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劉建
過分依賴資源之“痛”
□ 文/本刊記者 劉建
問題篇
近年來,隨著國際和國內經濟環境的影響,“一煤獨大”的榆林凸顯出發展中長期積累的一些問題,倒逼榆林向轉型升級推進。

榆林市2012年三大產業結構分布

別樣的紅堿淖
榆林市隨著工業化率的快速上升,在能源產業的強勢“擠出”下,一、三產業占比相對較少。
第一產業薄弱。第一產業占GDP比重低,其中“草羊棗薯”四大主導產業及特色農產品因受自然條件影響,加之市場價格不穩,導致農業總產值波動較大;農業內部結構不合理,農林牧副漁業發展不平衡,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及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布局參差不齊,農產品品牌建設落后,農產品深加工跟不上,農業綜合競爭能力弱小。
第二產業素質不高。第二產業占GDP比重超高,但工業經濟綜合效益與國內外水平相比仍然較低,技術投入不足,產業鏈短,市場競爭能力弱。以粗加工能礦產品為主,缺乏精細深加工、高技術含量名牌產品;重工業以資源開發和一次能源生產為主,能源化工一業獨大,精細化工等下游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非能源化工產業發展不快,來,由于受到全國煤炭市場產能過剩、需求不足,國內煤市持續疲軟的影響,榆林作為產煤大市,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工業經濟呈現放緩趨勢。
2013年1-9月份,榆林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282.1億元,增長2.4%,增速同比回落17.3個百分點;實現增加值1416.2億元,增長9.3%,增速同比回落4.2個百分點;主要產品價格下跌,煤炭價格較年初下降60多元;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有34.4%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企業普遍開工不足,1/3以上的規模工業企業停產。

靖邊的光伏產業園區
榆林市北部榆陽區、神木、府谷、定邊、靖邊和橫山六縣區,因為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開發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使得經濟規模迅速擴張,并帶動了當地其它產業的發展。位于南部的子洲、綏德、清澗、米脂、吳堡、佳縣六區縣,因地理環境和資源稟賦的局限,經濟發展較為緩慢。
隨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快速推進,北部區縣經濟已進入一個超常規、跳越式發展階段,而南部縣經濟仍處在慢車爬坡階段,與北部相比,反差較大。2012年,南部六縣區生產總值只有204.21億元,僅占全市的7.37%,為北部六縣區生產總值的7.95%。
區域發展的懸差,導致不同區域在上學、求醫、就業、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問題上產生了懸差。北部縣區由于財力的增長,有了調節支出的余地,加快了社會事業的發展,而南部各縣因對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投入不足,致使社會事業發展和社會保障滯后,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突出。
在北部六縣區中,有資源的地方與沒有資源的地方,民眾收益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差異。隨著資源型經濟的強化,這種差距仍在不斷擴大。

榆林單晶硅生產車間
榆林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不夠。從總體上看,榆林市生態環境建設綜合治理程度比過去有了很大提高,但部分區域仍然存在布局分散,點多面廣,措施單一的現象,集中連片、綜合配套、立體開發不夠,各項措施不能有機組合,優化配置,影響了整體治理效益。
生態環境治理資金投入不足。榆林土地廣闊,生態環境破壞較重,治理建設任務繁重,而國家投入有限,地方財政配套資金難以及時落實,資金不足使工程建設受到了很大影響。
地方生態修復治理工作缺少法律依據和科學政策的指引,地方生態補償工作步履維艱。對于拒絕執行生態補償政策的企業無法給予相應的法律處罰,生態修復治理原則得不到落實,最終承擔環境破壞成本的仍然是政府和社會。
在榆林市礦產開發的局部區域,由開發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現象嚴重。水源破壞、河流斷流、地表下陷、荒漠化問題較為突出。據不完全調查,僅神木縣境內,就有10條河道斷流、20多眼泉井干枯。全市湖泊由開發前的869個減少為79個。
榆林市作為典型資源富集城市,資源型產業的過度膨脹,單一的產業結構導致民間金融在短期內快速增長。民間資本難以進入現代農業和服務業。
金融層次較低。民間資本未能進入金融服務領域,不能滿足轉型發展的多層次需要。
金融功能缺失,民間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尚不健全,金融監管缺失,民間借貸盛行,存在非法融資現象。僅以神木縣為例,已經暴露出劉旭明、張孝昌等人的典型大案,都參與了地下借貸,涉嫌犯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集資詐騙罪。

國電陜西定邊繁食溝風力發電場。近年來,榆林大力開發豐富的風力、日照資源,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75.9萬千瓦。新華社記者劉瀟攝
政府出臺的有關改善投資環境的部分政策規定未能很好落實。行政審批凡涉及收費的項目,真正廢止的很少,扭曲了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大了投資成本和投資風險,破壞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經濟秩序。辦一個項目,公章蓋了一大堆,長時間批不下來。
一些政府部門工作效率低下,未能從管理型轉變為服務型,行政干擾市場活動,缺乏公開競爭的環境,違背了競爭性行業放開準入的基本經濟運行規則。部分公職人員,特別是具有審批和監管職能的公職人員,有“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和以權謀私的“吃、拿、卡、要”現象。
榆林坐擁雄厚的文化資源,卻沒能充分發揚和利用,未形成大的文化品牌,文化意識相對淡薄,文化產業發展滯后。黃土文化與草原文化在此接壤交匯,中原文明與游牧文明在此碰撞融合。陜北民歌被山西人阿寶唱得紅紅火火,大家都認為那就是山西民歌了,走西口被山西搶先拍成電視劇后,在全國人民眼里,走西口就是山西的事情。在推出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上,應當引起重視和思考。
榆林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但開發較為滯后、產業化水平較低、無知名品牌支撐、尚未形成系統整合的規模效益。
榆林正處在經濟轉型期,存在問題和困難是跨越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我們相信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榆林會迎難而進、改革創新,再創轉型升級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