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紅, 李 艷, 何 穎, 萬 獎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驗科,湖北 武漢 430060)
血液分析儀因其方便、快速、準確已被廣泛應用,靜脈全血樣本的存放時間對血液分析結果的影響已有較多報道[1-2],但大多探討的是對血液分析常規項目結果的影響,而對網織紅細胞(RET)測定的影響少有報道。因RET測定項目非部分醫院每日必查常規項目,可能會集中幾天的標本統一測定。但標本放置時間是否會影響RET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且貧血與非貧血患者標本是否有存在差異,我們采集了20例門診非貧血患者和30例住院部貧血患者血常規標本于不同時間節點做了比較實驗。
隨機選取武漢大學人民醫院2010年5月至7月門診非貧血患者20例及住院貧血患者30例,其中營養性貧血9例,溶血性貧血4例,骨髓增殖性疾病7例,慢性病(高血壓、惡性腫瘤、慢性炎癥等)貧血10例。
日本Sysmex公司XE-2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口專用配套試劑、質控液及校準液。
1.XE-2100 RET參數精密度評價 血液分析儀檢測靜脈全血之前進行全面保養,并進行重新校準,RET的校正按照廠家維修手冊指定的方法進行,再采用配套質控品 CHECK分別評價RET參數的批內精密度和天間精密度,結果均達到廠家規定要求。
2.正規采集門診患者靜脈血2 mL,顛倒5~8次充分混勻。共收集20例標本,標本中紅細胞相關參數均為正常。立即在XE-2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上進行RET測定,并分別于采血后2、4、8、24、48及72 h再重復進行 RET檢測,并記錄RET各參數及白細胞計數的結果。
3.收集住院貧血患者標本30例,于采血后2 h檢測RET,然后分別于采血后8、24、48及72 h再重復進行RET檢測,并記錄 RET各參數及WBC計數的結果。
4.門診及住院貧血患者標本均于每次檢測后存放于4℃冰箱保存,每次檢測前從冰箱中取出標本在室溫下放置15 min,恢復至室溫后再進行檢測。
將20例門診非貧血患者采血后于即時、2、4、8、24、48及72 h分別進行RET檢測,結果顯示:采血后2、4、8、24、48 及 72 h 分別與即時檢測結果相比較,RET計數(RET#)及RET%的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參數未成熟RET比率(IRF%)、高熒光強度RET(HFR%)、中熒光強度RET(MFR%)及低熒光強度RET(LFR%)的結果在48 h及以前各時間點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72 h時檢測結果出現明顯變化,具體表現為HFR%、MFR%和IRF%呈極明顯增高(P<0.01),而 LFR%呈極明顯降低(P <0.01),見表1。
將30例住院貧血患者采血后于2、8、24、48及72 h分別進行RET檢測,結果顯示:采血后8、24及48 h分別與2 h時檢測結果進行比較,RET#及RET%的檢測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僅在72 h時出現明顯降低(P <0.05);其他參數IRF%、HFR%、MFR%及LFR%的結果從24 h開始即出現明顯變化,具體表現為IRF%和MFR%呈極明顯增高(P<0.01),HFR%呈明顯增高(P<0.05),而LFR%呈極明顯降低(P<0.01),見表2。
比較20例門診非貧血患者采血后于72 h與即時的白細胞計數差異,另將30例住院貧血患者采血后于24 h及72 h分別與2 h進行白細胞計數差異的比較,結果顯示:2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1 20例非貧血患者靜脈全血不同檢測時間下RET相關參數的比較

表2 30例貧血患者靜脈全血不同檢測時間下RET相關參數的比較

表3 貧血及非貧血患者靜脈全血不同檢測時間下白細胞計數的比較
高端血液分析儀檢測速度快、精密度高,且可進行RET多項參數的檢測。RET是晚幼紅細胞脫核后發育為成熟RBC過程中胞漿中含有殘留RNA的RBC,Sysmex XE-2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根據RET RNA含量的不同用熒光染料使其著色,用流式細胞術將 RET分成 HFR、MFR和LFR,熒光強度越高,RET越幼稚。IRF是指含高RNA的RET與總RET的比值,是評價紅系增生活躍有用的指標,各參數間的關系是:IRF%=HFR%+MFR%。然而由于RET測定非常規項目,標本量較少,有些醫院可能會集中幾天的標本一起進行測定。為明確標本放置時間過長進行RET檢測是否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本實驗比較了貧血及非貧血患者采血后不同時間點RET檢測結果的差異。
我們認為,采血后立即進行檢測(如床邊檢測)結果應為準確值,此時血液成分尚來不及與抗凝劑發生充分作用,產生形態變化及假性凝集等情況從而影響檢測結果。本組研究結果顯示,非貧血患者采血后即刻直至72 h為止,RET#及RET%檢測結果均無明顯改變(P>0.05);而IRF%、HFR%、MFR%及LFR%的結果至72 h時檢測結果才出現明顯變化(詳見表1)。與此結果略有不同的是,貧血患者RET#及RET%至72 h時檢測結果開始出現明顯降低(P<0.05);而IRF%、HFR%、MFR%及LFR%的結果從24 h開始即出現明顯變化(詳見表2)。該結果與國內張春平等[3]報道的“RET、IRF、LFR 在 3d的保存時間內雖有輕微的變化趨勢,但與初次檢測值比較均未發生明顯改變”的結論并不完全一致,這可能是由于所選病例組成不同的原因。
雖然貧血與非貧血患者RET各指標發生變化出現的時間有所不同,但變化的趨勢是一致的,均表現為IRF%、HFR%和MFR%呈明顯增高(P<0.05),LFR%呈明顯降低(P <0.05)。推測此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RET離體后會在體外繼續發育成熟,首先表現為較成熟的網織紅細胞(LFR)先轉變為成熟RBC,LFR的減少導致HFR和MFR的相對比例增加,而RET總量會逐漸減少[4]。貧血患者標本各指標出現明顯變化較非貧血患者早,可能是由于貧血患者RET體外發育所需時間較正常人短所致。當然,貧血的嚴重程度不同時由于RET含量不同也可能對標本放置時間的反應有不同影響,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另外,通過比較2組患者在不同時間點白細胞計數的差異,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因此,可以排除WBC降解碎片混入RET檢測區域致使核酸含量增高所帶來的干擾影響。
一般來說,臨床上有檢測RET相關參數需求的患者多數為RBC系統生成障礙患者,即貧血患者。因此,原則上對于凡是需要進行RET檢測患者的標本,應最好在24 h以內檢測方能較好地反映結果的準確性。
[1]史占林,劉新記,付紅芹.標本放置時間對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結果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10,26(5):509-510.
[2]劉華森.保存標本的時間和溫度對血細胞參數的影響[J].現代臨床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6,12(2):191-192.
[3]張春平,唐小平,鐘亞玲,等.全血標本不同保存溫度和時間對Sysmex XE-2100測定血細胞參數的影響[J].西部醫學,2010,22(7):1312-1314.
[4]李雪光,梁月桂,王 薇,等.采血后體外放置時間對網織紅細胞計數的影響[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1996,19(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