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凱迪 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區域經濟發展是指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不斷優化和高度化的演進過程。經濟結構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會導致經濟效益的降低,嚴重影響經濟的發展。而產業結構又是經濟結構的基礎,通過產業調整,能使各產業實現協調發展,并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的過程中合理化和高級化。
河南與湖北兩個省份作為中部六省的主力軍,都在中部崛起戰略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012年固定投資河南為1.8萬億元,同期增長23.8%,湖北為1.4萬億元,同期增長28.9%,從這個數據看河南與湖北的經濟發展狀況還是較為類似的,通過比較河南與湖北產業結構的演進,不但能夠得出這兩省之間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及特點,更能對中部六省乃至全國的產業發展起到示范與指導作用,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升級,帶動區域經濟效益的增長與提高。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產業結構層次進一步提升,三次產業變化較為合理,協同發展進一步加強,呈現“二升一降”格局,產業結構實現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歷史性轉變。第一產業占GDP比重持續下降;第二產業比重雖然有所波動,但基本穩定在45%以上;第三產業比重不斷上升,占三成左右。通過對比,我們從圖中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
河南自古以來就是糧食的主產區,優越的地理與氣候條件,充足的農村勞動力決定了河南糧食大省的地位,農業生產也一直是河南的經濟動脈,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農業的發展在極大程度的影響河南經濟的走向。但是河南過高的第一產業比重也在制約著河南的進步與發展,因為河南的農業偏向于傳統種植業,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小,不但農民的利益受到影響,而且也不利于河南省經濟的轉型與發展。與此相比,湖北省第一產業所占比重的下降速度要高于河南省,一方面因為其資源相對匱乏,而且缺少充足的勞動力,另一方面湖北省在產業轉型方面的速度要高于河南省,率先拋棄附加值低,不利于技術進步與創新的第一產業,轉而加大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不僅提供了充足的就業崗位,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與騰飛。
從圖中不難發現,在1978年是兩省的第二產業比重幾乎持平,但是到了2010年河南比湖北幾乎高出近10個百分點。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盡管在近年來河南工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就河南省工業化的發展階段而言,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加快工業化和促進工業的現代化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出。

河南省工業發展呈現出工業主導產業層次相對較低、資源指向明顯的特點,工業主要集中在資源挖掘與產品加工方面,這種工業發展模式是不利于經濟增長的。河南省的工業結構演進基本符合重工業化的發展規律,但和工業發展的高度加工化規律相背離,輕重工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尤其加工工業比重過低,說明河南省工業結構調整的任務還很艱巨。與此相比,湖北雖然有較好的工業基礎,但是它的增長速度卻并不領先,這主要是因為與新型工業化的要求相比,湖北工業化整體素質還不高,具體表現為:一是湖北國有企業組織結構不夠合理,資源浪費現象很嚴重,現有的工業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分配;二是產業技術素質不高,技術產業作為新型產業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消費需求。在技術上沒有得到進步與革新,逐漸與發達工業拉開了差距。
服務業發展是產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打造支點的潛力所在。在1978年湖北與河南二者第三產業的比例差距并沒有多少,而在2002年差距逐漸拉開,截止到2010年,湖北第三產業的比重甚至比河南第三產業的比重高出了近10個百分點,可以看出湖北省在產業布局時越來越重視第三產業,不斷突出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地位。于此相比,河南的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現代服務業滯后。2009年,全省交通運輸、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三大傳統服務行業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4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4個百分點。但金融、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與租賃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僅占15.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河南雖有發展物流產業的區位優勢,但尚無一家5A級物流企業。而且河南尚無一家跨省經營的區域性商業銀行,省會鄭州目前僅有一家外資銀行,而武漢已有5家。此外在文化和旅游領域至今沒有一家上市企業,使得河南的服務業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
從上述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湖北與河南作為中部六省中具有代表性的兩個省份,湖北的發展潛力可能要更大一些。因為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合理安排對整體產業布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兩個省份也應該結合其自身的區位優勢,綜合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產業結構轉型策略,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升級和經濟發展的快速增長。
[1]張敦富.《區域經濟學原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1257-260.
[2]河南省統計局.《河南省統計年鑒(1985-2002年)》[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85-2002.
[3]湖北省統計局.《2008年湖北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