為大斷面、大流量、高流速,有壓段及無壓段流速為25m/s,龍落尾最高流速達50m/s,其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度和抗沖耐磨要求高,溫控防裂難度大,尤其對底板新老混凝土結合部位及底板與邊墻交接部位要求更高。若以常規施工方法進行施工,難以保證邊墻模板拆除后與底面形成良好的相交。
針對結構物設計特點及難點,為滿足抗沖耐磨和溫控防裂要求,采取了以下應對措施:
(1)泄洪洞底板和矮邊墻澆筑采用“L”型邊墻模板,將60cm邊墻與底板澆筑成整體。
(2)混凝土采用布料機或反鏟入倉,以利于溫控。
(3)為保證邊墻無有害氣泡,在邊墻澆筑完成30min后,采用φ35型軟軸振搗棒對模板與鋼筋之間進行復振。
(4)為保證新老混凝土順接良好,刮平時從下游向上游刮。由于混凝土具有干縮性,需保證新澆混凝土略高于老混凝土。
(1)施工準備、施工縫面清理。施工前進行技術交底、人員培訓,提交人員、設備、材料等計劃。底板墊層混凝土施工縫面及邊墻噴混凝土面清理采用人工持風水槍沖洗干凈,應做到無雜物、灰塵、浮渣等,符合質量標準要求。
(2)測量放線、底板錨筋施工。用全站儀、水準儀等進行測量放線,將底板混凝土澆筑控制點線放在明顯地方,并在方便度量的地方給出高程點、特征樁號線、輪廓線、高程線、分縫線等,確定鋼筋綁扎和立模邊線并作好標記,施工底板錨筋或焊鋼筋架立筋。立模完畢校模,提交相關測量數據和資料供驗收。
(3)鋼筋、止水及灌漿管安裝。
鋼筋下料前,首先由工程技術部根據設計圖紙及其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出具下料單,經審核合格后交由鋼筋加工廠統一加工制作。受力鋼筋采用套筒進行連接。縱向分布鋼筋在洞內采用搭接焊接或綁扎,由人工安裝。
止水安裝嚴格按設計圖紙要求進行,止水帶設置簡易托架并利用縫面鋼筋與結構鋼筋緊密相連且安裝穩固,銅鼻子應置于縫面中心。止水條采用水泥釘固定在老混凝土面。
底板灌漿管采用φ50PVC管,與鋼筋綁扎固定,孔向及孔位滿足設計要求,孔口采用廢水泥袋堵塞以防止混凝土進入。
(4)立模。底板及60cm邊墻模板采用“L”型模板,拼裝嚴格按施工規范進行。端頭模板主要采用P3015、P1015普通鋼模板。“L”型模板由一塊P6015模板和一塊P3015模板組成,相接邊均做成40°坡口,模板焊有穿銷孔并通過螺栓連接,背面焊有可調節螺桿支撐,以防止底板模板上浮(圖1)。

圖1 “L”型模板結構圖
“L”型模板立模工藝如下:
就體內代謝而言,每種脂肪酸都有自己的代謝途徑和代謝產物,各種脂肪酸互不相通,即單不飽和脂肪酸不能代謝出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代謝產物,反之亦然。而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個非常重要的代謝產物是孕婦和寶寶必需的,那就是DHA。
測量放線給出模板控制點線→“┬”型支架及刮面軌鋼筋安裝→底板P3015模板安裝→橫向方鋼圍檁→邊墻P6015模板安裝并與底板拼裝嚴密→螺栓連接→邊墻橫向、縱向圍檁安裝、拉桿固定→測量校核模板邊線→背面可調節螺桿支撐調節固定→連接螺栓固定。立模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立模板結構圖
(5)清倉及驗收。對鋼筋、模板施工時遺留下來的雜物由人工揀出或采用風水沖洗。清倉完成后,施工人員、機具等一切就緒,履行內部“三檢”程序后,申請開倉驗收。
(6)混凝土運輸、入倉及振搗。混凝土選用15t自卸汽車運輸,澆筑采用TB105皮帶機輸送或長臂反鏟入倉,人工平倉。振搗器以手提式軟軸振搗器為主,振搗器要插入下層混凝土5cm,快插慢拔,振搗到混凝土不再明顯下沉、不冒汽泡為止。混凝土采用平鋪法施工時,每層鋪筑厚度要小于50cm。在澆筑第一層混凝土前,均勻鋪設一層2~3cm厚同標號水泥砂漿。
(7)混凝土抹面、壓光。
底板混凝土應在初凝以前完成抹面、收光工序。在收面過程中和混凝土初凝后12h內混凝土表面不得有外來水進入倉面。
泄洪洞無壓段底板綜合采用HTG型三軸式混凝土整平機整平,人工刮尺精平,F36-4B型汽油式抹光機抹面,人工靠尺檢查平整度后采用鐵抹子二道壓實收光。
(8)養護、模板拆除與成品保護。混凝土澆筑結束后12~18h,灑水養護混凝土面。待混凝土達到規范規定的拆模強度后方可進行模板拆除,模板拆除不得野蠻進行,不得猛砸硬撬而損壞已澆筑混凝土。底板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方可過車,且要在底板混凝土上鋪墊單層砂袋保護層,避免損壞已澆底板混凝土。
(1)模板安裝。必須保證拼裝接縫嚴密,底板模板抗浮支撐牢固。底板壓模在邊墻復振完成后拆除再進行抹面,以確保壓模下方混凝土面的平整度,同時避免形成溝槽和壓模下存在過多氣泡。
底板模板的拆除在混凝土初凝時進行,不能野蠻拆除,不能硬砸猛撬。
(2)三軸式混凝土整平機提漿整平。底板混凝土澆到設計底面高程后,對局部混凝土料凹陷或凸出明顯的部位由人工采用鐵鍬挖填,再用三軸式水泥混凝土整平機或桁架梁式整平機振搗、提漿、整平、壓實。由于該設備具有較大的自重和偏心激振力,對于其局部高低不平的地方在振動液化過程中可以自動擠平。對于振動提漿過后仍有小范圍不平整的地方則采用人工找平。找平后再振動提漿,但次數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3次,以免表面砂漿過厚而流失。振動提漿過后,再靜滾1~2遍,以消除偏心軸振動過后形成的漿條。作業單元不宜過短,也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6~10m左右。在進行泄洪洞底板混凝土澆筑時,沿14m長度方向澆筑收面分兩次機械整平,每次7.5m(壓頭0.5 ~1m)。
(3)人工刮尺精平。人工刮尺操作工藝是提高混凝土平整度的關鍵。所謂“尺”是指一把4m長自制的鋁合金直尺。刮尺前先用尺找出混凝土表面的不平整之處,然后用尺來回刮動混凝土表面的砂漿層進行找平,刮尺時應采用兩把尺同時交錯重疊進行,兩把尺應重疊1m左右,以保證平整度的連續性。刮尺的同時應隨時檢查平整度,確保最大間隙在2mm以內。檢查的方法是:①縱向沿路線方向移動刮尺檢查最大間隙;②固定刮尺一端并以此為圓心畫圓弧進行檢查。
(4)抹光機抹面。待真空吸水完成后或等到混凝土表面稍干后即采用抹光機開始抹面,均勻反復抹光壓實,每抹一遍結束后,要待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后再進行下一次打抹。待整個面層抹平壓實、表面出現原漿后即視為粗抹完成,且粗抹工作應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后不久完成。
(5)人工檢查及收面。機械抹光后用靠尺進行檢查,以保證面層的平整度,對于不平整的地方,還需用手工加工修補抹平。最后用鐵抹子壓面抹光兩道。抹面時特別注意邊角處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