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化科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湖南郴州 423000
鼻咽癌一種發生于鼻咽部的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較高。目前,鼻咽癌治療主要靠放射治療,單獨使用療效不是很好,放化療聯合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療效[1]。本研究中,筆者比較順鉑與紫杉醇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療中的增效作用及不良反應。
選取2005年6月~2010年6月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就診的符合以下標準的鼻咽癌患者102例。入選標準:①初治患者;②肝、腎等功能正常,無化療禁忌證;③病理活檢為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癌;④無遠端轉移;⑤臨床分期為Ⅲ~Ⅳa 期。隨機分C、P組。C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齡35~69歲,中位年齡48歲;Ⅲ期20例,Ⅳa期30例。P組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齡36~72歲,中位年齡49歲;Ⅲ期21例,Ⅳa 期31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得到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入選患者都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C組順鉑每周用藥1次,每次按40 mg/m2的劑量用藥,用藥后1 h 內進行放療,至放療結束。P組按紫杉醇60 mg/m2藥量靜脈滴注,每周1次,共用7周。用藥前1 d開始口服地塞米松,每日2次,每次7.5 mg,連續服用3 d,為了預防胃腸道反應,化療前半小時服用格拉司瓊。第1次用藥后開始放療。兩組都按常規方法進行放療,優先定制合適的面罩固定,常規模擬定位,照射時采用6MV-X線,鼻咽部放療總劑量為75 Gy 左右,共放療36次左右;頸部的預防劑量為54 Gy 左右,放療40次左右。放療中注意避開腮腺等特殊部位,以防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回訪主要采用門診和電話回訪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出院后的第1周和第1個月內各進行1次回訪,1年內每3個月至少進行1次回訪;1年后,每半年進行1次回訪。回訪內容包括詢問患者各項身體指標是否正常,病情是否出現反復,腫瘤是否發生侵襲轉移等[2]。
療效采用WHO 療效評價統一標準進行評價,分為完全緩解(CR,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病灶縮小25%以上)、穩定(SD,病灶縮小或增大小于25%同時沒有新的病灶出現)和進展(PD,病灶增大不小于25%或者出現新病灶)。總有效=CR+PR;總有效率=總有效數/總病例數×100%。
采用WHOG 放射損傷分級標準以及常用藥物毒性反應評估標準來評價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分為0~4 度[3]。治療期間,每2周檢查1次肝功能、腎功能及心電圖,每周做1次血常規檢查,并準確記錄檢查結果。
應用SPSS 17.0 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用中位數(最小值~最大值)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檢查,放療結束時,C組原發灶和淋巴結的CR分別為66.00%和72.00%,P組分別為67.31%和75.00%,P組均高于C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89 2,P=0.540 2;χ2=0.789 6,P=0.382 0)。放療結束 3 個月后,P 組原發灶和淋巴結的CR值同樣都分別高于C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99 1,P=0.252 4;χ2=0.160 5,P=0.701 5)。見表1。
回訪時間從5個月到55個月不等,中位時間為25個月,達到100%的回訪率。P組和C組出現復發分別為17例(32.7%)和 22例(44.0%),發生轉移的分別為 15例(28.8%)和 26例(52.0%),死亡病例分別為 16例(30.8%)和19例(38.0%)。C組的轉移率顯著高于P組(χ2=4.012 0,P=0.045 4),而兩組患者的復發率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169 5,P=0.302 6)。C 組和 P 組的 1年生存率分別為 80.0%(40/50)和 84.6%(44/52),2 年生存率分別為68.0%(34/50) 和 75.0%(39/52),P組 1年和2年的生存率都稍微高于C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年生存率χ2=0.259 6,P=0.590 6;2 年生存率 χ2=0.010 2,P=0.930 6)。
P組主要不良反應表現為口腔黏膜炎和骨髓抑制,而C組口腔黏膜炎和骨髓抑制相對較輕。兩組的肝腎功能異常和神經毒性程度都比較輕。兩組在嘔吐和皮膚反應方面的表現差不多,且都較為嚴重。見表2。
鼻咽癌在我國南方多個省市比較常見,由于早期癥狀不明顯,難以被察覺,一旦發現絕大多數已經是中晚期,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效果也不好。大多數鼻咽癌屬于對放療敏感的鱗片狀細胞癌,因而放射治療是目前國際上治療鼻咽癌的首選方法。但是由于腫瘤部位存在10%~50%的缺氧細胞等不利因素,放療效果一直不理想。近年來研究表明,化療藥物具有同步化腫瘤細胞和阻止腫瘤細胞損傷修復的作用,使得腫瘤細胞對放療的敏感性大為增加,放療和化療的聯合使用也使得放療的效果大為增加,對于早期病變的控制率可以達到百分之八九十,遠端轉移得到很大的控制,5年生存率也提高到40%~70%[4]。

表1 原發灶及頸部淋巴結退縮情況[n(%)]

表2 治療后不良反應(例)
紫杉醇是一種微管特異性藥物,被廣泛應用于乳腺癌、肺癌等惡性腫瘤的治療,且效果不錯,近年研究發現在鼻咽癌治療中也可發揮較好作用,如朱彩梅[5]研究表明其治療晚期鼻咽癌有效率為31.8%。它通過抑制微管的去組裝,增加微管的穩定性,進而使細胞周期的運行被終止,使細胞停留在于對放療敏感的G2和M 期,從而起到抑制腫瘤和放射增敏的作用。順鉑是一類目前臨床常用的療效較好的治療頭頸部腫瘤的藥物之一,它主要與DNA 上的堿基結合,引起DNA 復制的障礙進而阻止腫瘤細胞的分裂,從而起到抑制腫瘤的作用。也有文獻報道順鉑具有放療曾敏作用,但其機制一直不很很清楚[6]。
盡管以前的研究證明以上兩種藥物都有放療增敏作用,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將這兩者的增敏作用進行詳細比較。研究結果表明兩者聯合放療后在原發灶及頸部淋巴結退縮方面(χ2=0.389 2,P=0.540 2;χ2=0.789 6,P=0.382 0)、復發率(χ2=1.169 5,P=0.302 6)和短期生存率方面(1 年生存率 χ2=0.259 6,P=0.590 6;2 年生 存率 χ2=0.010 2,P=0.930 6)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紫杉醇組(28.8%)的腫瘤轉移率低于順鉑組(52.0%),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012,P=0.045 4),表明紫杉醇相較順鉑具有一定的優勢。
在不良反應方面,兩者都能引起較為嚴重的嘔吐和皮膚反應,兩者在嘔吐和皮膚反應方面的不良反應率之間無差異。另外,紫杉醇引起口腔黏膜炎和骨髓抑制方面明顯強于順鉑,這與順鉑的血液毒性較輕的研究結果相一致[7],但經過相應的輔助治療,紫杉醇組患者的身體完全可以承受。
綜上所述,順鉑和紫杉醇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放射治療中所起的增效作用相似,另外,紫杉醇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鼻咽癌放療后的轉移,但紫杉醇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及骨髓抑制也比順鉑嚴重。
[1]廖清平,鐘陸行.鼻咽癌治療的研究進展 [J].江西醫學院學報,2009,49(3):129-131.
[2]陸亞梅,吳建亭,倪賽楠.鼻咽癌調強放療和常規放療急性反應觀察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0):46-48.
[3]賀冬林,魏來.甘氨雙唑鈉與順鉑在鼻咽癌放療中增敏作用的比較[J].中國藥房,2011,22(44):4165-4166.
[4]陳龍,王湘輝.紫杉醇、順鉑及卡培他濱聯合放療治療晚期鼻咽癌的療效觀[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2,17(5):459-462.
[5]朱彩梅.優質護理在鼻咽癌放射治療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3):83-85.
[6]原雨靈.臨床護理路徑在鼻咽癌放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6):42-43.
[7]Sia KJ,Tang IP.Nasolacrimal relapse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The Journal of laryngology and otology,2012,126(8):847-850.
[8]賴振南,梁榮.紫杉醇與甘氨雙唑鈉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療中的增敏作用比較[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9(11):131-134.
[9]付喜秀,屈元姣.紫杉醇聯合順鉑化療的毒副反應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5):63-64.
[10]莫志文,邵汛帆.順鉑單藥方案同期放療治療鼻咽癌的療效觀察[J].藥物與臨床,2012,2(4):99-100.
[11]瞿美霞,徐金中.抗腫瘤藥物的不良反應分析與防治[J].醫藥導報,2009,29(3):39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