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強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檢驗科,上海 200240)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nèi)能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一類金屬酶,在機體氧化與抗氧化平衡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很多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不可分。SOD的測定方法有直接法和間接法。目前大多數(shù)實驗室采用間接法進行活性檢測。鄰苯三酚法是間接法中的一種,是根據(jù)鄰苯三酚自氧化可產(chǎn)生強熒光的醌,SOD通過清除該反應過程中產(chǎn)生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使醌減少而建立起來的動力學方法,適用于各種自動化分析儀。目前國內(nèi)對于該方法測定SOD的參考范圍少有報道。本研究旨在建立本地區(qū)血清鄰苯三酚法SOD參考范圍。
1.儀器 ROCHE Modular 4P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2.試劑 血清SOD試劑盒(批號110104-01)及配套校準品(批號:20110114)、質(zhì)控血清(批號:高值20110104、低值20110104)由福建福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對象 2011年4月至7月在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健康體檢者(包括招工體檢、學生體檢、征兵體檢、職工體檢、退休人員體檢等,不包括正常妊娠婦女),從中篩選出體檢結論正常者1640人(排除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病、腎病、自身免疫及其他影響血清SOD水平的疾患),其中男878名、女762名,年齡17~87歲。根據(jù)年齡分為5組:≤30歲組(男157名、女204名);31~歲組(男152名、女150名);41~歲組(男179名、女177名);51~歲組(男239名、女131名);>60歲組(男151名、女100名)。
2.樣本收集、檢測 清晨空腹坐位采取靜脈血4 mL,1 h內(nèi)分離血清,4 h內(nèi)完成測定。
3.測定方法 鄰苯三酚法。在堿性工作液中,鄰苯三酚會產(chǎn)生自氧化顯色反應,在其自氧化過程中不斷釋放出。當SOD活性降低時,釋放發(fā)生歧化反應被抑制濃度升高,從而抑制鄰苯三酚的自氧化,其顯色反應強度減弱,即樣本中鄰苯三酚自氧化的顯色反應強度與SOD的活性呈正相關關系。按試劑盒說明書設置儀器的測定參數(shù)。
4.SOD單位定義 在25℃恒溫條件下,每毫升反應液中每分鐘抑制鄰苯三酚自氧化率達50%的酶量定義為1個酶活力單位。
5.試劑盒性能 (1)精密度評價:參考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研究協(xié)會(CLSI)EP5-A2文件,選擇低值和高值2個水平的質(zhì)控品2份,一份平行測定20次,計算批內(nèi)變異系數(shù)(CV);一份連續(xù)檢測20 d,計算批間CV;(2)正確度評價:選取2個水平質(zhì)控品(高值 200 U/mL;低值150 U/mL)進行測定,每個水平重復測定5次取均值,計算測定結果與靶值的偏倚;(3)線性范圍評價:參考 CLSI EP6-A2文件,選取高(H)、低(L)2個水平樣本,將H和L樣本按4L、3L+1H、2L+2H、1L+3H、4H比例得到系列評價樣本,每個樣本重復測定4次,將理論值與實測值用直線回歸進行統(tǒng)計。
運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來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SOD與年齡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男、女組不同年齡段之間采用方差分析,并進一步采用SNK檢驗進行多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同組男、女均數(shù)比較用t檢驗法,總體參考范圍由±2s計算出。
1.精密度 高值和低值的批內(nèi)CV和批間CV分別為 0.94%、1.45%和 1.13%、1.69%。
2.正確度 高、低值2個水平質(zhì)控品測定結果與靶值偏倚分別為1.80%、2.27%。
3.線性范圍 實測值與理論值回歸方程為Y=0.9967X+1.9492,r=0.9999,實測線性范圍30~570 U/mL。試劑盒測定范圍15~400 U/mL。
所有受檢者血清SOD濃度的分布經(jīng)正態(tài)性檢驗呈正態(tài)分布,男、女性組血清SOD濃度分別為(170.0 ±23.4)U/mL 和(164.0 ±20.4)U/mL,二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果見表1。
表1 1640名健康成人血清SOD濃度分析(,U/mL)

表1 1640名健康成人血清SOD濃度分析(,U/mL)
注:與同年齡組女性比較,*P<0.01;與≤30歲組比較,#P <0.01;與31~歲組比較,ΔP <0.01;與41~ 歲組比較,▲P <0.01;與51~歲組比較,&P <0.01
年齡(歲)男女例數(shù)SOD 例數(shù)SOD 204 174.8 ±15.931 ~ 152 181.8 ±18.0* 150 171.9 ±14.141 ~ 179 170.8 ±22.3*#Δ 177 160.8 ±14.2#Δ 51 ~ 239 168.7 ±15.6*#Δ 131 159.8 ±20.3#Δ>60 151 144.5 ±23.2*#Δ▲& 100 141.5 ±23.0#Δ▲&合計 878 170.0 ±23.4*≤30 157 184.2 ±17.4*762 164.0 ±20.4
血清SOD濃度與年齡呈負相關(r=-0.541,P <0.01),見圖 1。在男、女 2 組 SOD濃度均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與≤30歲組比較,除31~歲組外,其余3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60歲組與41~歲及51~歲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60歲組濃度變化最大,見表1。

圖1 健康成人血清SOD濃度與年齡的相關性
根據(jù)以上分析將受檢者分為6組。男性:≤40歲組為147.6 ~218.4 U/mL,41 ~60 歲組為131.4~207.8 U/mL,>60 歲組為 98.1 ~190.9 U/mL;女性:≤40歲組為142.0 ~205.2 U/mL,41 ~60 歲組為126.4~194.4 U/mL,>60 歲組為 95.5 ~187.5 U/mL。
SOD是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nèi)能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一類金屬酶,按所含金屬種類不同,人類SOD可分為3類:銅鋅SOD、錳SOD和胞外SOD[1]。本研究所測定的血清 SOD主要是分泌到胞外的SOD濃度[2]。SOD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體內(nèi)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質(zhì)。SOD在生物體內(nèi)水平的高低可以間接反映體內(nèi)氧自由基水平。現(xiàn)已證實,人體利用的氧氣中有1% ~5%被轉化為氧自由基[3],由氧自由基引發(fā)的疾病多達60多種。SOD是機體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劑[4],可對抗與阻斷因氧自由基對細胞造成的損害,并及時修復受損細胞。因此,在生物抗氧化機制中SOD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輻射有防護作用,能減少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及肺部疾病,其抗炎活性可減少缺血再灌注損傷,預防心血管疾病,還具有抗腫瘤、抗衰老等作用。
血清SOD濃度在不同性別之間有明顯差異,這有可能與個體的體型有關,與國外報道有所不同,可能與種族不同有關[5]。血清SOD與年齡呈負相關。在不同的年齡段其濃度有所變化,隨著年齡的增加(r= -0.541,P <0.01),SOD 呈逐漸下降趨勢。因此,使機體細胞更易受到氧化劑的攻擊,而引起老化和疾病[6],特別是一些與年齡相關的疾病。
本研究對象總體血清SOD濃度呈正態(tài)分布,參考范圍男性:≤40歲為147.6~218.4 U/mL、41~60歲為 131.4~207.8 U/mL、>60歲為98.1 ~190.9 U/mL;女性:≤40 歲為 142.0 ~205.2 U/mL、41 ~60 歲為 126.4 ~194.4 U/mL、>60歲為95.5 ~187.5 U/mL。因此,根據(jù)實驗室所采用的檢測系統(tǒng)和所采用的方法建立本實驗室參考范圍是非常必要的。鄰苯三酚法具有性能穩(wěn)定、精密度高、試劑簡單等優(yōu)點,在臨床中應用越來越廣泛。SOD測定雖然是一種非特異的輔助診斷指標,但對機體自由基代謝紊亂、自由基清除干預對策以及對于同一病患者病程轉歸的判斷,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1]Nozik-Grayck E,Suliman HB,Piantadosi CA.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5,37(12):2466-2471.
[2]陳立力.細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2):163-165.
[3]Iranzo O.Manganese complexes display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a balance between different factors[J].Bioorg Chem,2011,39(2):73-87.
[4]張一鳴,王金秀,周惠娜,等.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檢測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應用價值[J].檢驗醫(yī)學,2008,23(6):666-668.
[5]Nojima M,Sakauchi F,Mori M,et al.Relationship of 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and lifestyle in healthy Japanese adult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09,10(Suppl):37-40.
[6]楊東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與應用[J].化學與生物工程,2004,2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