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陰市新橋鎮委員會 新橋鎮人民政府
深化轉型升級 再創發展優勢
中共江陰市新橋鎮委員會 新橋鎮人民政府
近年來,新橋鎮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型升級,全鎮經濟始終保持健康、穩增的良好態勢,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稅收、畝均產出在無錫市鄉鎮(街道)中名列前茅。2012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1.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5.7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6億元,被無錫市委、市政府列為無錫市城鄉發展一體化先導示范鎮。
堅持科學發展觀,依靠科技創新,新橋經濟走上了一條集聚集約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產業集聚集約程度高。2001年,新橋鎮在全省率先實施了“三集中”建設,即工業向園區集中,農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居住向鎮區集中。目前,全鎮13000多畝農田已有11800多畝實現了規模經營,集中度達到90%以上。以陽光生態農林為主體的萬畝生態林初具規模,農業經濟逐步走上了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的良性循環道路,農田畝均產出達到6500多元。園區工業企業占全鎮的80%以上,建成了國內最大的毛紡面料和職業服裝生產研發基地。以毛紡服裝業為龍頭,新能源材料、生態農林、生物制藥、石油機械、房產開發等六大支柱產業齊頭并進、競相發展,形成了產業集聚、企業集中、經營集約的發展新格局。2012年,全鎮98%以上的工業銷售和利稅均來自于工業園區。
主導產業競爭力強。新橋鎮毛紡服裝產業被列為江蘇省重點產業集群。經過多年砥礪發展,新橋毛紡服裝產業以規模大、市場占有率廣,成為全國行業的航空母艦,成為全球最大的毛紡業基地,達到年產精紡呢絨面料4500萬米、高檔西服650萬套生產能力。全鎮擁有1個世界名牌、4個中國名牌、3個中國馳名商標、2個國家免驗產品、10個江蘇省名牌產品。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毛精紡分技術委員會、全國環保產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袋式除塵工作組、ISOTC/38國標標準化組織紡織品技術委員會分別落戶新橋,全鎮共制訂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17項。陽光集團每天開發50個新品,形成連續不斷的新品鏈,引領市場潮流。陽光集團紡織品標準與檢測服務中心被列入國家科技扶持計劃。江蘇陽光股份有限公司、凱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國家創新型企業”稱號。
新興業態發展態勢好。服務產業和總部經濟“雙輪驅動”,產業經濟與資本經濟聯動發展是新橋轉型發展的最顯著特色。海瀾集團克瑞特公司、海瀾之家供應鏈等回歸新橋總部,銷售在新橋,服務在外面的品牌連鎖經營模式,實現了“飛地發展”,海瀾之家、陽光時尚、愛居兔三家品牌連鎖經營門店發展迅速,有效實現了傳統產業與現代服務產業的完美嫁接,海瀾之家全國連鎖門店2500多家,正納入上市計劃之中。江蘇陽光、四環生物、凱諾科技三大上市公司成為新橋構筑資本高地的獨特風景。2012年,新橋總部經濟、資本經濟的貢獻份額占全鎮財政總收入的40%左右。
按照產業強鎮、旅游興鎮的定位,實施“一體兩翼”發展戰略,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科學發展水平。
加快產業升級。按照“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產業規模化、品牌經營專業化、資本運作產業化”的總體目標,進一步鞏固提升毛紡服裝傳統產業在全國行業中的領軍地位,不斷提升“毛紡之鄉、名衣之都”的美譽度,提高新橋品牌的擴張力。一是抓技改升級。全面提升毛紡服裝傳統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使傳統產業發展由勞動力支撐為主轉變到技術支撐為主,2012年完成技改投入15億元。二是抓品牌標準。繼續實施《關于對獲得無錫市以上名牌產品稱號和實施技術標準戰略企業的獎勵辦法》,力爭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中國馳名商標和項目品牌,努力形成威尼帝、奧德臣、康納利等高端品牌和海瀾之家、陽光時尚、安居兔等大眾品牌并駕齊驅的局面,實現“研發在新橋、生產在外面;銷售在新橋、服務在外面;品牌在新橋、影響在外面”,形成毛紡服裝產業“世界看江陰、江陰有新橋”的集聚優勢和品牌效應。三是抓五大經濟。新橋財政收入增幅的50%來自于五大經濟,今后三年我們的目標是力爭以一批品牌、一套模式,進一步放大總部、資本、品牌、標準、生態為內容的五大經濟效應。其中海瀾之家2013年力爭實現銷售100億元,利稅超20億元,連鎖門店超3000家。
培優新興業態。緊緊圍繞精品旅游小鎮建設新定位,以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目標,重點打造國際一流的東方威尼斯水文化和馬文化相融合的國家級休閑度假區,建設馬文化博物館、圣馬威尼島七星級酒店、10里水景長廊等配套設施,形成集馬術運動、生態濕地、酒店會務、購物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高端服務業基地。規劃建設“歐若亞”小鎮,建成以服裝藝術、毛紡研發、商務休閑、置業消費等為特色的高檔業態和多元功能復合的理想居住區,打造以總部經濟、品牌經濟、標準經濟等為特色的創意產業集聚區,把新橋北大門建成與張家港城市相協調的窗口,彰顯新橋高位均衡“和而不同”的城鄉發展一體化特色。
做強規模企業。打造2個千億級企業,以陽光、海瀾為龍頭,五年內實現企業凈資產1000億元以上,增強新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育3家以上上市公司,加快陽光生態、海瀾之家、焱鑫科技、強力新材料、振新實業等企業上市步伐,五年內確保全鎮有5家以上上市公司。同時以達海基金為龍頭,推進基金、股權、風險投資等工作。堅持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力求引進產能規模大、帶動能力強、附加值高,具有廣闊前景的重點重大項目,為新橋后續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加大對焱鑫集團、精亞集團等優勢成長型企業的扶持力度,努力打造大集團企業頂天立地、優勢企業鋪天蓋地的新格局。
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和人才貢獻發展理念,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打破資源瓶頸制約,實現少地無地發展。
構筑人才高地。重點推進海瀾“鳳凰計劃”和陽光集團“三鷹計劃”兩大人才建設工程,同時從培養新橋企業第二梯隊的戰略出發,將重點扶持強力科技、精亞集團、寶力重工、振新實業等一批成長型企業的人才發展規劃,確保每年引進1000名科技型、管理型高級人才。狠抓國家“千人計劃”研究院創新團隊建設,加快培育一批省“雙創人才”。建立“可用人才庫”,根據我鎮產業發展情況,把退休的、有較高知名度、實用性強的專家學者建成人才庫,供企業備選。對科技創新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政府實行嘉獎,真正做到優秀人才在新橋有實惠、有地位,使新橋成為人才建設的高地,匯聚人才的洼地。鼓勵企業加大投入筑巢引鳳,優化人才生活環境;黨委政府最大限度地為企業提供資源、創造條件,并在有關規費、成本上給予優惠,在審批手續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務。
優化創新環境。實施《關于促進企業創業創新,加快轉型升級的獎勵意見》,以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千萬元專項基金扶持政策為推動,緊緊圍繞行業領先、國內一流、世界有影響的要求,推動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今年將申報高新企業2家,新增省民營科技企業5家。優化環境、平臺、人才、項目四位一體的發展路徑,加強研發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科研所等載體建設,完善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今年力爭新增省級以上科技項目20項,新增專利500件,參與起草和制訂行業標準3項,爭創省級品牌產品1個。
完善政府服務。加大拆遷力度,實現土地連片開發,加強土地集聚力度,進一步加快提高集聚程度,形成“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完善“一企一策”個性服務,重點解決企業融資難、用地緊等制約企業發展的具體問題。服務企業科技創新和資本運作。加大對科技、技改、標準等扶持政策力度,推動企業走內涵式擴張之路,提升企業競爭實力。
責任編輯:錢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