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玲 龐彩蓮
1.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醫院兒科,廣東東莞 523770;2.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醫院檢驗科,廣東東莞 523770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是危重新生兒監護及治療的特殊區域,患兒大多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住院時間長,接受抗菌藥物治療,極易出現耐藥,給臨床治療帶來極大困難。新生兒肺炎在新生兒感染中占有相當大比例,為了解新生兒肺炎常見病原菌及藥敏情況,本研究對2009年9月~2012年5月東莞市大朗醫院NICU 新生兒肺炎的痰液標本病原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進行分析,旨在探討病原菌流行病學及其耐藥特點,指導臨床合理選用抗菌藥物。
2009年9月~2012年5月東莞市大朗醫院在NICU 病區住院,診斷為新生兒肺炎的患兒207例,其中,男113例,女94例;入選標準:①日齡4 h~28 d;②出生體質量1 050~4 100 g;③胎齡<37周81例,37周≤胎齡≤42周109例,胎齡>42周17例。排除院內感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患兒。將207例患兒的下呼吸道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全部標本均在嚴格的無菌操作下用無菌吸痰管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或痰液,置滅菌容器內立即送細菌培養。
將標本接種于血平板、流感嗜血桿菌平板及麥康凱平板(江門市凱林貿易有限公司產品)進行分離、培養,分別置(35±1)℃、5%~7%CO2的孵育箱中培養 18~24 h。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微生物分析儀進行菌種鑒定和藥敏試驗。
藥敏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微生物分析儀進行分析。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采用K-B法)、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采用MIC 法)。
207例新生兒肺炎患兒痰液標本共分離出134 株病原菌,陽性率為64.73%。革蘭陰性菌83 株,占61.94%,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和腸桿菌屬為主,肺炎克雷伯菌35 株,大腸埃希菌29 株,腸桿菌屬10 株;革蘭陽性菌47 株,占35.07%,其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為主;真菌4 株,占2.98%。病原菌種分布見表1。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中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菌的檢出率分別為11.6%、16.7%,
革蘭陰性菌較敏感的抗生素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棒酸、頭孢西丁,對丁胺卡那霉素、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全部敏感。見表2。
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諾氟沙星、替考拉寧、夫西地酸、呋喃妥因、左旋氧氟沙星和復方磺胺甲惡唑敏感,對青霉素、苯唑西林、紅霉素的耐藥率達到100%。見表3。

表1 134株新生兒肺炎病原菌分布情況
目前我國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仍占新生兒疾病首位。而新生兒肺炎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常見疾病。由于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免疫系統不成熟,免疫功能相對薄弱,出生體質量輕,搶救過程中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和吸痰等侵入性操作,疾病的嚴重度,住院時間長,形成高危易感人群,極易引起新生兒肺炎,隨著各類新型廣譜抗菌藥物在臨床的廣泛使用,使新生兒肺炎所面臨的主要感染病原菌的構成比和藥物敏感性都處于不斷變化中,因此,對新生兒肺炎患兒應進行常規病原學檢測,以及早明確病原,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從而避免抗生素經驗選藥的盲目性,降低新生兒肺炎的發病率和病死率。
由表1可知,本組資料顯示2009年9月~2012年5月我院NICU 病區新生兒肺炎的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占61.94%。比文獻報道[1]略低。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檢出率分別為26.12%、21.64%,高于楊玉霞等[1]報道。本組資料顯示,我院NICU 新生兒肺炎革蘭陰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大腸埃希菌。與周偉等[2]報道的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別占單菌種的第1位和第2位不同。

表2 三種主要革蘭陰性桿菌藥敏分析[n(%)]

表3 兩種主要革蘭陽性菌藥敏分析[n(%)]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腸埃稀菌是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主要細菌[3],隨著第三代頭孢菌素在臨床的廣泛使用,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產ESBLs 率在全球有增加的趨勢且常表現為多重耐藥的特點。臨床上長時間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就會增加產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感染的機會。在這次的檢測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產ESBLs 檢出率分別為11.6%、16.7%,低于文獻[2]報道。由表2可知,藥敏結果顯示,革蘭陰性菌對常用抗生素表現出多重的耐藥性。肺炎克雷伯桿菌、大腸埃希菌和腸桿菌對阿莫西林A 群青霉素、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復方磺胺甲惡唑、慶大霉素、頭孢呋辛、頭孢他啶、頭孢噻吩、頭孢噻肟均有較高的耐藥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藥率為40.00%、48.57%,而大腸埃希菌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未見耐藥菌株;腸桿菌對阿莫西林+棒酸耐藥率為30%,而肺炎克雷伯桿菌、大腸埃希菌對阿莫西林+棒酸未見耐藥菌株;肺炎克雷伯桿菌、大腸埃希菌對頭孢西丁相對敏感(0~24.13%),而腸桿菌對頭孢西丁耐藥率相對高(80%);本組資料顯示,3 種革蘭陰性菌對亞安培南、美羅培南、阿米卡星均全部敏感。考慮到亞安培南的毒性以及有其他可供臨床使用的抗菌藥物,亞安培南不作為首選。根據藥敏分析,肺炎克雷伯桿菌、大腸埃希菌感染時可選擇阿莫西林+棒酸、頭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為抗菌藥物。腸桿菌感染時可考慮應用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吡肟作為抗菌藥物。
本組資料顯示,革蘭陽性菌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為主。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機制主要是產β-內酰胺酶和mecA 基因的表達[4]。由表3可知,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常用的青霉素、苯唑西林、紅霉素全部耐藥,萬古霉素的敏感率為10.0%,與文獻報道一致[5]。目前臨床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藥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較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更高、更復雜,必須加強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性監控,以最大限度降低其耐藥性的發生。
表皮葡萄球菌為人體皮膚和上呼吸道常見的正常寄生菌群,近年來已成為重要的條件致病菌,尤其是可以引起新生兒肺炎。有文獻[6-8]報道新生兒肺炎痰培養最常見的病原菌為表皮葡萄球菌。對于早產兒而言,抗生素的治療、延遲喂養和住院時間長,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會從生后第1周的9%上升到第2周的78%[9]。本組資料顯示表皮葡萄球菌對青霉素、苯唑西林、紅霉素的耐藥率達到100%,對萬古霉素、諾氟沙星、慶大霉素、替考拉寧、呋喃妥因、左旋氧氟沙星、夫西地酸和復方磺胺甲惡唑敏感。萬古霉素敏感但副作用大,新生兒通常不作為一線藥物應用。由于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藥物對腎臟、聽神經、關節軟骨的毒副作用,新生兒禁用。因此,當考慮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時,應首選夫西地酸治療。
綜上所述,要預防和減少新生兒肺炎應采取多種防治措施:保持病房清潔無菌;接觸患兒前要嚴格洗手;加強呼吸機的管理;嚴格無菌操作;臨床診斷為新生兒肺炎時應在抗生素使用前取有關標本進行細菌培養,根據藥敏結果和臨床治療反應進行及時調整,杜絕不規則用藥,合理正確應用抗生素減少條件致病菌轉化為致病菌及耐藥菌株的產生。
[1]楊玉霞,喬俊英,程秀永,等.新生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學及耐藥性檢測[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8,10(4):447-450.
[2]周偉,江詠梅,朱凱,等.新生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種類及藥敏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4,3(3):252-254.
[3]Klig JE,Chen L.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children [J].Curr Opin Pediatr,2003,15:121-126.
[4]李曉芳,范昕建,過孝靜,等.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機制的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3:365-368.
[5]金玉姬,許敬錦,崔鮮花,等.104 株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11:2332-2333.
[6]李麗,張成元,李乃琪.濰坊地區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析[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3,14(2):119-120.
[7]范娟,王建輝.振動排痰儀在新生兒重癥感染性肺炎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0):24-26.
[8]孫立新,焦建成.ICU 患兒醫院感染的目標性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4):13-15.
[9]Hall SL,Riddell SW,Barnes WG,et al.Evaluation of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al islates from serial nasophangeal cuhures of premature infants [J].Diagnostic Microbial Infect Dis,1990,13(1):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