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科云
樟樹市人民醫院 ICU科,江西樟樹 331200
呼吸機相關肺炎為患者在機械通氣時間超過48 h后發生的一種肺實質性肺炎,在臨床機械通氣中屬于一種常見并發癥,特別是對于ICU患者而言,嚴重影響了患者原發疾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1-2]。本次研究中出于對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該院收治的ICU呼吸機相關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并同對照組進行了對比,現匯報如下。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該院收治的ICU應用呼吸機臨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87例作為研究對象,包括呼吸機相關肺炎患者54例(肺炎組),未發生呼吸機相關肺炎患者33例(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在該院ICU接受治療,且臨床資料保存完整。
1.2.1 研究方法 將以上統計的研究對象按照是否發生呼吸機相關肺炎分成肺炎組和對照組,將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并展開對比分析。
1.2.2 呼吸機相關肺炎診斷標準 ① 患者應用呼吸機時間在48 h以上;② 經胸片檢查提示肺部存在浸潤性陰影或者是證實發生新的炎性病變[2];③ 肺部實變體征或者是肺部濕性穢音,且具有以下條件中的一種: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大于10.0×109/L或者是白細胞計數不足4.0×109/L,體溫超過37.5℃,呼吸道存在明顯的膿性分泌物,患者在發病后自支氣管分泌物中可分離出新病原體[3-5]。
研究中相關數據資料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患者相關觀察指標檢測結果均采取均數加減標準差(±s)進行表示,分別展開t檢驗和χ2檢驗,在P < 0.05時,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統計得知肺炎組患者的年齡高于對照組(P < 0.05),呼吸機應用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發生明顯延長(P < 0.05),白蛋白水平較對照組低(P < 0.05),誤吸發生率,糖皮質激素、抗酸劑、抗生素應用率以及呼吸機撤機困難發生率、死亡率均較對照組高(P < 0.05)。詳見表1、2。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結果統計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結果統計[n(%)]
本次研究發現,誘發呼吸機相關肺炎的危險因素較多,包括有患者的年齡大,白蛋白水平低,發生誤吸,呼吸機應用時間長,糖皮質激素、抗酸劑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等,同時在發生呼吸機相關肺炎后會導致患者出現呼吸機撤機困難,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死亡率等[6-8]。因此在今后的臨床護理過程中應對上述因素予以嚴密觀察,一旦發生異常及時報告,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針對高危患者應加強基礎護理工作,建議醫生合理用藥,避免發生不良反應,從而引起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生[9]。
[1] 倪淑紅,顏喜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研究進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5):2356-2357.
[2] 孫金林,黎友倫.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病因及發病機制與現狀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11):1515-1517.
[3] 范書山,呂昭舉,李春英,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3):1855-1857.
[4] 梁英英,錢小毛.重癥監護病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6):779-780.
[5] 陳曉英.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1):17-18.
[6] 李愛梅.淺談ICU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7):117-119.
[7] 張偉嫦,陳瑩,黃淑環,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與對策[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16(7):873-875.
[8] Vollman KM.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as targets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ICU[J].Critical Care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6,18(4):453-467.
[9] Torres A,Ferrer M,Badia JR.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outcomes of hospital-acquired an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0,51(suppl.1):S48-53.