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任春秀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蒙醫理論認為,人體的特征是生來就具備的,它包括人的體質、體形、能力、性格和行為等各方面的特有表現,它把人的體質分為7個類型,即赫依型、希拉型、巴達干型、赫依希拉性型、巴達干赫依型、巴達干希拉型和赫依希拉巴達干綜合型[1]。每種體質都有各自的體征和特點,這就決定了他們對某些疾病有著不同的易感性、傾向性和轉歸性。
1.1 病例選擇:隨機選取我院 2011年2月~2012年 2月間我院住院薩病男性患者223例,年齡在40~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歲,按照蒙醫理論進行體質分類。
1.2 實驗方法:采集早晨空腹血6毫升分別注入肝素鈉抗凝管4毫升和3.2%枸櫞酸鈉抗凝管2毫升,分別使用賽科希德SA-7000全自動血液流變儀、奧林帕斯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和普利生CA20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對標本進行全血黏度(低切變率、中切變率、高切變率)、血脂四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膽固醇)和血凝四項(PT、APTT、Fbg、TT)檢測。所有項目檢測均在4小時內完成。
2.1 薩病患者體質分布情況:223名患者體質分布見圖1。
由圖1可見223名薩病患者中巴達干希拉型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希拉型體質,赫依希拉巴達干綜合型所占比例最小,前兩者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其他五種體質,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薩病患者發病時間分布情況:223名薩病患者發病時間分布見圖2。

圖1

圖2
由上圖2可見223名7種體質的薩病患者發病時間大部分在12月~2月期間,其次是在 9月 ~11月之間,3月~8月發病最少。83名巴達干希拉型體質的薩病患者在12月至來年2月發病人數為43人遠高于其他月份,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55名希拉型薩病患者在12月至來年2月發病人數為24人遠高于其他月份,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綜合性體質的患者對季節的變化不明顯。
2.3 薩病患者血液流變檢測結果:223名薩病患者的血液流變檢測結果見表1。
由表1可見希拉型和巴達干希拉型體質的人群全血低切黏度均值高于其他5種體質人群,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這 7種體質人群的全血中切黏度、高切黏度和纖維蛋白原的均值沒有明顯差異,巴達干希拉型和巴達干型體質的患者紅細胞壓積的均值略高于其它5種體質的人群,差異不顯著。

表1 223名薩病患者的血液流變檢測結果

表2 223名薩病患者血脂四項檢測結果結果

表3 223名薩病患者凝血四項檢測結果
2.4 薩病患者血脂四項檢測:223名薩病患者血脂檢測結果見表2。
從表2中可看出巴達干型體質的人群甘油三酯均值指標明顯高于其他6種體質的人群,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其余三項檢測指標(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7種體質薩病患者中無明顯差異。
2.5 薩病患者凝血四項檢測:223名薩病患者凝血四項檢測結果見表3。
由表3中可看出,223名7種體質的薩病患者凝血四項功能檢測值沒有明顯差異,且均值都在正常范圍內。
西醫的腦血管疾病,也就是蒙醫所說的薩病,主要是由于人體的高血脂、高血液濃度、高血液黏稠、細胞易聚集性、高血壓、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因素造成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血液回流受阻,從而形成血栓或腦血管破裂。腦血管疾病(薩病)是嚴重威脅人民身體健康的一種疾病,是神經系統常見的疾病和多發病,是目前人類疾病三大死因之一,而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2]。
巴達干希拉型體質是巴達干和希拉兩種體質特征相混合,既有巴達干體質的特點又有希拉體質的特點。巴達干型體質具有重、寒為主的膩、鈍、軟、固、粘等七種秉性,具有滋生和調節體液,使身體、舌、思維活動穩定,輔助消化,滋養正精,增強意志,產生睡眠,滋潤皮膚,身材魁梧,體型端直[3]。正是由于巴達干的這些特點,使巴達干型體質者食欲旺盛、愛吃油膩性食物及粗糙食物、愛睡覺、缺少運動、身材偏胖等,從而使體內營養過剩,血脂升高,血液濃度增加。希拉型體質具有熱、急、膩、輕、臭、瀉、濕七種秉性[4]。它在人體內的主要功能是調和氣血,消化食物、營養機體,從希拉型體質特征分析,希拉型人的消化功能強,食欲亢進,喜食油膩的食物,營養過剩、性格急躁等。綜合這兩種體質可看出,巴達干和希拉型兩種體質的人都具有食欲旺盛,喜食肉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加之巴達干型體質內黏液增多,活動量少,肥胖,造成巴達干希拉型體質的人血脂升高、全血粘度增高。希拉型性格急躁,容易造成血壓波動我們觀察的223名薩病患者中巴達干希拉型體質的人所占比例最大,高于與其他體質的人也證實了傳統蒙醫理論的正確性。赫依希拉巴達干綜合體質的人由于他綜合了赫依、希拉和巴達干的優點,而且三者相互協調,互相作用使身體個機能保持平衡,故患薩病的概率最小。
從圖2可以看出薩病的發病具有季節性的變化,通遼地處東北由于天氣寒冷,人們都喜歡吃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大量飲酒來抵御寒冷,在加上人們怕冷不愿意在室外活動,減少了運動量,因此造成高血脂,高血黏度等致病因素的增加,這些因素極易誘發薩病的發病。3月~8月是春季和夏季,由于天氣熱,人們增加了戶外活動,增加了運動量,減少了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攝取,轉而吃一些低熱量和低脂肪的食物,增加了飲水量,這些都可以稀釋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脂,從而降低了薩病的發病率,所以3月-8月薩病發病率最低。在這種季節性變化的前提下,不同體質人群的薩病易感性顯示出了很大的差異性。綜合型體質對季節的變化耐受力強,在四個季節易感性基本一致,這與蒙醫體質平衡論完全一致。表1顯示巴達干希拉型體質和希拉型體質的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值高于其它5種體質的患者,這與以上討論的巴達干希拉型體質和希拉型體質所占薩病發病率最高原因一樣,與其體質特點有關。從表2可看出巴達干型體質的患者甘油三酯明顯高于其它6中體質的人,從體質特點分析,巴達干型體質的人食欲旺盛、喜食油膩食物、愛睡覺,不愛運動。希拉型體質的人雖然也易食油膩食物,但愛運動。所以甘油三酯低于巴達干型。
從表3可看出223名7種體質的薩病患者凝血功能基本正常,無明顯差異,說明薩病的發病于凝血功能相關性不大。
[1]宇妥.元丹貢布.四部醫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59.
[2]吳兆蘇,姚崇華,趙東.中國腦卒中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2003,24(3):236-239.
[3]白青云,等.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4]娜日莎.血液流變學參數晝夜變化與蒙醫三根[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1,7(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