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初期,正值上海黃浦、盧灣兩區“撤二建一”,黃浦區委、區政府確立了“整合提升、創新發展、傳承經典、打造精品”的發展思路,明確指出新黃浦區將主動融入上海發展大局,將“建設具有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中心城區”作為區域建設目標。黃浦區質監局意識到新的歷史機遇給質量工作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艱巨的任務。在認真調研、分析研討的基礎上,黃浦區質監局結合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緊貼新黃浦區特點,編制了《黃浦區質量發展“十二五”規劃》,并納入了該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體系,標志著新黃浦區質量法治建設步上了一個新臺階。
2013年9月,黃浦區質監局邀請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程虹等國內知名專家,組織了《黃浦區質量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活動,與會專家高度評價“十二五”以來黃浦區質量工作取得的成績,并對黃浦區“十二五”中后期質量發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黃浦區質量發展“十二五”規劃》確定了突出“三個重點”、發揮“三個作用”、實現“三個提升”的主體思路,即:以增強區域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為重點,發揮質量工作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實現產業能級提升;以推動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機構參與質量建設為重點,發揮質量工作對構建社會和諧的保障作用,實現區域整體質量水平提升;以推動質量理念和知識普及為重點,發揮質量宣傳工作的引導作用,實現全社會質量意識提升。
上海市是中國現代工業發祥地,黃浦區產品和品牌曾經代表著上海的形象,在服裝、黃金珠寶、中西藥業、食品等行業傳承了百年歷史,至今仍是傳統優勢產業。黃浦質監人認為,黃浦區的產品質量是一項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大事,抓好產品質量面臨著更高更嚴的挑戰。
“十二五”以來,黃浦區始終把產品質量作為基礎性工作抓緊抓實,工業產品市級以上監督抽查總體合格率維持在90%以上,處于全市較高水平。產品質量保證能力顯著提升,252家注冊型生產企業建檔工作全部完成,30家重點產品生產企業分類監管檔案全部建立。截至2012年底,黃浦區有效的上海名牌產品達38項,創歷史新高。其中,服裝、黃金珠寶、中西藥業等重點產業及老字號食品生產企業的產品名牌占60%以上,傳統優勢繼續鞏固。服務質量優化打出組合拳,重點產業發展能級得到提升

黃浦區區委、區政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是:建設承載上?!八膫€中心”重要功能的核心商務區,推動“一帶、兩街、五個功能區、六大支柱產業”聯動發展、整體提升。
黃浦區質量工作圍繞區域總體部署,主動貼近發展大局。以提高服務業發展能級為目標,在商貿、金融、旅游、現代服務等區域優勢行業有序開展服務名牌的培育和扶持,大力推進服務標準化工作。服務名牌總量逐年提高,2011-2012年累計增加服務業名牌13項,并呈持續上升趨勢。成功創建全市首個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示范區——南京路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示范區,企業參與率達95%,標準覆蓋率達80%;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營業部成為上海市第一家金融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保險業窗口服務標準化、新天地國際旅行社旅游服務標準化、豫園旅游商城商旅文綜合旅游服務標準化、上海嘉禮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玫瑰婚典)婚慶服務標準化試點等項目均在全市處領先地位。2012年黃浦區窗口行業服務文明指數達到82.2分,居全市較高水平。
黃浦區是上海市政治文化中心,特種設備數量多、密度高、影響大,特種設備安全保障任務艱巨。黃浦區質監局把“構建多元共治的特種設備安全格局”作為保障特種設備安全的重要屏障,協調區政府設立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特種設備安全評估、改造,在落實日常監察的同時,整體性地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黃浦區食品“老字號”企業眾多,企業生產條件有限,為落實“五個最嚴”的要求,區質監局著力開展老字號食品生產企業質量提升活動,堅持從嚴監管與悉心幫扶相結合,嚴格準入與幫促提升相結合,協調各企業集團公司落實整改提升措施,加大投入。全區食品生產企業投入資金700余萬改善生產條件,并分別采取了擴大廠區面積、更新生產設備、改進生產工藝、增加質量管理人員、強化員工培訓等一系列措施,老字號食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有整體提升。既保護、保留了老字號食品生產企業,也保證了食品生產安全。
黃浦區人口密集,公共醫療資源豐富,為提升質量工作綜合效應,區質監局大力推進民生保障工程。協調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盧灣分院開展醫療衛生機構卓越績效試點,制訂了地方標準《上海市醫療衛生機構卓越績效標準》(草案),為把卓越績效模式向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積累了經驗。對區域26家公立醫院和115家民營、個體醫療機構開展了全覆蓋計量器具監管,醫用計量器具強檢率達到100%;在全區25家標準化菜場設置“自助公平秤”。對全區12家加油站、30家菜市場(含菜店)、7家大賣場計量器具強制檢定情況進行監管,在用計量器具強制檢定合格率達100%。
2013年初,結合新的形勢和任務,黃浦區制定了《黃浦區質量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細化未來三年質量工作任務要求,為黃浦區進一步完成《黃浦區質量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具體方案。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堅持一個中心、圍繞兩個發展、推進三大戰略、實現四個提高”的總體目標。一個中心,即以服務黃浦區“建設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中心城區”為中心。兩個發展:即促進質量事業發展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三大戰略:即以質取勝戰略、標準引領戰略、品牌發展戰略。四個提高:即抓宣傳,提高全社會質量意識;抓監管,提高區域質量安全水平;抓責任,提高企業質量管理能力;抓服務,提高服務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效能。為提升區域總體質量水平、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三年行動計劃》著眼持續發展,確立了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發揮政府對質量工作的主導作用。重點是要完善質量工作機制,努力形成體系完善、行之有效的質量工作制度體系,推進質量強區建設,完善質量宏觀管理。
二是強化質量責任,發揮企業在質量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推動企業承擔質量主體責任,進一步建立健全企業質量責任制和關鍵崗位責任制,指導企業探索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建立健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督促企業切實履行質量擔保及缺陷產品召回義務,承擔質量損害賠償責任。推動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并有效運行質量管理體系,廣泛開展質量改進、質量對比、質量風險分析、質量成本控制等活動,提高生產型企業產品質量。指導服務型企業完善提高服務質量,以爭創上海名牌服務和推進服務標準化為切入點,以顧客滿意度測評和文明指數測評為抓手,推動服務質量提升。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強化企業誠信自律,落實質量失信“黑名單”管理制度,加強對質量失信行為的懲戒,加大對質量信用優良企業的扶持和保護力度。

三是拓展質量工作領域,發揮質量工作對社會發展的綜合保障作用。重點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指導公共服務機構參與服務標準的制定,提升公共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水平。提高社會保障質量,推進社區服務、家政服務標準化的研究和應用;在全區標準化菜市場,建立主要食品質量與安全追溯體系。提高質量監管水平,加強食品和重要工業產品質量監督,實現安全關口前移,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四是加強質量宣傳,發揮全社會對質量發展的監督促進作用。加強質量理念宣傳教育,廣泛開展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努力將“以質量眼光看待問題、從質量角度思考問題、用質量方法解決問題”的質量觀轉化為社會、企業及員工的行為準則,促進建立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和先進質量文化,有效凝聚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