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開資料顯示,1988年海南省就率先建立起獨具特色的省直管縣的行政管理體制。此后的20余年中,浙江、湖北、江蘇、廣東、山東等20余個省也陸續開始了擴權強縣或財政省直管縣改革, 為省直管縣體制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
2005年,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提出,理順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省級直接對縣的管理體制。
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又借力于“三農”問題進一步明確,鼓勵有條件的省份率先減少行政層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到2012年,在大部分地區實現財政省直管縣體制。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再次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改革。這些都顯示了中央推行“省直管縣”的政策信號。
2013年11月15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16條提出了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體制改革。
對此,有專家解讀認為,“省管縣”體制改革不能一刀切,需要結合各個地方實際情況。取消市一級,確實能夠通過精簡機構來節約公共資源,但對縣級決策機制和執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次提出了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實施,我覺得是非常穩重、非常慎重的態度,同時又表現出積極創新?!眹倚姓W院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孫曉莉認為,像東部的一些沿海城市,多一道管理層級,對它的發展活力來說是有制約的。所以,推行省管縣的制度改革,對這些地方做大做強非常有好處。但西部地區幅員比較遼闊,省管縣的改革就需要審慎地實施。
國情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清議則表示,“省管縣”是一個頗具歷史的行政管理體系,改革的呼聲也由來已久。取消市一級,確實能夠通過精簡機構來節約公共資源。他認為,三中全會的《決定》中寫入“省管縣”,最大的看點是省的權力將被放大。與此同時,行政區劃的變動,對縣級決策機制和執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觀點認為,穩步推進省直管縣改革要處理好三對關系:一是行政層級改革與行政權力配置相結合。中央對省直管縣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改不改、怎么改,必須科學分析、評估本地“市管縣”體制后進行,不能急躁冒進,也不能因循遲疑。
二是縣級隸屬變更與市縣干部職級相分離。從市管縣到省直管縣,縣級擁有了更大的發展自主權,對于加快縣域發展、特別是農業的發展,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對于強化基層社會管理、提高縣域公共服務水平也會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但這一改革也會面臨很多問題,既有層級和權力的配置問題,也有干部職級調整的問題。
三是縣級職權擴大與鄉鎮職能強化相配合。“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大量繁重而具體的工作,需要通過鄉鎮進行落實,但當前鄉鎮存在著“責任無限大、權力極其小”的問題,沒有相應的行政權力,主要部門如公安、稅務、土地、工商等都是歸口垂直管理,大多數鄉鎮,特別是貧困地區的鄉鎮基本沒有財政來源,不存在獨立的財政,權責不對等,極大地影響了工作效率與效果??h歸省管,鄉鎮改革必須要跟上,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